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综述二○○○年的《三国演义》研究,着重评述了新见较多的三个问题:(1)关于《三国》的成书年代;(2)关于罗贯中的籍贯;(3)关于《三国》的电脑研究。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罗慕士的《三国演义》英译本是当代最新的演绎。就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国内外暂时还没有人对《三国演义》中的成语翻译的归化与异化做过研究。该文拟从目的论视角出发,采用实证文本分析法(Empirical Text Analysis)研究罗慕士的英译本《三国演义》中成语翻译的归化与异化,探索罗版《三国演义》成语翻译的倾向及利弊。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的虚实,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三国演义》一问世就出现了虚实之争,新时期关于《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对照的文献成果,虽为研究和欣赏搭建了平台,但对《三国演义》虚实的认知至今还没有在深层次上得到解决,仍有很广阔的提升空间。本文就其两个基本问题:科学观点和具体分析,从叙事学角度提出一些新的见解和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论电视剧《三国演义》对原著主题的理解与把握靳青万一、《三国演义》原著有无主题,其主要倾向是什么?关于小说《三国演义》的主题问题,历来有许多不同的认识。有的认为是“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有的认为是“拥刘反曹的封建正统观念”,有的认为是“突出宣...  相似文献   

5.
《隋唐志传》大量抄袭、模仿《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一)大段抄袭原文,仅对相关人名、地名等稍作改动;(二)袭取《三国演义》某些情节片断,穿插于小说中:(三)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模仿。《隋唐志传》这种抄袭、模仿《三国演义》编撰成书的写作方式,虽导致作品思想艺术水平的低下,但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历史小说创作观念的解放,即摆脱史官“实录”原则的约束,促成其文学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片首词是谁作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之前,有一首《临江仙》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词在嘉靖本《三国演义》上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7.
【活动准备】 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少年版。 教师:1.三国知识卡。(作为对学生的奖励) 2.M TV 三国演义》主题曲 《(配有电视画面)。 3.制作课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这学期,在同学们共同讨论的基础上,选择了《三国演义》作为专题阅读的内容。同学们阅读的速度很快,兴致也很高。今天,让我们一起伴随着《三国演义》主题曲走进“三国城”。(播放M TV 《三国演义》主题曲) 二、走进“三国城” 1.进三国城门, 讲三国故事。 (课件出示:城门画面) 师:来到“三国城”门口,只见城门紧锁,门上有一张告示:讲一个三国故事,方可…  相似文献   

8.
在《三国演义》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诸葛亮是最为成功的。《隆中对》的战略构思是正确的;诸葛亮为蜀汉政权献出了全部智慧和心血,诸葛亮不是“愚忠”;《三国演义》对诸葛亮智谋的夸张和渲染只能是白壁微瑕。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这是一个纷争已经的话题。其复杂性在于文本内涵与社会影响之间多有错位。当前关于《三国演义》"有毒"的论断,其"不见"在于对文本内涵的误读,而其"洞见"在于对可能存在的消极影响持有必要的警惕。对《三国演义》的还原理解和对消极影响的担忧,体现出历史主义和普遍主义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罗贯中的名字,早已随着文学巨著《三国演义》的世代风行而妇孺皆知。与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等其他古代著名小说家不同,他对《三国演义》的著作权从来没有受到怀疑,因为最早的明嘉靖壬午年(1522)刊本《三国志通浴演义》题署“晋平阳  相似文献   

11.
《左传》和《三国演义》是两部描写战争非常著名的著作,历来人们对他们各自的描写战争的特点分析比较多,但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比较研究,相对来说很少,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左传》描写战争的特点对《三国演义》的影响,即:(1)通过战争写政治;(2)通过战争与战略;(3)通过战争写矛盾;(4)通过战争写人物。  相似文献   

12.
桑哲(以下简称桑):何先生,现在对《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的解读比较多,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和刘心武先生的"揭秘《红楼梦》"很受关注.您认为我们应如何解读《三国演义》和《红楼梦》?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从少年时代起就爱读《三国演义》这部书。1936年他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当时,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我读过《左传》、《水浒》、《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  相似文献   

14.
本以中国古典学名《三国演义》研究中的三个小题目为题,提出三国演义共写了1230个人物;张飞原本字益德;刘备的夫人不叫孙尚香。  相似文献   

15.
刘备形象与传统君主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演义》对仁德的热衷,根源于由君主专制制度所造就的贤人政治;其对正统的强调,则与家天下的血缘政治密切相关。《三国演义》将仁德与正统的双重优势集于刘备一身,正反映着传统君主理想的基本取向。因此,强调刘备形象的其中一个方面而淡化或忽视另一方面,不符合《三国演义》及其植根于其中的政治文化的实际,不利于认识这一形象本已具有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6.
校勘《三国演义》,首先遇到的是底本问题。《三国演义》的主要版本有明嘉靖本(以下简称明本)和清毛宗岗批改本(以下简称毛本)。明本和毛本的优劣,历来众说纷纭。但大家都认为,毛本一出,“一切旧本乃不复行”(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成了以后三百年间最为流行的本子,一直延续到现在。毛本为什么能得到如此广泛的流传?我们的看法是,明本是现存《三国演义》最早的本  相似文献   

17.
《失亍亭》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三国演义》产生于元末明初,是我国第二部长篇章回小说。它以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为题材,描写了从汉灵帝(刘宏)中平元年(公元184)黄巾起义到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公元280)统一中国其间近百年的波澜壮阔、风云变色的斗争史实。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和中国古代谶言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运用谶言把天命、神灵、先知的预言文学化,给作品涂上一层神秘色彩。《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是由两个谶言系统构建起来的,一是关于人物命运的谶言系统;二是关于宝、黛、钗三人的爱情婚姻关系的谶言系统。其制作方法与中国谶言文化中常见的图谶与诗谶是一致的。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也用了谶言的方式来结构情节,《红楼梦》的谶言系统不同于《三国演义》的细节性,而类似于《水浒传》的结构性。在谶言制作上,《红楼梦》更重视艺术的加工与创造  相似文献   

19.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在山东泰安召开,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就《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版本与成书过程;罗贯中的籍贯问题;《三国演义》《水浒传》人物形象、思想文化内涵;小说艺术的运用以及《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小说评点、传播、接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又和谐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观点,为《三国演义》《水浒传》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20.
钟惺关于《三国演义》的评点多是针对具体人物所发,小说中主人公的性格、行为、思想、品格等是钟惺重点关注的对象。该评点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恰当地分析人物性格,准确地把握人物价值,对《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做了深入的评析,因而研究“钟评”对于深化《三国演义》文本的研究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