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朗读是一种创造性的读书方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中、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却每况愈下,普遍存在一种固定腔调。本文论述朗读中固定腔调的表现形式及矫正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朗读是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能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同时要求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长期以来,不少老师误解了"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要求,指导朗读时,喜欢起伏很大的语调,更有甚者,要求学生朗读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表达出来的一个过程。最近,听了几位参加市“教改之星”评比的老师的几堂课,发现老师们对朗读指导都颇为重视,但由于老师教法不同,同样的课文产生的朗读效果也截然不同。朗读,到底该如何指导呢?下面结合几则感慨颇深的案例,加以分析。范读指导该出声时就出声【案例一】一位青年教师在上《田忌赛马》一文时,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的: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孙膑,通过朗读,来感受孙膑的智慧吧!大家挑一句孙膑的话,试着读一读!记住要胸有成竹!学生自由朗读孙膑的话。师:…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对本的理解感悟表达出来的一个过程。最近,听了几位参加市“教改之星”评比老师的几堂课,发现老师们对朗读指导都颇为重视,但由于老师教法不同。同样的课产生的朗读效果也截然不同,朗读到底该如何指导呢?下面结合几则感慨颇深的案例,加以分析吧!  相似文献   

5.
朱帼英 《学子》2013,(1):33-34
一、科学合理安排朗读时间 1.保证足够的朗读时间 很多学校周一至周五早上都会安排晨读时间,这是个很好的习惯。但一般只是学生自由朗读,读什么科,什么内容都没有要求,这就不能有效提高朗读的质量和兴趣。如果老师与学生一起读,并作相应指导,还有就是教师上的每节阅读课都要保证足够时间让学生朗读,让老师学生形成一种习惯,大家觉得朗...  相似文献   

6.
<正>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许多名家大师在课堂教学时都强调了朗读的重要性。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也很重视朗读,语文课上一片书声琅琅。但笔者听过一些语文课堂教学,课文朗读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1.老师指导不到位,学生朗读时语调呆板统一,没有个性;2.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情感不到位,有时甚至错位,朗读时语气夸张;3.学生"朗读腔"太浓,装腔作势、矫情做作,表演  相似文献   

7.
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也是学习语文的传统好方法,所以,它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朗读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要重视指导,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要重视范读;对学生朗读指导要具体;要重视对学生想象、联想以及情感的激发。  相似文献   

8.
教学语言是课堂里跳动的音符,是教师联络感隋、传授知识、激发思维、调动课堂气氛的最基本方式,也是抓住学生心灵的最有效工具。然而,“固定腔调”极大地削弱了有声语言的表现力,给华美的内容蒙上了一层尘土,使我们的语言晦暗无光,干瘪无味。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必须克服“固定腔调”,以追求清晰响亮、表意准确、生动形象、趣味横生的语言,从而增强自身魅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9.
罗霄  丁怡 《考试周刊》2014,(90):156-157
新闻播音不仅体现播音员的基本功,更一度被誉为播音专业人员的看家本领,可见其地位的特殊性。播音过程中固定腔调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新闻播音工作,本文主要探讨在新闻播音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突破固定腔调的限制,进一步做好新闻播音工作。  相似文献   

10.
利用每节英语课前三分钟,设计相应的朗读活动,将朗读列入教学的环节中,让学生、老师重视朗读的训练。老师要不断关注学生学习水平差异,分时段建立不同层次的训练任务,在朗读中不断加强朗读方法的指导,从而培养学生课前朗读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1.
周晶 《辽宁教育》2009,(6):37-37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阅读教学要重视“诵读”,我们欣喜地听到语文课堂上的朗读声此起彼伏。然而,在朗读训练有了成果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许多学生朗读文章时拿腔弄调,而且腔调又惊人地一致。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朗读教学有如下表述: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书声琅琅”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先生好课观之一。可见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正有位老师执教苏教版一下《他得的红圈圈最多》一文,课文的最后一句写道:"母亲知道小平学习这样用功,心里很高兴。"老师在多媒体上将"很"字描红,意在让学生关注。当老师请一个学生读这段话时,学生就很明显地把这个"很"读得重了,老师随即表扬了这个学生。随后,再请学生齐声朗读这段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朗读教学法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而不是单纯的进行朗读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朗读指导,使朗读水平和理解能力交互作用同步提高;对朗读的要求和指导,应以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和提高阅读水平为最终目的。朗读教学法还存在一些使用误区,需要老师们在厘清定位和内涵的基础上,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15.
马双艳 《成才之路》2014,(18):71-71
正2011版《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部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与此同时在各学段的朗读目标中还都有一个相同的要求,那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要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进行朗读,用有感情地朗读来表现自己的理解。同时提倡朗读要自然,不能用矫情做作的腔调来朗读。那么让学生如何朗读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学生要进行指导。下面,我就根据教学经验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应该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重视朗读是重视语文学习的表现,指导朗读和示范朗读也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学生和老师这一对教学的矛盾体应该共同努力提高朗读水平,进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入门之径,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法宝。文言文的朗读能激起美感而引发学生兴趣,有利于体会文章的内容、感情、特色,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加强文言文教学要做到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抓住语言特色指导学生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保证足够的朗读时间;通过朗读训练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自学方法。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要重视和加强朗读教学,使语文教学真正向素质教育转轨。  相似文献   

18.
老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同时,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朗读训练的有效性却大打折扣的原因分析: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朗读的面窄;朗读只求形式不求实效,造成"到位"与"味道"的缺失等。指导学生对朗读进行评议,尤其要注重对朗读的引导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指导学生朗读要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老师要加强范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依据教材课型教学要求,指导朗读;抓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强调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激发兴趣,增强语感,提高写作水平;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让他们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要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本文通过对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意义及作用作分析,对朗读教学的新尝试作交流,在语文教学中合理使用朗读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