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八十周年诞辰。八十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间,但是中国共产党却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动地、威武雄壮的话剧。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高歌猛进,开拓创新。一个繁荣昌盛,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回顾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史,我们心潮澎湃,百感交集,更加深了对党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珍视。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从来都是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过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回顾,探究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吸取经验教训,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取得了辉煌的业绩。这一成就是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结果。同样是社会主义改革,苏联由于没有坚持正确的方向,结果把政权搞丢了,把自己搞垮了。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我们得到的结论就是: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4.
赵彦 《华章》2010,(26)
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而令人瞩目;20世纪末,社会主义又因苏东国家的剧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生机而发人深思.正确认识20世纪社会主义进程的启示,深入探讨21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历史性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回顾中俄两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总结出一些有用的经验和启示,科学展望社会主义的未来,更加坚定地树立社会主义必胜信念和决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党的各代领导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接力探索的简略回顾,我们得出一个总的印象,党的各代领导人都是在各自时代的条件下探索着一个共同的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他们都是处于探索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各代领导人之间,只有承前启后、继承发展的接力传递关系,根本不存在彼此割裂、彼此否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研究,既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向繁荣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学科本身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是世界社会主义史上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原创性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和中国理论;在苏东剧变后危难复杂环境中,为捍卫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关键力量;在领导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构筑人类文明新形态过程中,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  相似文献   

8.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式提出了崭新的"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这标志着我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重大创新。为了更全面深入地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我们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问题:关于毛泽东"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问题;关于建国后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问题;要正确认识"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党的基本路线的关系;要正确处理推进"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关系;要正确认识"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是关键,围绕全面推进"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始于近代,迄今已有百余年,回顾这一历史进程并加以新的理性思考,不仅具有学术研究上的重要价值,而且对推进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也具有直接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和谐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革命和建设是同时存在的社会主义两方面本质内涵,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重大判断,凸现了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注重和谐的实践主题,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创新;它立足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把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解决过程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相统一,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提到了一个新境界;它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科学内涵和奋斗目标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企图建立发达社会主义,结果是欲速而不达。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获得了蓬勃发展。两种社会主义,必定要走两条不同的道路。传统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导致贫穷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是改革与发展,使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伟大的事业。在当代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新的时代内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也须臾离不开爱国主义精神力量的支撑和推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形成的道路、理论体系、旗帜的总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进程和方向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这一进程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形象和政治立场。三者所表述的对象、揭示的内涵只有一个,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旗帜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这三者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统一于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统一于人类文明发展大道。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各个构成要素相互联系,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内容,并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而逐步演进的。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的伟大历程,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夺取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作出全面部署,并满怀深情与信心地展望了中国将要在本世纪上半叶完成两个百年的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中的一个崭新的文明形态.在新中国,提出这一概念历经了半个世纪的摸索.纵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不难发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的兴起是20世纪时代潮流的主流,邓小平理论应用时代潮流而生,比较系统地科学回答了时代向社会主义提出的一系列复杂课题。其产生和飞跃的每一步都与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在世界的兴衰成败息息相关,血肉相联,继往开来,全面振兴社会主义事业,是邓小平理论自觉承担的历史使命,并寓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社会主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无前人经验可供借鉴,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我们应在发现问题中解决问题,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后,新中国的教育经历了新民主主义教育向社会主义教育过渡、建设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遭受破坏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四个阶段,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社会主义的教育在“教育的本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建设”等问题上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哲学与社会主义关系密切。哲学对社会主义实践具有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实践也不断丰富发展着哲学。文章初步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继承者对于哲学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论证和实践,强调哲学与社会主义时刻都不能彼此悖离,并对两者关系在中国当代的成功实践作了一个简要回顾,企望给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