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大气循环大气循环是具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受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全球大气循环由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三圈组成。如下图所示:赤道地区(0°)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上升的气流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流向高纬度,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不断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流到副热带(南北纬30°地区附近)风向平行等压线,不能继续流向高纬度,堆积  相似文献   

2.
北极光是出现于星球北极高纬度地区上空的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而地球的极光,由来自地球磁层或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北极附近的阿拉斯加、北加拿大是观赏北极光的最佳地点。以下北极光图片分别摄自冰岛、挪威和加拿大等地。  相似文献   

3.
(本套试题请见本刊第5期P51 ̄53)3题解析:摩尔曼斯克位于北极圈内约68°59′N,当太阳直射21°01′N ̄23°26′N时,该地出现极昼现象。在所示图1中,3月21日至6月30日,太阳直射北半球,而①②③④地日出地方时均在6点以前,所以四线所示地区均在北半球。④线所示地在3月21日—6月30日日出未达0时,无极昼,说明在极圈外,不符合题意舍去。③线只在6月30日前的某一天(北半球夏至6月22日前后)出现极昼(地方时0时日出),在北极圈上。①线在3月30日前—6月30日均为极昼,是在北极点附近的很高纬度的地区,接近北极点。②线所示:在5月初—6月30日之间为极…  相似文献   

4.
冰川的主体由降雪积累而成。只有在大量的云被顺畅地输送到高纬度和高山地区,降雪量才能大于融雪量,继而形成冰川。对比研究7亿年至今的生物群落,发现历次冰川形成时期,有两个重要条件:首先,在足够宽阔的低纬度海域,那些能使云凝结核大量释放的生物群落大发生,其次,在中高纬度有利于水汽畅通输送的生物群落分布极广。当前者锐减时则冰川消失,而后者的变迁则对冰川进退的影响甚巨。因此得出结论:生物对冰川的形成、消失和进退的影响是起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5.
夜光城     
夜光城是一座具有神秘色彩的城市。夜光城的统治者——国王具有神秘而强大的法力,拥有这种法力的人称为“第六人类”。这种法力只传于王室继承人。  相似文献   

6.
南北半球十不同杨佰智/宁夏固原二中一、海陆分布不同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这里陆地占北半球总面积的2/5,且在中高纬度,陆地分布几乎连续不断,最为宽广。南半球陆地只占其总面积的1/5,在中高纬度,陆地显著收缩,尤其在南纬56°~6...  相似文献   

7.
“顺时针”和“逆时针”多指物体的圆周运动方向,其与很多地理知识有密切联系。一、与天体运动的关系地球及其他行星在各自的轨道上呈逆时针方向绕太阳公转。月球在其轨道上呈逆时针方向绕地球公转。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二、与气流的关系在三圈环流中,北半球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和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地面、高空之间的大气是呈顺时针方向环流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南半球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的地面和高空之间的大气是呈逆时针方向环流的。在气旋和反气旋中,北半球气旋、南半球反…  相似文献   

8.
哪里多雨     
地球表面的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全球降水量分布大体上是从赤道向两极减少的。赤道地区有广阔的海洋,陆地上又分布着广阔的热带雨林,气温高,蒸发强烈,大气中水分含量充足,对流上升运动旺盛。因此,这一地区成为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在南纬约15°~30°、北纬约15°~30°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云雨很难形成,年降水量很少。地球上的沙漠多数都分布在这个地带。南纬30°再往南,北纬30°再往北,属于温带气候,降水又增多,成了地球上两个第二多雨带。两极地区温度低,水汽少,降水量明显减少,而且主要是降雪,看来,极地也是地球上的少雨地带。  相似文献   

9.
沙尘溯源     
由于我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季风和西风影响是北部地区气候的两种重要的大气环流形式.可是当人们谈及大陆北部地区的沙尘天气时,往往是只着眼于季风而避开西风环流,当然西风的影响虽然不如来自于太平洋东南季风大,但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0.
云雾是一家     
“云是空中的雾,雾是地上的云。”这说明云与雾的性质无本质的差别。在它的成因上有所不同。云是由空中的水汽被抬升,达到饱和时,水汽就凝结成水滴,集合在一起就成了千姿百态的云。云的发展高度,当对流旺盛时,云顶高度可达1万米以上。而且云随高度与外界气温的不同形成不同性质的云,如水云、水滴与冰晶混合云,冰晶云。而雾仅是近地面附近水汽遇冷凝结而成,雾主要是水雾,个别气温在0℃以下时,雾中的过冷水滴(雾滴在0℃以下未被冻结者)遇上较冷物体时会出现冻结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一、东北封江型断流东北地区大部分位于 4 0°N~ 50°N之间 ,是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地区 ,属中温带和寒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漫长而严寒 ,该地区又靠近冬季风源地 ,受大兴安岭地势西高东低对冬季风的引导作用 ,更加剧了气候的寒冷程度。据统计 ,1月平均气温在 - 2 0℃以下 ,黑龙江畔的漠河镇极端最低气温达- 52℃。河流封冻 ,土壤冻结 ,地下水补给极少。冬季降水以固体形式为主 ,地面与河面覆盖着很厚的积雪 ,河流径流难以形成。就连水体较大、流速较快的黑龙江封冻期也在 14 0天以上 ,平均厚度 1米~ 1 5米 ,车辆可在坚厚的河冰上随意行驶…  相似文献   

12.
人口稠密地区的分布课本(人教版初中地理第一册,1995年版)84页指出:“人口稠密地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地带……这一地带平原面积广阔。”此说法有几处值得商榷。赤道至北纬20°地带的人口约占世界人口10%,而北纬20°~40°和40°~60°地带分别占世界人口约50%和30%。占北半球低纬度大部分面积的赤道至北纬20°地带不能说人口稠密。上述课本提到的“中低纬度”,不如有些书上提到的“亚热带和温带”准确。世界人口的56%居住在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但热带地区例外。热带平原地区过于湿…  相似文献   

13.
首先,城市大气污染物比郊区多,含有大量尘粒,凝结物浓度大,雾天多,能见度下降;其次,大气中凝结核多,低空的热力湍流和机械湍流又比较强,阴天日数远比郊区多;第三,大气中污染物和低云量多,使日照数减少,太阳辐射大大削弱。市区大气中含有大量尘粒,使年平均太阳光辐射总量比郊区约少15%~20%,高纬度地区尤其严重,使市区紫外线比郊区甚至少30%,日照时数减少约15%。  相似文献   

14.
以下这些“经典问题”,你知道吗? ◎虾米的心脏在头部。◎猪无法看到天空。◎据说猫的尿液是夜光的。◎世界50%的人从来没有接过电话。  相似文献   

15.
何佳 《地理教育》2010,(7):21-22
北大荒,位于123°40′E~134°40′E,横跨11个经度;从40°10′N~50°20′N,纵贯10个纬度,总面积5.53万千米2。包括中国黑龙江省北部三江平原、黑龙汀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广大荒芜地区。这里土地肥沃,部分为低湿沼泽地;这里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大都在5%~8%之间,  相似文献   

16.
彩色人造夜光石因其能在白天吸光储能,夜晚自发光,在景观装饰和引导指示领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但是,传统人造夜光石白天色彩单调、老旧,装饰效果局限于夜间。针对该问题,本文通过探究材料组分的透光性对余辉性能的影响,选定合适于人造夜光石的改色剂和材料组分,初步实现彩色人造夜光石的制备。试验结果表明,材料组分透明度的提升与余辉性能提升成正比,色浆与色精的透光率在80%以上,适合作为人造石的着色剂,材料组分透明度介于35%~50%之间,对余辉性能影响最为显著。满足以上组分条件,长余辉材料添加量仅18.34%的红、蓝、黄、绿四种试块,3 h的余辉亮度均满足人眼可见亮度0.32 mcd/㎡,绿色及蓝色试块满足交通标识要求3 h余辉亮度0.052 cd/㎡。  相似文献   

17.
臭氧洞是地球两极才出现的一种现象,但是在南极,它以更严重的程度表现出来。在两个极地地区漫长的冬季,会产生一种被称为极地气旋的大气现象。具体地讲,如在南极,大气中的水与陆地上的冰帽之间的温差(大约为50℃)产生空气运动,它受向极地汇合的热带风的推动,形成柱状向上旋转。沿这种极地气旋边缘吹的风,其速度可至300千米/小时,而在气旋的内部,温度可达-90℃,极度的寒冷导致了极地平流层的形成,这种云负载有冰晶体,而在冰晶体内部则  相似文献   

18.
“大气三圈环流”是高中地理教材中的难点之一,在本节教学中可采用突出低纬度环流的组成、形成和特点带动中高纬度环流的阐述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运用边讲边画“经向气流示意图”来讲授:首先提出,赤道地区的大气垂直面上是上升还是下沉运动?为什么?针对问题分析讲解,同时画示意图;赤道附近是整个地球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地区,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大气密度减小,形成赤道低气压带(画出赤道地区空气上升的箭头)同时,赤道高空大气密度增大,比同一高度气压高。接着分析赤道高空大气为什么会向南北流动?指出赤道高空同一水平面上气压梯度力指向南北两极方向,(画出高空气流向南北极方向箭头)接着再分析南北纬30°附近的高空大气为什么会产生下沉气流?引用教材中“大气是在不停自转的地球上作水平运动的,所以当大气一开始运动,马  相似文献   

19.
一、人类是自然之子斗转星移,人类栖居的这颗星球在浩渺的太空已运行了46亿年漫长岁月。开天辟地时的地球究竟是什么模样?在最初混沌的数亿年间,原始地球表面曾被灼热的岩浆复盖,以后逐渐冷却,当地表温度下降到1000C以下时,地面上出现了原始水,数量越来越多并聚集而形成原始海洋。当时的海水包裹了几乎全部地表,海水成份与今日不同,所含盐分很少,没有什么咸味,只含一些酸性气体。而且原始地球的大气成份几乎没有氧气,主要是水蒸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氯化氢等。也与现在地球大气迥然不同。无论是天还是地,原始自然界都是让现代生…  相似文献   

20.
长期的观测和实践表明,云的产生和消散以及各类云之间的演变和转化,都是在一定的水汽条件和大气运动的条件下进行的。人们看不见水汽,也看不见大气运动,但从云的生消演变中可以看到水汽和大气运动的一举一动,而水汽和大气运动对雨、雪、冰、雹等天气现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