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础教育论坛》2013,(Z1):128-133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百、千",都是我国优秀的蒙学读物。《三字经》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三字经》有满文、蒙文等译本,英文、法文译本也已问世。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推广。2008年我国新修订了《三字经》,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首发,着力在全国中小学推广。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文以载道"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韩少功深得其意并亲身实践,其《暗示》中通过对文革等历史事件的反思和摇滚等现今社会的种种现象的分析,表达了他自己对隐秘信息、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其中第二卷"具象在人生中"更是体现了他对人性的思考和解读。文章仅以《暗示》第二卷为例,阐释其作品中关于人性复归的"呐喊"和"彷徨"。  相似文献   

3.
问者:钱老师,你好。感谢你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采访。作为百家讲坛开播以来最年轻的学者之一,你主讲的《玄奘西游记》和《解读(三字经)》等都反响很大,特别是你讲的《三字经》、于丹讲的《论语》和易中天的《品三国》等更是带动了一股传统文化热的兴起。首先,我想请教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热的兴起有什么看法?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独特文化背景下编写的《三字经》,不单是识字课本,更是一部多功能的学习用书。它虽只有千余字,但内容丰富完备,具有广博的知识内涵,描写形式也颇有独特之处,体现了我国传统识字教学的智慧和教材的特色,更是当今学校德育教育的优秀教材。从《三字经》的流传和影响来看,文化、经典和德育之间的关系值得重视,文化是德育的根,经典是德育的源。?而现实中,许多学生没有接触到《三字经》,在职业学校中推广《三字经》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教师》2010,(1):45-45
《三字经》三字为一句,句句成韵,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便于记诵。 《三字经》在极短的篇幅内,蕴含了大量的历史常识、典故以及各门类的知识,熔天地名物、古今世事于一炉。作为启蒙教材,《三字经》早已成为中国传统蒙学读本乃至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不朽篇章。  相似文献   

6.
杯中窥人     
我想到的是人性,尤其是中国的民族劣根性。鲁迅先生阐之未尽。我有我的看法。南宋《三字经》有"人之初,性本善",说明人  相似文献   

7.
人性假设是教育管理思想发展的基本理论之源。教育管理中的人性假设具有以预成性人性观为逻辑基础,以生成性人性观为演绎前提,以人性自由为终极目的的基本特征。教育管理思想的演进与人们对人性认识的深化相伴而生,在西方教育管理发展史上,先后出现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等人性假设。经由哲学反思可以发现,它们都存在强调片面人性,忽视整体人性;重视预成人性,轻视人性生成;偏重人性"管理",忽略人性"教育"等认识弊端。实现教育管理思想的当代变迁,应首先完成教育管理人性观念从还原论到整体论,从预成论到生成论,从本体论到实践论的范式转型。  相似文献   

8.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代表性著作。它围绕朱熹提出的"培根"思想,从内容、方法和语言三个方面的组织构思,突出"培根"思想的历史价值。内容上强调封建道德人伦、历史文化和识物识数教育;方法上重视案例和隐喻等具体直观的手段;语言上重视语音和语句,使其富有韵律和美感。这些尝试都大大提升蒙童的学习兴趣,为蒙童做好社会人奠定坚实的基础。《三字经》的"培根"思想积淀了中国古代蒙童教育思想的菁华,对改善当今急功近利的教育实际,有其很好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学经典《三字经》包含了天文、历史、文化、伦理、生活等多方面内容,既是文化课本,更是道德教育读本。学校引导学生诵读《三字经》,对弘扬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将产生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诚然,在今天看来,《三字经》有一定的历史和时代局限性,其内容不一定完全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但其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德育思想,仍有着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力和一定的教育价值。教师应当在学校教育中,引导学生从《三字经》经典诵读中获得民族精神和价值观的有效传承。一、协同开展经典诵读和德育系列活动作为有着多年实践经验的教育工作者,笔者发现,学校只有开展贴近学生,寓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64):17-18
国学和传统文化复兴的热潮下"儿童读经热"已成为大趋势,各式各样的文化古籍进入孩子们的日常学习中。然而国学内容庞驳,渣粹杂糅,如何对待这些传统文化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以《三字经》为例对"儿童读经热"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三字经》的教育意义及本身所固有的局限性进行反思,正视出现在传统文化继承过程中的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可给当代语文教育者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郑洁 《教学与管理》2012,(10):15-17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强调从幼儿时期进行严格的行为训练,无论是几千年前《弟子规》、《三字经》等蒙学读物中的谆谆告诫,还是如今从幼儿园开始到中学为止所设置的面面俱到的常规,无不体现了"桑树从小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人性假设。事实上,我国绝大多数中小  相似文献   

12.
著名小说家加缪所著《局外人》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作者从人性的角度对这个社会及其社会中的人做了深刻的思考和诠释。本文就《局外人》这部作品所表达的社会现实,以及对作品主人公形象所折射的人性内涵进行了分析论述,以期对深刻理解加缪的这部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做些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三字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等中华传统文化。翻译美学强调译文要体现源语语言文化、音韵声律和篇章结构等方面的美感。在翻译美学视角下对《三字经》王宝童和赵彦春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提供借鉴与启示,以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4.
女娲形象充满着语言和思想的张力,具有复杂意蕴。《补天》作为鲁迅《故事新编》中的第一篇,是他首次对传统文化中英雄形象进行重构的尝试。作品中的女娲形象,展现了可爱、善良、牺牲精神,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人性的追求。但是,与她创造出的人类形象相比,作品又鲜明揭示了那些残暴、贪婪与自私的“丑恶”人性。女娲的美好与人性中的丑恶,形成了鲜明对比,蕴含着作者对美好品质的赞美与对丑恶品质的批判。《补天》呈现的矛盾人物形象,恰是鲁迅当时人生经历和心境的体现,折射了当时社会现实,反映了作家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细心剖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按照时间顺序整理了《三字经》的不同英译版本,同时借助网络资源探究《三字经》在英语国家中的影响。经研究发现,其影响力主要在于让普通英语国家读者了解中国的传统教育、基本历史和文化,其传播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6.
《三字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代表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状况的重要典籍。《三字经》大约于14—15世纪东传日本,成为日本人的汉学启蒙读物。随着时代以及自身文化的发展,日本人在使用此书的同时,也创编了不少对《三字经》进行改编、注释以及翻译的作品。另外,日本人也模仿《三字经》,创作出不少具有日本文化特色的新作品。  相似文献   

17.
人之初     
《三字经》简短上口,尤其能提升幼儿的记忆力和自信心;《三字经》也包涵了丰富的社会、道德知识。古代私塾教育的精粹之一是教育幼儿做一个举止得宜的人。重点摆在道德认知教育上。从中国国情和香港当地的情况出发.我们重点要让幼儿认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这些良好的品格。  相似文献   

18.
钱文忠 《教师博览》2013,(10):52-54
<正>《三字经》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甚至可以说,是我们自以为熟悉其实非常陌生的一部书。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特别是汉族人的心里,《三字经》可谓是再熟悉不过了。有谁会承认自己不知道《三字经》呢?然而,真实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传统的《三字经》总共千余字,三字一句,句  相似文献   

19.
《三字经》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作为中国古代具有广泛影响的蒙学教材,难免带有一定的历史和时代局限性,但由于它含纳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深刻的教育思想,并具有独特的语言形式,所以,《三字经》依然彰显出不可低估的文化教育价值,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徐鸿 《学周刊C版》2013,(7):124-125
鲁迅《故乡》中的所描写闰土少年时是一个小英雄形象。可是,通过对作者文中多处暗示的分析可以推断,是闰土偷了"我"家的碗碟。面对社会重压下人性的扭曲,作者不但对人性的麻木感到悲哀,也对扭曲人性的社会提起强烈控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