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暮江吟》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的一首古诗,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南下杭州赴任途中见暮江美一丽景色而吟咏的一首风景诗。诗中意境优美,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教学这一首诗,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运用古诗学习方法,从扶到入,入境悟情。  相似文献   

2.
<正>"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诗人白居易将我们带进了一个既柔情似水又红红火火的江南。没错,江南何处无美景?杭州是江南最美丽的城市。而在我眼里,"江南"就是杭州最美丽的校园。日月同欢映花季,斗转星移梦青春。"江南"的四季总会吸引我们停歇匆匆步伐,驻足痴望。  相似文献   

3.
<正>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杭州当刺史时,曾被一孤老头写的春联给难住了。这副对联是:"家有万金不算富,命有五子还是孤。"白居易初见这副对联时,琢磨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明白过来。原来这是一副谜联,老人有十女十婿。古时,女称"千金",婿为"半子",故"万金"为十女,"五子"即十婿。因为女儿出  相似文献   

4.
《暮江吟》是白居易于公元822年离开京城长安到杭州当刺史时,在上任路上写下来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山水风景诗。小学教材选用这首诗,意在让学生了解其中描写的优美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  相似文献   

5.
在人教版第九册语文教材中,编者选用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暮江吟>一诗.在教学这一课时,学到"露似真珠月似弓"一句,当学生们都沉浸在诗句为我们描绘的美好画面中时,"老师",一声高喊打断了学生们的遐思.  相似文献   

6.
忆江南(三首选二) 白居易①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②: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兰。能不忆江南? 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描写了祖国江南的美丽景色。 [注释] ①白居易(772—846),字乐天,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人。他是我国中唐时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历任周至县尉、左拾遗、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等职,官至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  相似文献   

7.
《暮江吟》这首诗大约写于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感于朝官的腐败,自求外任。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给人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8.
《忆江南》是我国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诗人白居易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眷恋之情。然而。江南的春天,随处可见,“万紫千红总是春”,岂止是“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就能概括?  相似文献   

9.
《暮江吟》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绝。江,指长安曲江,是汉唐以来长安著名的游览区,有紫云楼、芙蓉苑、杏园、慈恩寺诸胜。每当三月,进士登科,皇帝往往赐宴于此。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大雁塔东。诗人于贞元十六年(八○○)二月  相似文献   

10.
《望天门山》是李白坐船行于楚江,望天门山时所作。它描绘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深情。在诗人充满浪漫主义想象中,天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的古诗《暮江吟》脍炙人口 ,清新优美。它描写了深秋季节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美丽的景色 ,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江山的情感以及无比愉快的心情。作者用词贴切 ,比喻传神 ,颇具匠心 ,却无雕琢之嫌。从审美的角度入手对学生讲授此诗 ,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通过讲授诗人对夕阳、江水、露珠、月亮的描绘 ,可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暮江吟》这首诗只有 2 8个字 ,却描绘了两幅大自然的风景图。“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的情景 :最后一道残阳的晚霞斜照在江面上 ,被照到的江水犹如玛瑙…  相似文献   

12.
鼎力、金先二同志分别就《湖南教育》发表的《望湖楼醉书》和《军行》二诗的分析文章,提出了不同看法.这种认真探求、互相切磋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鼎力同志认为苏轼"黑云翻墨"一诗的观察点"不是在楼上而是船中".理由之一是,这组诗共五首,应该联系起来理解;其它几首中既确有写泛舟湖上之乐的句子,这一首也必然是写舟中所见而不是楼上所见.理由之二是,"当时倾盆大雨漫天盖地而来",诗人如在楼上,不可能看到"白雨跳珠"这样  相似文献   

13.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首词,是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开篇一句“江南好”,结语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地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借助资料和注释,  相似文献   

14.
暮江探究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暮江吟》一诗中创造了一个童话般的暮江,表达了一种天使般的热情。我的学生们在孜孜不倦的探究中含英咀华,收获甚大。"一道残阳铺水中"生动地再现了"残阳"和"水"的关系。而反映这一关系的"铺"字够迷惑人的了,不然,为什  相似文献   

15.
释“夜来”     
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夜来”一词,部编教材未注。长期以来课堂讲解和现代汉语翻译,差不多都说成“在夜里”或“入夜以来”,这种解释,实属望文生义,于理不通。试想:诗人怎么知道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多深的大雪?再如白居易的《观刈麦》中:“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其中的“夜来”解成“夜里”或“入夜以来”,也说不通。夜里刮南风,诗人怎么能看到“小麦覆垄黄”呢? 其实,“夜来”一词,即“昨天”之义,是方  相似文献   

16.
妙句之妙     
唐代号称"东南雄州"的苏州,物阜民丰。据《元和郡县图志》载,当时的苏州居民已达十万户。宝历元年(公元825年)诗人白居易到那里任刺史,即登上西大门(阊门)门楼,写下了《登阊门闲望》,"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是该诗中最著名的两句。 苏州阊门内外,一向被称为"富贵温柔之乡",白居易登楼环顾,繁荣景象尽收眼  相似文献   

17.
周远喜 《初中生》2007,(33):19-21
歌词《涛声依旧》取意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秋天的夜晚,张继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使怀着旅愁的诗人领略到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相似文献   

18.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代杰出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妙笔生花,信手拈来几个词语,便使那洋溢浓郁江南水乡风韵的画面跃然入纸.红火的江花、绿蓝的江水,那亮丽的色彩都来自于灿烂的阳光.  相似文献   

19.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诗 ,堪称唐诗中的珍品 ,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这首诗写了诗人登临鹳雀楼时所看到的壮阔景象和诗人急欲登攀绝顶放眼祖国千里山河的心情 ,从而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全诗四句 ,可分为两层意思。前两句为一层 ,写诗人登临鹳雀楼时所看见的自然景色。第一句“白日依山尽”,写诗人向上望 ,向远处望 ,只见一轮明亮的太阳已依山而落。这一句点明登临的时间是在傍晚 ,同时暗点题中“登”字。第二句“黄河入海流”,写诗人向下鸟瞰 ,是近景。“入海流”是诗人的想像 ,并非目力所及。…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十一册的《暮江吟》,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公元822年秋天乘船去杭州途中写的,这首诗描写了深秋季节夕阳刚落、新月初升的江上景色。“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瑟瑟”,碧绿色。奇怪的是,夕阳的余晖铺洒江面上,为什么会出现半江碧绿半江红的现象呢?显然,“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奇观,是由于“一道残阳铺水中”引起的。夕阳落照,余晖反射,霞光落在澄碧清亮的江水中,作者不用“照”、“射”、“落”等字眼,却选用了一个“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