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儿童文学作品翻译在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儿童文学以儿童为本位,译者应该用有别于成人心理的童心去理解和体会原作,并用一种通俗接近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描述儿童的世界。翻译时注意把原著中儿童的天真视角、儿童的简单句式、儿童的活泼语态,惟妙惟肖地传达出来,装帧印刷方面也颇下功夫,还儿童一个新奇绚丽的文学乐园。  相似文献   

2.
以色列学者埃文·佐哈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多元系统理论,这一理论被积极应用于文学翻译的研究当中。拟以多元系统理论为基础,解释从清末民初(1898年~1919年)到“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作品在译入语文学的多元系统里如何逐渐占据中心位置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茅盾的文学之路始于儿童文学,他一生中翻译了很多国外的儿童文学作品。文章运用伽达默尔阐释学理论,从视界融合的原则出发,探讨了茅盾儿童文学翻译之路上的选择。认为:茅盾的小说视域和爱国情怀使其最终走上了儿童文学翻译之路并选择了弱小民族国家的儿童小说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4.
儿童文学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翻译,本文从儿童文学的特点和作用出发,在成人译者与儿童读者及源语言与目标语言的层面上讨论儿童文学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问题,进而指出译者应从儿童的角度出发,采用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为儿童读者译出更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魏雪梅 《时代教育》2013,(9):138-139
中国儿童文学是从翻译西方文学开始的,翻译文学为中国儿童文学的萌发,发展和兴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儿童文学的翻译源于晚清,一百年来,儿童文学的翻译经历了五四时期的兴盛与发展,建国后的繁荣与曲折,文革期间的惨淡与凋零,改革开放后的重生与发展,直至今日成为中国文学园地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6.
儿童文学翻译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研究在近几十年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针对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仍然非常匮乏。这与长久以来儿童文学及其翻译一直出于处于边缘地位密不可分。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现状作一描述性的综述,以期引起广大翻译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关注与重视,从而更好地指导儿童文学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生与清末民初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大量译介,启发与影响了中国现代作家的儿童观的生成,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在国内外都属于边缘领域,但鉴于儿童文学的翻译对中国儿童文学的生成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儿童文学翻译则应该引起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接受美学的理论可以用来研究儿童文学翻译,由于儿童文学的读者与儿童文学有别于其他文学类型,译者应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特殊性,创造出适合儿童读者的语体形式并用目标语言表现其中的童趣.  相似文献   

9.
程谢 《考试周刊》2010,(6):30-30
本文调查了我国儿童文学翻译的现状.针对目前儿童文学翻译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翻译应该在理解儿童文学特点的基础上,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以儿童的心理特征、理解能力和审美需求为基础。用符合儿童语体特点的语言把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忠实地传达出来.以达到真正为儿童翻译、为儿童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接受理论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的接受为指归。儿童文学的读者是儿童,译者要考虑儿童在心理生理发育水平、知识经验、文化修养、人生阅历、思想感情、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特点。根据儿童文学及其翻译的特点和要求,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研究儿童文学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揭示本文的主题——儿童文学翻译应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  相似文献   

11.
王珊珊 《英语辅导》2008,(3):131-135
任溶溶作为儿童文学翻译家,将其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投入到了儿童文学翻译事业。他所从事的大量翻译实践活动,加之独特的成长经历与个人品性,最终促使其儿童文学翻译思想的形成。其在翻译实践中遵循了注重童趣、口语以及创造的翻译原则,使译文在意义、交体和文化三方面达到了功能对等,从而使译文读者能够和原文读者作出大致类似的反应。  相似文献   

12.
通过鲁迅翻译的儿童文学作品,分析其对现代儿童文学题材、体裁、主题方面的贡献,揭示出鲁迅在现代儿童文学领域拓荒者的身份。  相似文献   

13.
翻译共性研究表明翻译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与原创语言相比存在诸多系统性差异。基于目标语读者的实证调查却显示读者对翻译语言的辨识度较低,某些翻译共性特征并未成为读者辨识翻译文本的有效依据。影响辨识度的原因包括儿童文学归化翻译策略、西方儿童文学译介的影响、儿童文学译作质量参差不齐等。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不同语言间的文化转换活动,这一活动发生或进行时,造成的损失在所难免,而儿童文学翻译由于阅读受众的特殊性,相较而言,损失的可能性更大,对翻译的要求相应就更为苛刻。要想在儿童文学翻译过程中,既传递好原作意味,又保存原作的形式之美,让翻译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是许多译者渴求已久的愿望,也是读者希冀看到的结果。在译前认清翻译损失的可能性并进行积极的补偿,有助于译者实现对作者的尊重,更好地负起对读者的责任,从而产出成功的译作。  相似文献   

15.
王雪瑶  周丽新 《海外英语》2022,(18):50-51+65
儿童文学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文学进行研究,可以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和指导。近几年,随着国人对儿童文学作品需求不断升高,大量的外国儿童文学被译介到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得到了进步和发展,但是国内学界对其重视还不够。该文介绍了国内对儿童文学的研究概述、儿童文学翻译家研究、儿童文学翻译的特点、儿童文学翻译的不足之处和儿童文学翻译的难点及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任溶溶的翻译活动为研究对象,结合翻译中的改写理论,研究了改写理论中的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等三要素对他儿童文学翻译思想的形成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任溶溶紧跟国内外儿童文学创作潮流,各阶段的译作特色鲜明,译作中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译者对儿童读者的关照,最终形成了以注重童趣、口语化语言和创造性语言的儿童文学翻译原则和功能对等的翻译思想,同时他也成为国内儿童文学创作和翻译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17.
刘小霞 《海外英语》2012,(2):146-147
叠词自身的音韵之美,形象之美,达情之美从听觉视觉,情感等方面提升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绿野仙踪中叠词的大量使用使得张建平吴岩译本鹤立鸡群,赢得了广大孩子们的喜爱。在众多译本中算是出类拔萃较为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儿童文学的首位接受者和阅读者是儿童。接受美学是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接受为目标,它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基础和依据。通过这个新视角对儿童文学翻译作尝试性研究,阐释接受美学可以用于研究儿童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19.
在儿童文学的翻译中,译者若具备双性同体(Androgyny)意识,就能更好地调和阴性气质和阳性气质,其译作会更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结合美学与儿童文学翻译在整体性、同一性和互动性方面的共性,通过对<奥兹国的稻草人>、<红色童话>、<橄榄色童话>、<伊索寓言>、<彼得·潘>等儿童文学中一些片段的翻译进行解析,分别从内容、形式及修辞手法等角度阐述翻译文本中儿童文学本身所蕴含的美,具体表现为译者不仅要通过词美、句美、意美来传达原文的含义,也使儿童本身成为构造儿童文学翻译作品意义的一部分,表明重视美学对儿童文学翻译的不可或缺,把握美学与儿童文学翻译之间的共性并合理利用、加以发展,将是儿童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