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时下,有些地市报也办了许多专版,可以说,报纸“专版化”,已成为当前报界值得注意的一种倾向。 专版过多,特别是地市报专版过多,弊病不少。其主要表现在: 首先,版面承包,助长了稿件“自产自销”倾向。由于一些新闻单位把奖金与采编人员的写稿数量挂钩,加之有些专版缺乏稿源,因此,有的责任编辑便把专版视为“自留地”,每期自己都发三四篇稿,形成了版面承包、稿件“自产自销”的不正常局面。为了充实版面,还有的责任编辑把一些有分量的稿件留给专版,致使有些新闻不能及时见报,待到专版刊出后,新闻已成旧闻。  相似文献   

2.
党报以正面报道为主,是由其自身的性质和功能所决定的,是“政治家办报”的必然要求。但近一个时期以来,尤其是在报业激烈竞争的情况下,有些党报在宣传的指导思想上出现了一些偏差,认为“以正面报道为主报纸就不可能办得生动活泼”、“以正面报道为主报纸就没有‘卖点’,甚至直接影响到广告创收”,等等,有的甚至公然散布“政治家办报没有饭吃”的错误论调。这种不正确的思想反映到版面上便是“四多”,即带“血”的新闻多(热衷于渲染凶杀、事故、灾害);带“色”的新闻多(色情与性充斥版面,不  相似文献   

3.
试论新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与探索新闻规律,富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因为关系到新闻科学体系的确立,新闻工作的得失成败和新闻改革的趋势、效果。本文试从新闻有无自身规律,新闻有那些规律,如何表述新闻规律等方面进行一些探索。(一) 新闻有无自身的内在规律,如何看待新闻规律? 说它有吧,有人认为:“办报就是办政治,还不是领导叫我写什么就写什么,叫我怎么报道就怎么报道。‘紧跟’、‘照办’还来不及,有什么新闻规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党报系统中新发展的县市报来势之猛,发展之快,令世人瞩目.但就县市报目前的现状来看,其办报水平和报纸质量与中央、省级党报,还有很大的距离.这种距离主要表现在报纸的规范方面.有的新闻不新,有的错字、病句成堆,有的栏目不清、版式呆板,有的主次不分,文体难辨,有的图文比例的搭配失调等等.  相似文献   

5.
办报有没有阶级性,我想这已经是不成问题的问题。报纸的阶级性,早已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办报实践活动所已证明。那么新闻有没有共同兴趣呢?我想还是应该有的,只不过这个共同兴趣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比如,来自海湾战争的新闻,在一定程度上几乎是全球所关心的新闻。不论你站在什么角度上看,也不论你从什么立场去发新闻,总之是各色人等所关注的。但是在一定意义上这种共同兴趣又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比如某些经济新闻、某些会议新闻,从局外人来说(指不是本行业,或者不在其位)似乎不一定感  相似文献   

6.
早在1959年,毛泽东同志在对原人民日报社社长吴冷西几次谈话中就反复强调:“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新闻工作,要看是政治家办报,还是书生办。”  相似文献   

7.
办报如主厨,读者如食客.要把报纸办得适宜广大读者的“口味”,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我们把合“口味”移植过来,引伸过来,就叫做报纸的可读性.党报的可读性是什么?就目前党报已形成的出版格局而言,我认为党报的可读性起码是由这样几个因素构成的:这张报纸上刊登着大量引人入胜的新闻;有体现新闻性的丰富多采的专刊、副刊;图文并茂的版面形式和清新的印刷视觉效果.可读性还有另外的解释,指报纸,广播,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8.
早在1948年,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就指出:“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40多年来,“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观念在人们的心中深深扎下了根。各新闻单位积累了丰富的依靠群众办报纸、办广播、办电视的经验;全省形成了比较健全的通讯网络,广大通讯员为新闻事业做出了不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全党办报,群众办报,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闻战线的体现。目前,全党正在根据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的决议进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再教育。笔者认为,根据新闻战线的实际,也有必要对全体新闻工作者进行一次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再教育。从新闻队伍的素质来看,中共  相似文献   

10.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围绕解决"为什么办报""为谁办报""办什么样的报纸"和"怎样办好报纸"这几个核心问题不断丰富、完善和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内涵与思想精髓.把"党管媒体""人民中心""正确导向""正面宣传"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概括为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的精髓,提出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新闻的主体是谁,新闻为谁来办,由谁来办,是任何社会与历史发展阶段都必须理清的时代命题之一.马克思主义“群众办报”思想的形成与拓展,从历史发展进路看, 是对“精英办报”的一种必然颠覆,放在传播“公地”理论视景中看,它更符合当代社会公共治理的价值诉求.因此,从马克思主义“群众办报”思想的发展逻辑中汲取合理内核,建构当代“群众办报”的合法生存理据与价值范式,无疑具有强烈的新闻改革实践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许多新闻理论教科书上,都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办报方针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进行论述.但是,对这一方针形成的实践基础,关于"全党办报"论述得较多,而关于"群众办报"形成的实践基础,就语焉不详了,甚至,"群众办报"的基本内涵也论述不甚清晰.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历史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办一份石油职工爱看的报纸魏宜清报纸没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没有灵魂。报纸又毕竟不是文件,如果不注意可读性,正确的舆论导向就难以让读者接受。中国石油报创刊10年来,坚持为石油职工服务的办报方向,注意按新闻规律办报,受到了全国石油职工的喜爱和好评。宣传大庆精...  相似文献   

14.
新闻干部需要训练我省绝大部分县市及大中型厂矿都办了报纸,多数专区也办了报纸,各县、市大都有了广播站.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员也在不断增加,全省已有一千多新闻工作者.从当前基层报纸干部的政治和业务情况来看,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训练,是一个迫切的的问题.首先,某些新闻工作人员对于无产阶级办报路线的认识还不是很明确的,甚至还有许多错误看法,这主要表现在报纸和党委的关系问题上面.如有的认为,只要听党的话,照章办事就行了,他们不是积极主动地  相似文献   

15.
如何迎接世纪之交的挑战,办好21世纪的县市级党报?我们认为,必须着力提高报纸质量,投身市场竞争。这就要在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在改进宣传报道上狠下功夫,让新闻唱主角 中央领导同志提出:“集中精力办报,从严治社,把报纸办得高出一筹。”这个要求同样适用于县市级党报。办好报纸是报社的中心任务,是办报人员的首要职责。一张报纸办得没有质量,不吸引人,读者就不爱看,也不会掏钱来订报。笔者觉得我们县市级党报在宣传报道上,主要存在着六多六少的现象。一是会议新闻多,独家新闻少;二是体裁单一的文章多,多种文体文章少…  相似文献   

16.
通讯员,是以通讯形式为新闻机构反映情况、采写报道并按稿计酬的编外新闻工作人员。通讯员队伍是贯彻群众办报、开门办报方针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7.
陈让德 《新闻界》2001,(3):59-59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新闻媒体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党报实行岗位计分制后,调动了编辑记者的写稿积极性,报纸的面貌大有改观。但是,也有一些负面影响:如不少编辑、记者为了多挣工分,不愿修改通讯员稿件,甚至出现不用通讯员来稿,用了不开稿酬。有的编辑说,部主任、编辑都要挣工分,哪有时间改通讯员来稿,改通讯员稿件划不来;有的还说,市场经济,记者的稿件都用不完,不考虑通讯员上稿,这样挫伤了通讯员写稿的积极性。 这些表现与我们党历来贯彻落实"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不相适应。众所周知,在当前新闻改革中,…  相似文献   

18.
"政治家办报"的当代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7年6月。毛泽东指出新闻舆论宣传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他说,写文章尤其是社论,一定要从政治上总揽全局,紧密结合政治形势,这叫做政治家办报。这是毛泽东对政治家办报的首次阐述。1959年6月,毛泽东对吴冷西谈话时。强调了“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思想的重要性。他说.“新闻工作.要看是政治家办.还是书生办。有些人是书生,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刘备、孙权、袁绍都有这个缺点,曹操就多谋善断”,“要反对多端寡要.没有要点。言不及义,要一下子看到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9.
去年,我部官兵共同努力,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新华社等中央新闻单位上稿240余篇(幅),仅在解放军报上搞就有120余篇,受到武警总部的表彰。我们体会到,发动群众搞报道是关键,基层官兵是新闻宣传的生力军。新闻报道是我党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一项群众性的政治活动,发动群众搞报道,是军队新闻宣传的一个重要途径。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他曾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冲明确指出:“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因此,只有坚持群众路线,发动和组织群众参与写…  相似文献   

20.
沈阳日报社办《沈阳日报》、《沈阳晚报》两张报纸。1992年初以来,我们为了增强报社的凝聚力,充分调动起编采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加强管理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实行内部职称聘任制,取得了可喜成果。选准突破口——改革聘任制《沈阳日报》、《沈阳晚报》两个编辑部共有170多名编采人员,但过去却经常出现“稿荒”,特别是有分量的重点稿“稿荒”。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在分析原因时找到了症结,那就是相当一部分编采人员工作没有积极性,精力没有用在办报上。具体说来,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有的记者不务正业,整天陷在应酬中,报社有关部门曾做过统计,有些记者平均每天至少参加一个会(产品鉴定会、新闻发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