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阐述了德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明确了高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并提出了高校德育工作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2.
德育在高校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广大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高校德育工作者应正确理解德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德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德育工作,不断探讨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的高校德育工作新途径,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3.
目前,高校德育工作有所加强,但仍存在薄弱环节。本文从分析高校学生思想状况和道德观念入手,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措施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措施和办法。首先,从德育总目标的内涵方面考虑,强调加强高校德育工作应建立协调机制、进行总体布局,综合施教;再者,根据德育工作的具体内容,提出应进行德育素质的综合测评;其三,针对德育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指出应选择突破口,以点带面地推动德育工作;最后,再从榜样的力量,环境影响的作用,阐述高校应寓德育于整个学校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4.
高校德育工作至关重要,我们要做好高校德育工作、提高高校德育绩效就必须科学认识高校德育绩效评价的重要作用。高校德育绩效评价可以正确检验、评价高校德育工作的结果;能有效检测高校德育效率与公平程度,为合理配置高校德育资源奠定基础;可为高校德育工作中某项政策或措施继续执行、调整或重新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可以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能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把高校德育活动引导到实现德育目标上。  相似文献   

5.
刍议高校德育创新的目标和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 ,关于高校德育需要创新的呼声日益高涨。高校德育创新的目的 ,无疑是为了针对当前高校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 ,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在德育创新的实践中 ,首先应该确立创新的目标 ,明确创新的思路 ,而后才能有的放矢。笔者认为 ,自觉走高水平特色之路是当前高校德育创新的一种可供选择的目标思路。一、高校德育应走高水平特色之路所谓高校德育的“高水平” ,并非指相对社会其他环境或其他教育阶段德育的高水平 ,而是就高校德育工作自身的实效性而言应具有高实效性。所谓“特色” ,则…  相似文献   

6.
在论述高校德育建设迫切性的同时,提出了高校德育建设的举措:高校德育建设应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德育工作应充实内容,丰富内涵;德育工作应拓宽渠道,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高校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创新德育工作,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然而,高校改革德育工作仍然要面对大学生、社会、高校和家庭带来的阻滞。为此,高校要进一步明确德育目标,充实高校德育内容;完善德育评价,健全德育评价机制;坚持以生为本,提升德育浸润质量;延伸德育空间,拓宽德育工作途径,消解阻滞因素。  相似文献   

8.
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高校德育工作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德育工作的理论基础。深刻认识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高校德育工作者应根据新的理论成果,总结经验、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有效对策,充分发挥高校德育的职能。  相似文献   

9.
黄播 《文教资料》2011,(24):145-147
高校通识教育在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表现为培养心智健全、具备人文精神和全面发展的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在德育功能方面与通识教育既有区别又有共通之处。当前高校的德育工作应在通识教育背景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断创新德育培养机制,同时构建"通识—思政德育主阵地"。  相似文献   

10.
张铤 《教育探索》2012,(4):12-14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是高校贯彻依法治校战略以及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应根据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和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内涵,明确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基本价值,并从树立观念、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和权利救济等四个层面实践之.  相似文献   

11.
道德法律化必然遭遇困境吗?——与戴茂堂教授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茂堂教授《论道德法律化之误》一文从执法、司法的语境论证道德法律化的困境存在着语境错误问题,没有洞察出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揭示出中国古代道德法律化弊端的原因在于道德法律化的不当而非道德法律化本身。道德法律化的必要性体现在道德自身的非完满性需要法律规则补足。道德与法律在终极价值上契合,在内容上共享,在调整范围上重叠。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失范是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我国现阶段所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主要是由于目前的社会主义道德理论、道德规范不完善;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道德建设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的保障与支持和道德教育发生了扭曲变形所使然。要遏制道德失范现象,必须完善社会主义道德,加强道德人格建设,极力推进道德法律化、制度化进程,真正落实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道德法律化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水平不容乐观的现实情况下提出的。正是道德具有向法律转化的可能性,这一主张才能在现实中得以实施。但道德向法律的转化过程绝不是任意的,是有条件的。如何把握法律化的道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道德制度化、法律化,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行性,是制度伦理建设的有效途径。加强制度伦理建设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加强各个领域的道德规章和法律建设,同时又必须将道德的制度化、法律化保持在适当的限度内。  相似文献   

15.
民法通则中的道德法律化,渊源于中国儒家思想。是立足当代中国实际并借鉴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的必然行动。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民法通则将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法律化,突出了对人身权的保护和道德平衡的原则,多方面体现了道德法律化的立法原则。民法通则中的道德法律化,有利于增强在社会利益多元化奈件下的道德调控力量.促进社会道德水平大范围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金博雅 《职教通讯》2020,(1):107-111
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是新时代贯彻立德树人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选择。英国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坚持“绅士教育”理念、培育职业精神和应用新职业主义教育,其“法制化”“合作式”和“规范化”的经验,对我国高职院校明确人文素养教育培养目标有启示作用,可以调动和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对政府购买教育服务进行法治化,首先要确保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在法律范围内展开,这是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法治化的根本准则;其次要确保通过立法、司法及公民权利等法治手段控制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权,这是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法治化的治本之策;最后要确保对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活动中的违法主体实施民事、行政和刑事制裁,这是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法治化的内在要求。由此构架了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法治化的基础内容。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看权力道德的法律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儒家德治思想首先是要求权力阶层的道德资质,在权力道德的法律化方面,中国古代传统法律化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将义务性的道德规范法律化,使权力道德要求融于法律的规范形式,是“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范围有扩大的趋势,重大道德义务应当成为我国不作为犯罪作为义务的来源。关键在于道德义务如何合理上升为法律义务。有限制的道德法律化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可以成为提升我国国民素质扣整体道德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教育权利实现的基点:教育权利的法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权利实现的基点问题,是教育权利实现研究的前提。我们从权利的基本形态入手,认为教育权利的法定化(法定权利),不能等同于教育权利的实现,但它连接着应然权利与实然权利(教育权利的实现),是对应有权利的再加工,是教育权利实现的保障。教育权利的法定化是教育权利实现研究的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