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很多人已将投资目光转向艺术品市场。与国外艺术品收藏普及化相比较,不完善的经纪鉴定机制则更直接地伤害到了国内艺术品爱好者们的利益。那么后者如何才能学会提高自我鉴赏能力而收藏一幅好的美术作品呢?—个简单的问题在这里却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艺术品的评判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从文艺复兴开始的美术发展史已证实了这一点。西方  相似文献   

2.
提起仿制品,相信很多人会嗤之以鼻,然在时下的艺术品市场,一些制作精良的高仿真艺术品俨然已经成为投资、交易与收藏市场中的新贵。当很多人还在以“真”、“假”来作为自己投资或收藏一件作品与否的标准时,高仿品已经以高姿态进入大众视野,一些眼明手快的人士也已经把注意力由高不可攀的真品向仿而不劣的高仿品转移。在可以见到的文物级、国宝级珍品稀缺的当下,当拍卖行中天价屡创、高价频传之时,适当介入高仿品的收藏,未尝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6,(5):188
正中民鉴培字[2016]第1号各位艺术品收藏、投资爱好者:随着国内艺术品交易市场的持续火爆和艺术资本概念的兴起,艺术品投资作为一种业态形式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人们走向这个领域。但是综观我国艺术品收藏市场,赝品泛烂、迷局不穷已成为公害。很多收藏爱好者对艺术品本身的鉴别能力不足,收藏鉴赏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2003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爆发“井喷”、艺术品收藏领域开始出头的一年,那么时隔三年之后的2006年即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品交易、收藏市场迈向全面兴盛的一年。在这一年中,经历了快速发展与成长、正日趋完善和成熟的中国内地艺术品市场开始走向多元化、国际化的道路,一些新兴的艺术品门类凭借自身长久以来的积淀或来自于国际市场上的推动力,开始突破中国传统艺术品主宰天下的局面,中国的广大藏家和买家也正逐渐打开视野,将注意力转向这个时代的新的强音——正在崛起中的中国“边缘”艺术。  相似文献   

5.
周文昭 《收藏》2011,(3):I0035-I0036
在艺术品投资领域,指数分析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越来越多的指数方式,或者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市场的方式,正在走向收藏实践。然而,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文化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喻文益研究员日前却公开表示,不赞同通过指数方式指导艺术品投资,艺术品指数的意义被很多人误读了。  相似文献   

6.
艺术品收藏投资,在历经浮躁起落的风云后,终于有一部分人决定不再做短线投资生意,不再唯炒作论,因为很多人做的名扬天下的事情未必被人尊重。大家都不傻,仿佛一个企业,从追求知名度开始转为信任美誉度,一些投资者开始信奉“先做好事然后就能得到利益正果”这个道理。不过,这种道理知易行难,也是非大资金莫为,因为一个处于创业草莽  相似文献   

7.
董凡 《收藏界》2011,(2):26-31
对于艺术品收藏行业来说,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收藏投资大潮一浪高过一浪、艺术品拍卖市场捷报频传、收藏活动此起彼伏,收藏组织更加活跃,每一个收藏者、每一个关注艺术品收藏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个行业在这一年强劲的发展势头。……回顾2010年,有哪些行业大事应当留存在公众记忆之中?本刊的盘点将为读者深入解读艺术品收藏行业的精彩2010。  相似文献   

8.
吕友者 《收藏》2014,(21):24-29
明代是艺术品市场极为兴盛的时期,尤其江南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与发达的经济,曾一度引领了整个社会的鉴藏风气,如杭州、苏州和嘉兴等地都是艺术品收藏十分火热的城市。江南也产生了一批收藏大家,如大家熟知的项元汴、董其昌、张丑、李日华等,他们对这一地区的收藏活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宁波离浙江省会杭州较近,东面临海,西与绍兴接壤,交通十分便利,艺术品市场也十分繁荣,并表现出自身独有的特质。且看——宁波艺术品市场的特点宁波历来注重文化,崇尚科举,素有“方志之乡”美誉。宁波收藏的历史颇为悠久,早在南北朝时斯,余姚人虞和就开始收藏书籍,然而自宋南渡以后,宁波的收藏风气才真正兴盛起来,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明代。  相似文献   

9.
《收藏》2007,(7):184-185
为盘点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年度总体发展状况,引领市场投资导向,促进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建立一个科学权威的、梳理有序的、规范严谨的行业排行榜平台,科学填写中国书画市场大盘“晴雨表”,由“中国艺术品行情指数”的制订发布单位——中国艺术品行情指数监测发布中心与中国收藏第一了“中国艺术市场年度(2005-2006年)书画家排行榜”评选活动。本次评选以数据为准,  相似文献   

10.
《收藏界》2014,(8):1-1
如今.只要打开与艺术品收藏市场相关的媒体,你会发现,各种各样相互矛盾的观点充斥其中。有说艺术收藏市场将陷入长期低迷的,有说艺术收藏市场正在复苏的,也有说艺术品收藏正当时的,很多人对此感到迷惑,那么作为一个普通的收藏爱好者,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艺术市场的这种迷局呢?笔者以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艺术品市场的行情走势是跌是涨其实并非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收藏这种文化活动,看待你的藏品。  相似文献   

11.
“文革”艺术品是近年来兴起的热门收藏品,随着市场行情的日益走高,“文革”艺术品的收藏也日趋稳定。收藏范围不断扩大,参与人群不断增多,已成了颇有特色的庞大收藏领域。2005年以来,随着抗战胜利60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等一系列大型纪念活动,一个强大的“红色经典”收藏热潮已全面兴起。作为“红色经典”收藏重要组成部分的“文革”艺术品收藏也是热点不断、亮点频现,成为收藏市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2.
从去年秋拍结束后,整个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行情出现回落。随着艺术品收藏市场行情的波动,有很多人陷入迷惑?也有一些朋友问我们:是买还是要卖?收藏的方向要不要调整?  相似文献   

13.
红色风暴盘点2005年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一场又一场的艺术品拍卖会上“天价”迭出,场面热烈,人气旺盛,而另一场悄然升温火爆的现象更是引起了收藏界业内人士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这就是今年爆发在“红色圣地”韶山、瓷城醴陵的“红色收藏”热现象。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0,(11):166-166
2010北京古玩城第二届秋季古玩艺术品交易会于9月24日至27日举行。本届交易会主题为“文化是古玩艺术品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引导艺术品收藏、引导艺术品投资、导航艺术品市场——人文北京、典藏世界”。本届交易会由北京古玩城市场集团主办,北京古玩城有限公司和北京潘家园天雅古玩城市场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承办。分为北京古玩城A座、B座和天雅古玩城两个会场。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10,(12):21-27
10月23日,主题为“人文北京.典藏世界”的高峰论坛与北京文物博览会同期进行。论坛以“北京在全球艺术品收藏市场中的定位”“收藏的境界与视野:如何引导成熟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收藏理念”诠融资本如何分享艺术品盛宴”“在北京迈向世界艺术品交易之都的进程中,博物馆的定位与思考”4个板块展开。  相似文献   

16.
张桂林 《钓鱼》2009,(5):38-39
提起“捡漏”,很多钓友知道这是艺术品收藏改办是里使用最多的专业词语,其意思是有些具备丰富知识修养和独特敏锐眼光的艺术品收藏家,在近些年来艺术品收藏越来越处于“僧多粥少”的形势下,以低廉适宜的价格买到不久就会超值数倍的“宝儿”。  相似文献   

17.
徐磊 《收藏》2013,(2):162-167
2012年12月3日,200多位艺术家、收藏家、艺术经营者和金融投资机构人士汇集上海国际收藏论坛,共商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大计。作为年度性高端论坛,2012上海国际收藏论坛分主题论坛和专题论坛两个部分。主题论坛以“艺术收藏的新视野和新理念”为论题,围绕私人收藏与机构收藏、企业收藏文化、企业社会责任、艺术品投资基金、艺术收藏与文化赞助等议题展开。本刊从各议题中选择部分精彩观点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18.
李毅民 《收藏》2007,(3):22-22
新年伊始,2006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烽烟仍在人们心头挥之不去。为厘清当前艺术品市场复杂的脉络走向,我们约请了四位对艺术品的收藏、投资深有研究的专家,请他们对画廊业、拍卖业和艺术品收藏领域的症结进行梳理,考量其宏观前景,希望对读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07,(7):196-196
2007年5月30日,大中华区艺术品收藏投资网站——艺超网正式向市场推出“视频直播和点播”平台,为相关企业提供网上视频直播和点播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丁晨 《中国收藏》2020,(11):90-95
艺术品在创作结束后进入市场流通领域似乎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对于公共雕塑能否进行收藏,相信不少人都会产生疑向。那么公共雕塑可以用来收藏吗?日前,一场在北京国粹苑举行的关于“公共雕塑与艺术收藏——从孙伟的艺术创作谈起”的主题研讨会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