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论道家文化对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格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完善与发展了其分析心理学的思想体系。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内在基础之一,并对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道家文化对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影响主要在人格目标、人格结构的协调关系和人格类型上。  相似文献   

2.
钟向阳 《文教资料》2009,(19):117-120
文章详细阐述了词语联想法、综合构造法、主动想象法和共时性原则四种荣格分析的方法,认为荣格是一位成功的方法多元论者,这些方法使人们始终关注精神本身,对这些方法的了解有助于全面理解与把握分析心理学理论.同时认为对荣格分析心理学方法及理论的评价应有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荣格和弗洛伊德同属精神分析学派,荣格作为弗洛伊德最著名的三个学生之一,在精神分析的一些观点上和弗洛伊德存在着一些不同,成为了近现代心理学派讨论和研究的重点。在荣格发表的《我与弗洛伊德之异同》中,他从三个角度把自己与老师精神分析观点的分歧原因以及异同进行了重点的阐述。本文的从荣格的这篇文章作为出发点,站在第三人的立场来客观的分析荣格与弗洛伊德观点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荣格(1875—1961)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1900年弗洛依德《释梦》这部著作问世,引起了荣格对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兴趣,并一度成为弗洛依德的学生和挚友。后来由于思想分歧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了他们关系的破裂。荣格和弗洛依德的最基本分歧可能是关于里比多的实质问题。弗洛依德主要把里比多理解为性的潜力,荣格则把里比多看为一种普遍的生命力,性的潜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荣格看来,这种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基督教信仰是三位一体的上帝观,荣格认为这是不完善的,存在着许多缺憾,为此,荣格从分析心理学的理论视角重新审视,创造性地提出了"四位一体"的新观点。在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中,"四位一体"的"第四位"可以指称圣母玛丽亚,或恶(魔鬼),亦可指称双体——自性。  相似文献   

6.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基因并非主要来自弗洛伊德,而更多地来源于中国的道家文化,主要表现为:1、在人格目标上,荣格通过对“道”的理解提出了“真我”及“真我实现”概念。2、在人格结构的协调关系上,荣格继承造家“自然无为”、“天人感应”思想,提出了共时性原则。3、在人格类型上,荣格依据阴阳八卦本体论提出内外倾概念和八种人格类型。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是西方道家文化热中的一朵奇葩,其研究为中西文化深层沟通融合架起了一座桥梁,也为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发掘传统文化优秀遗产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7.
介绍荣格生平与思想的文章几乎都会提到他是弗洛伊德的学生,后来两人分道扬镳,荣格自立门户,开创了分析心理学的新天地。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学术事件,意味着理论的渊源与裂变,标志着两种学说流派的分水岭。一般评介荣格的文章对此往往点到为止,无意在学术之外多费笔墨。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论述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对非个人化思潮的理论贡献问题。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对原型形式的研究具有一种客观的形式主义倾向,因此,它深化了非个人化思潮理论思考,促进了它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荣格(GarlGustavJung,1875-1961)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1900年弗洛依德《释梦》这部著作问世,引起了荣格对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兴趣,并一度成为弗洛依德的学生和挚友。后来由于思想分歧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了他们关系的破裂。荣格和弗洛依德的最基本分歧可能是关于里比多的实质问题。弗洛依德主要把里比多理解为性的潜力,荣格则把里比多看作一种普遍的生命力,性的潜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荣格看来,这种里比多的生命力和其他各种活动一样,是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对个体说来最为…  相似文献   

10.
荣格的原型理论在20世纪的神话原型批评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章分析了荣格原型意象理论,并与中国古代学中的月亮意象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尤金·奥尼尔的两部实验剧中的人格面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金.奥尼尔两部中期实验剧作中人物形象逼真,探究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中的"人格面具"在奥尼尔剧作中的体现,可以透视奥尼尔在其剧作中所受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影响的事实。  相似文献   

12.
解读瑞士分析心理学家荣格的人格理论,分析其趋于"完整人"的人格结构层次、发展动力和发展阶段,旨在探求荣格人格理论对当前道德教育的启示:观照"完整人"的重要意蕴,必须对德育目标、德育过程、德育方法等方面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更新。  相似文献   

13.
在精神分析学的语境下,通过荣格与弗洛伊德的比较,呈现了荣格象征理论的来源与特点,核心观点是象征来源于无意识、尤其是集体无意识,其生成过程恰与无意识表达自身的过程相吻合.在象征与符号存在相似性的基础上,将索绪尔语言学引入荣格的象征理论,为荣格的象征理论找到了语言学的基础,并尝试建构一种以语言学为基础的关于象征理论的研究方法.实践证明,将索绪尔语言学的启示运用到对荣格象征实例的具体分析中,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挖掘荣格的象征理论.  相似文献   

14.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是村上春树以两个平行世界同时展开故事这一创作手法的开山长篇。本文将从荣格心理学的角度,运用荣格心理学的集体无意识等理论对作品中世界的构成、人物设定、以及故事脉络进行分析,试图证明村上春树实际上用文学的形式将荣格心理学描绘的无意识世界,以及各抽象概念具体化,并在作品中探讨如何实现个性化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是村上春树以两个平行世界同时展开故事这一创作手法的开山长篇。本文将从荣格心理学的角度,运用荣格心理学的集体无意识等理论对作品中世界的构成、人物设定、以及故事脉络进行分析,试图证明村上春树实际上用文学的形式将荣格心理学描绘的无意识世界,以及各抽象概念具体化,并在作品中探讨如何实现个性化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6.
荣格集体无意识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考察了荣格集体无意识学说在荣格整个心灵结构学说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集体无意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文章认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对于我们今天研究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荣格原型批判理论的核心理念,是克服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相互分裂的精神病态和危机,在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相互补偿、整合与转化中,创造和谐时代精神,追求心灵健康和人生意义的"自性和自性化过程"。脱离自性和自性化这个核心及其对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沟通与整合作用,望文生义地将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解为荣格原型批判理论的核心理念,并从集体无意识和原型出发去理解荣格原型批判理论的性质、宗旨和意义,是对荣格的误读。克服对荣格理论的这个关键性误读,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关于荣格原型批判理论再认识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作为20世纪伟大的心理分析学家,荣格及其人格理论影响深远。本文将结合荣格人格理论中关于阴影,阿玛尼和人格面具等概念重新解读霍桑笔下好小伙布朗的悲剧命运并认为布朗的悲剧是心理发育不成熟的结果,是个性化过程失败的悲剧。  相似文献   

19.
《红书》是荣格重要著作之一,包含丰富的分析心理学思想。文章关注《红书》的创作过程及思想内容,结果发现《红书》向读者不仅展现了荣格在学术困顿时期坚韧不屈的个性,亦呈现其无意识溯源之路:经由意象感应、体验分析直到自我成熟的三个阶段,从而在荣格分析心理学思想形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此外,该书凸显与弗洛伊德具体冲突的三个方面,研究提示了《红书》具有理论学习和现实指导的双重功效。  相似文献   

20.
前一段时间,根据小说《哈利·波特》改编的影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风靡全球,这部带着童话色彩的故事片为什么会有如此魅力呢?这是因为它让我们有机会抛开外在的一切,去体会心灵深处的奥妙与神奇。在此,我们可以通过荣格心理分析学派关于童话故事的理沦来分析这部电影。荣格分析心理学认为所有的童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