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人们对《长恨歌》的主题一直争论不休。或以为《长恨歌》意在讽刺,或以为意在歌颂李杨的爱情,或以为《长恨歌》乃爱情和讽喻兼备。而实际上,《长恨歌》并非意在写爱情,而是在写这种所谓的爱情背后处于弱势地位的女子的感情和命运悲剧;《长恨歌》并非刻意地在讽刺,而是在向世人揭示这种人间悲剧的残酷。  相似文献   

2.
《史记》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的生命主题。《史记》反映这一内容有四种形式,这四种表现形式与《史记》所表达的激荡淋漓的生命情绪和宏阔豪迈的生命体验互为融合,使《史记》的生命主题达到了很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3.
斯蒂芬·克莱恩一直被公认为美国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对其短篇代表作品《海上扁舟》的解读也大多局限在对其中自然主义思想的挖掘与创作技巧的分析上。论文试图跳出自然主义视角的拘囿,联系美国清教主义的历史大背景,探讨《海上扁舟》中的神话原型与其潜在的救赎主题。  相似文献   

4.
《史记》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的生命主题。《史记》反映这一内容有四种形式 ,这四种表现形式与《史记》所表达的激荡淋漓的生命情绪和宏阔豪迈的生命体验互为融合 ,使《史记》的生命主题达到了很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5.
《史记》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主题。本文对《史记》反映这一内容的四种形式进行了重点论述,并认为这四种表现形式,与《史记》所表达的激荡淋漓的生命情绪和宏阔豪迈的生命体验互为融合,使《史记》的生命主题达到了很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6.
《亚瑟王之死》是中世纪骑士文学的典范。学术界对该部作品的解读大多着力于其强烈的世俗性或世俗性与宗教性并存。仔细阅读文本后发现,作者实质上是用基督教道德观对骑士的世俗性追求进行了否定和批判,肯定和宣扬宗教才是作品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7.
音乐性是诗歌的重要特质之一,主要体现在节奏和音韵两方面。诗歌的音乐性和思想性是密不可分的。Coleridge的诗作素以瑰丽的想象、极强的音乐性而闻名,在19世纪的英国诗坛独树一帜。本文从节奏和音韵两方面,对其代表作之一《老水手谣》的音乐性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名学批评家司马长风曾这样评价沈从先生及其作品:沈从在中国有如19世纪法国的莫泊桑或俄国的契诃夫,是短篇小说之王;中长篇小说作品较少,但是仅有的几篇如《边城》、《长河》等全是杰作。的确,在中国小说创作这座百花园中,沈从的作品无异于一道亮丽的风景。纵览他的所有作品,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梦、平凡的坎坷、均表现出一种不平凡的美。尤其在表现人性方面,他更是倾注心血、热情和智慧。这不仅体现在他一系列浓郁的乡十小说中,而且在他其它题材的小说中也有所显现。比如《菜园》即是一个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9.
《白鲸》是19世纪美国重要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是美国文坛及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的经典作品。该作品似史诗般宏大,充满悲剧的色彩,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世界经典名著《荆棘鸟》是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长篇代表作。该书自1977年问世以后,迅速成为风靡全球的“国际畅销小说”,被读者誉为“第二部《飘》”。后来,它又以电影、电视连续剧等形式面世,也同样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荆棘鸟》成为备受读者喜爱的小说,其原因不仅仅在于其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独特的叙事结构及其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语言,更在于小说以克利里一家人的感情经历,对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所作的深刻而又独特的诠释。小说通过人物的爱情纠葛,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真正伟大的爱就是心甘情愿地为所爱的人忍受痛苦…  相似文献   

11.
对于《汉宫秋》主题,传统认识有两大误区,即过分注重了王昭君形象的历史性和错误观照了作者的民族情结,从而导致理解与文本间多重矛盾的产生。根据对作品及作家的整体理解与剖析,《汉宫秋》是作者命运人生观的一种文学化图式,富有哲理意味。  相似文献   

12.
13.
《乡谣》以人们熟知的河北音乐《小白菜》为主要素材,音乐亲切、自然、舒展、深情。演唱的咬字吐字清晰、明确,呼吸连贯、自如,共鸣以混合共鸣腔体为主。其中润腔的运用,使唱段风格更具特色。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一部神话小说,而关于它的主题时至今日一直争论不休。仅据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所举:“或云劝学,或云谈禅,或云讲道……文词甚繁。”近年来,《西游记》主题又成了学术研究的一大热点,“密码”说、“赎罪”说、“情理”说、“心路历程”说等新说烽起,其研究重视了全方位、多元化的开放活跃的态势。笔者以为,这么一部惶惶巨著,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5.
孟梅军 《教育艺术》2005,(12):30-31
曹雪芹的《红楼梦》被誉为我国古典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峰。这部小说的后40回究竟是何人所写?学术界目前尚无定论,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总体看来,后40回的水平是大不如前80回的,但其中也有很多精彩的描写,《黛玉焚稿》便是一个经典片段。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最早的词曲总集《云谣集》,其中有部分曲子在字句上仍然存在争论。本文主要对《云谣集》中的“云”字、《凤归云》(第一、第二首)、《破阵子》(第二、第三首)、《内家娇》等词曲内的部分字句进行重新阐释和考证。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 1.感受雾凇的“奇”,并通过朗读向读者介绍雾凇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8.
谭志永 《语文知识》2003,(11):45-46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史记·屈贾列传》记载:“贾生征见……(汉文帝)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这段文字记叙了贾谊自贬谪之地长沙被召回后与汉文帝在宣室(汉未央宫前殿正室)夜谈鬼神而让文帝着迷的事。李商隐通过对这段史料的  相似文献   

19.
多年以来,李佩甫以其对豫中大地的执着关注和书写成为最具地域色彩的河南作家。而2012年"平原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生命册》,是李佩甫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对中原大地人生、历史、现实的回望和思考,凝聚着李佩甫对人生命运的体悟、对中原民性的反省和对现实发展的忧虑,凸显了作家"铁肩担道义"的知识分子情怀。  相似文献   

20.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著名的写景抒情作品,在文章中作者运用对北平秋景的勾勒和其与南国景色的对比,抒发出自我孤独感伤的情怀,更在其中蕴含对不同生存形式的思索,象征了作者所追求的理想生命形态。本文将从《故都的秋》所包含生命主题为切入点,分析探究郁达夫在文中借助北平秋色所要展现的人生态度和生存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