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谈“伤心秦汉经行处”江苏常州市一中 杜秉庄《语文学习》1994年12月号发表了陈静娟女士《“伤心秦汉经行处”别解》一文,认为初中语文第五册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注为“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的遗址。经行处,经过的地方”是不对的,应重新解释为“令人伤...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现行初中二年级语文课本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诗词曲五首》选录元代诗人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作为学生阅读教材,课本对曲中的“伤心秦汉经行处”解释为:“令人伤心的是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经行,经过。”从历史学的角度来解读这首元曲,我认为,把这儿的“经行处”简单地解释为他“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  相似文献   

3.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译文】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聚会在一起一样,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我)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内心想得很多。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成了泥土。封  相似文献   

4.
一、阅读下边几段文字,回答问题。(共16分) 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相似文献   

5.
中吕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生活于元代中期,曾任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等职,在任期间以直言敢谏,  相似文献   

6.
一曲沉郁苍凉的历史悲歌──张养浩《潼关怀古》的主题及其它张丛林峰恋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元曲作家张养浩的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支思想进步内容丰富的小令。作品通过...  相似文献   

7.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性苦! 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属于元代散曲中的小令,是元代众多散曲中的佼佼者,为张养浩(1269—1329)应召赴陕西行台中丞任,路过潼关时所作。元朝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饥民相食”。作者到关中治旱救灾,目睹灾民苦况,无力振救,心绪沉郁;凭吊古迹,感慨系之,于是奋而成章。全曲可分为三  相似文献   

8.
华章溢彩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0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品读 张养浩(1270-1329),元朝官吏,曾做到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官位颇高.他任职期间,体恤百姓疾苦,赈济灾民,整顿吏治,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  相似文献   

9.
第一部分阅读(68分)一、文言文阅读(共30分)(一)默写(8分)1.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2.__________,总把新桃换旧符。3.纵有千古,__________,前途似海,__________。4.从下列A、B两组中任选一组默写。(不可两组都做)A组:[1]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2]惟有门前镜湖水,__________。[3]《黄鹤楼》诗中描写景色的句子是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鉴赏》2005,(3):19-26
(1~2题,12分)1.根据课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4分)(1)_______________,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2)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3)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2.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每小题2分,共8分)(1)由我们所学的《论语》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可见孔子关于相互学习的治学主张。(2)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用艰难困苦的磨炼来培养担当“大任”的人的育人主张,他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_______________”,…  相似文献   

11.
一.文,文阅偏《25分》(一)歇写(8分)从下列题目中任选4题不要多选。(1)其切如是。3)伤心秦汉经行处5),思而不学则殆。7)两情若是久长时,_ 2)忽如一夜春风来._ 4)疏影横斜水清浅,__ 6)纸上得来终觉浅_ 8)塞下秋来风景异《二:)解释下列加点的佣I.《4分)从下列题目中任选2题(1  相似文献   

12.
《滨州学院学报》2022,(5):14-20
“用间”在《史记》关于战国和秦汉时期的战争记载中多处出现。通过最早的“用间”理论作品《孙子兵法·用间篇》对《史记》“用间”策略进行分类,可以发现司马迁的记载以“内间”为主,辅之以“死间”“反间”“生间”,同时还存在无法分类的部分。这反映出战国、秦汉时期“用间”实践与孙子“用间”理论之间有所区别。其中,《史记》记载战事中的“反间”内涵扩大化了,实际上类似于孙子所言“乡间、内间、反间”的结合体。这导致后世学者在解释“反间”时,常将《史记》具体记载作为《孙子兵法》“反间”的注解,但两者实际存在不同。“用间”的理论与记载是从春秋至秦汉军事理论与兵学文化快速发展的一个反映。  相似文献   

13.
周梅花 《现代语文》2006,(11):128-128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第三册的古中有两处注解有欠妥当。 第一处是《立国论》中的“举以予人”句,注解为:都拿它(土地)来送给别人。举。全部,都。我认为这个注解是不太妥贴的。“举”在此应为“拿”意,其理由是:  相似文献   

14.
原曲阅读〔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赏析案例读这首元曲,我们不妨来个移步换景:第一步,看他怎样描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曲的起首二句用比拟,一写山,一状水。写山用“聚”,突出潼关的地理位置和地势特征:群山辐辏,层峦攒集,就好像千军万马奔涌而来;状水以“怒”,描绘黄河气势:波涛滚滚,汹涌澎湃,怒不可遏。第三句则扣题,总括潼关位居中央,外临黄河以为表,内依华山以为里,形势险要,可谓固若金汤。三句十五…  相似文献   

15.
历岗 《小学语文》2007,(11):34-34
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对“山东”的注解是:“指华山以东”,但在其他古代作品中,“山东”又不能这样解释,如,“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请问:在古代作品中,“山东”的含义到底是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1.传 在秦汉之际,把儒家的经典著作称为“经”,给这些经典作解释的叫“传”。如“毛传”就是汉代毛亨对《诗经》的注释。 2.笺 初意指东汉郑玄对《毛传》所作的阐发和补充。但后来所谓的“笺注”“笺证”,却只是一般的注解了,不一定限于对别人的注的阐发和补充了。 3.注 东汉以后,对古书的注解一般不称“传”而称“注”。广义的注包括传、笺等。 4.疏 “疏”是相对于“注”而言的。是在注  相似文献   

17.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中国“飞人”刘翔,因伤病不得不退出北京奥运会时,眼含伤心之泪。可见,哭是由悲伤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爱和时间     
从前,爱住在一个岛上。有一天,小岛开始下沉。爱大声呼救。富裕经过爱的身边。“富裕,你能带我一起走吗?”“不行。我的船上有许多金子,没有你的位置了。”伤心经过爱的身边。“伤心,让我和你一块儿走吧。”“噢,不行。我很伤心,我想一个人呆着。”开心经过爱的身边,但是她太开心了,根本没有听到爱的声音。突然,一位长者来了。“爱,我带你走吧。”“你是谁?”“我是时间。”“你为什么想帮我?”“因为只有时间才懂得爱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湖心亭看雪》一文中,有一处注释,笔者认为欠妥,即“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关于“拿”的注解。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解释为“撑和划”。在教学中,经过笔者对文本的反复品读,笔者认为将“拿”解释为“撑和划”的不妥之处表现在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20.
裁判亮分     
三篇习作的作者都能准确地把握题旨,构思巧妙,文笔优美,相当艺术地将自己的“伤心”成功地“传染”给读者。江文用非常诗化的语言凝练地将小伙伴交往及离别的经过和感受表达出来,小伙伴曾为自己提供保护、建立自信,所以其离开确实是最伤心的。金文写几件伤心事而且真实地写出伤感来,最后则对所有“伤心”有含总结提升,从哲学层面点出伤心对人生的意义,是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