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对反腐倡廉建设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深入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对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结合对十八大精神的解读和对高校反腐倡廉教育形势的客观认识,对新形势下如何扎实推进反腐倡廉教育路径进行了深入思考。首先提出,推进和加强高校反腐倡廉教育应把握的正确方向,然后从活化形式载体,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实际成效和创新工作机制,促进反腐倡廉教育深入开展两方面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通过弘扬廉政文化,努力营造反腐倡廉教育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育人属性和特质,决定了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的特殊重要性和深远影响性。如何把握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直面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的现实和危机,化解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的风险和挑战,不仅关系着教育精神重塑和教育价值回归,而且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的形势对高校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反腐倡廉建设,采取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惩治机制等措施,整体推进高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又受制于宏观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因素。因此,不能单纯地把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理解为是"教"与"学"的关系,而应该把它看成是涉及反腐倡廉诸多环节改革创新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正确把握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特点,增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说服力。长期以来,由于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缺乏质与量相统一的科学考评机制,缺乏点与面相结合的有效整合机制,更缺乏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内在协调机制,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说服力的提升受到了很大影响。增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说服力,关键是既要优化良好的教育软环境,又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硬环境,实现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效果、效益、效率的有机统一。具体说,一是以人为本,贴近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本意,增强教育效果;二是拓宽思路,转变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理念,增强教育效益;三是结合实际,凸显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特色,提高教育效率;四是善工利器,培育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队伍,提高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5.
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建设的路径探析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当务之急是要科学设置与规范反腐倡廉教育培训机制、完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机制、建立领导干部带头接受教育机制、创新反腐倡廉教育普及机制,并依据有效性的原则和遵循"渐进制度工程"的要求进一步设计完善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6.
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与命运的大事。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要彻底改变此种局面,必须加强对反腐倡廉教育和制度建设的实效性进行研究和评估,推广和建立有效的反腐倡廉教育方式与方法,健全和完善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把反腐倡廉教育和制度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多头并举。  相似文献   

7.
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方式有多种,网络因其独特的优势为反腐倡廉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建立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机制,能有效地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全局性和针对性。作者从建立领导机制、强化责任制、健全督查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加强组织协调机制五个方面入手,对建立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机制进行探讨,阐述了推进反腐倡廉教育的机制变化,对进一步深化反腐倡廉教育,逐步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背景下,结合反腐倡廉教育实践,从提高认识,明确重点,抓住关键环节等方面,分析了反腐倡廉教育存在的问题,下步努力方向。对企业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预防和惩治腐败工作,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初步建立,反腐倡廉责任体系业已构成,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廉洁从教的自觉性普遍提高.但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又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采取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惩治机制等措施,促进反腐倡廉建设.  相似文献   

11.
目前,通识教育在我国高校教育方兴未艾,已经成为教育探讨的热点.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一种修正,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通识教育的实施对我国形成的应试教育和专业教育是一种关键性的修正与补充,同时对我国高校的发展也必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审视大学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以及国外通识教育的贯彻情况,探讨中国高校办学思想的时代性改进.  相似文献   

12.
论养成教育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成教育是亲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实现途径,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养成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学习能力养成教育、创新精神养成教育、审美情趣养成教育.养成教育要遵守严格,持之以恒, "苦练"与"趣练"相结合的原则.养成教育的方法主要有榜样法和训练法.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实践育人导向具有内在一致性。坚持实践育人导向,发挥实践育人对劳动教育的适应性和引领性,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而言,实践育人发挥着完善、发展、成长与生活的应然导向。其中,完善导向即丰富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内涵;发展导向即推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和教学体系建设;成长导向即促进学生在自我实现方面的成长;生活导向即推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回归生活视域。然而,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实践育人导向的缺失造成了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与定位模糊,劳动教育的实施力度不足;偏重劳动教育结果,淡化过程性体验的功利性导向严重;学校劳动教育文化建设薄弱,文化育人缺失;缺少实践理性的指导,使劳动教育流于形式等。推动劳动教育实践育人导向的复归,需要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本质,加强课程建设和学科渗透;推动学校文化机制建设,营造回归实践的劳动教育氛围;把握实践育人的应然导向,注重劳动教育的体验性和过程性;坚持实践理性的引领,提升劳动教育的育人深度。  相似文献   

14.
学校体育课程实施为的是不断接近体育课程计划的理想目标,体育课程计划目标实现的过程是学校体育课程实施主体合力作用的结果.研究认为,社区成员及家长参与体育课程实施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需要、学校体育课程实施自身的需要、学校体育课程多元主体需要.而社区和家长对体育课程的认识、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的结合度、家长工作繁忙,社区无组织、个人素质能力、社区和家长被排斥等因素影响了社区成员和家长参与体育课程的实施.目前,促进社区成员和家长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措施包括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宣传教育,促使家长和社区成员正确认识学校体育课程的作用、在发挥教育服务部门主导性的同时,积极构建广泛参与的教育模式、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法律支持、提高社区成员和家长参与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素质、改变体育教育专业人员的观念,使其树立学校教育要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理念等.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是高师教育的内在要求。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它是一种超越式教育;相对于现存教育而言,它是一种主体性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它是一种健全人格教育;相对于素质教育而言,它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并探索了创新教育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社会压力的增大,高职院校学生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但由于学校对学生心理与思政教育机制的不健全,造成了一系列不良后果,这使学校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将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新模式。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需要加强对思政教师的培训,而且要在思政教育的同时辅以心理健康素质培养课程,以促进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相互融合,实现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立法的形式规范教育捐赠行为,引导和促进教育捐赠制度的健康发展是实现我国教育投入多元化,缓解教育经费不足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教育捐赠的立法体系并不完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育捐赠的发展。建议通过制定关于教育捐赠的专门性规范,明确教育捐赠的法律主体、厘清教育捐赠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完善教育捐赠税收激励机制、建构教育捐赠监督机制,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捐赠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现代德育课程是实现德育现代化的重要因素。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忽视了德育课程建设,德育一直处于低效之中。现代德育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坚持科学的德育课程观。科学的德育课程观是建立在学校德育课程之上的把科学的方法运用于德育课程的课程观,是指导德育课程实践的核心要素。只有坚持科学的德育课程观,才能为现代德育的实践和实效找到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郑金洲 《教育研究》2021,42(2):35-44
黄济先生和瞿葆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教育学家,两位先生晚年围绕劳动教育进行的对话式探讨,是教育学史的一段佳话,也为劳动教育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黄济先生认为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应与智育、美育、德育、体育并列;瞿葆奎先生认为与智育、美育、德育、体育相比,劳动教育是另一类别或者说另一层次的教育,不应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单独类型。两位先生的分歧主要是分析劳动教育的角度不同,从学术逻辑的角度看,劳动教育确不宜和智育、美育、德育、体育并列,但从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角度看,把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发展教育有其合理性。在劳动教育定位问题的研究上,推进学术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的有机统一是当前面临的突出课题。  相似文献   

20.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趋势。在我国众多高校尤其是理工高校,两种教育的融合仍然存在着诸多困境。实现两种教育的融合,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理工高校可以通过四条路径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即通过树立现代大学教育的新理念提升人文教育的地位;在科学教育中挖掘弘扬人文价值,在人文教育中崇尚追求科学价值;通过实施素质教育达到两种教育的融合;营造两种教育融合的大学校园文化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