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邵宁萍 《小学生》2010,(10):4-5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感知规律 1.1谈话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大自然中有许多会按一定规律排列的现象。你们能小组合作摆放桌上的物品,让它们也排列的比较有规律吗?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9-6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相似文献   

4.
谭小航 《广西教育》2012,(13):63+65-63,6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P115找规律。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学习活动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2.经历寻找、分析、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的过程,知道生活中事物的排列存在循环排列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王慧 《山东教育》2002,(25):53-5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8页、89页。教学目的:1.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拍一拍、想一想,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知道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在学习“找规律这一节课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找一找初步认识了简单的排列规律后,我设计了联系生活找规律这一环节:师:同学们只用三、四种学具就创造出这么多的规律,真是小小发明家,掌声表扬一下自己。(连续表扬三次,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师:哎,你们发…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7页。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求排列数的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数学活动初步培养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排...  相似文献   

7.
第一单元排列问题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内容,为实现课标中探索规律的目标来设计安排的。设计安排了按规律排列和三个物体的排序组合两项内容,是在一年级下册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和闪烁的交通信号灯隐含的排列规律等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主要是以活动的形式来展现和学习的。具体内容安排如下:主题课题内容教材呈现具体内容排列问题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首先安排○□△三个图片各3张,有规律的摆成一行,使学生按照自己所定的规律进行操作,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和想像,有规律的摆学具。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一年级(下)P91例6、例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初步理解与掌握数字排列规律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想想看答案     
一、五行数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因此计算方法亦有一定规律。方法是:只要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生活中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其中的简单规律。2.通过观察、科学猜想、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教学过程】一、寻找排列的规律1.认识"一一间隔排列"师:我这里有一些乒乓球。我准备把它们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找规律”是人教版第二册中一个独立全新的单元。“找规律”作为新单元的第一课时,是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中慢慢抽象到数列规律的,这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数列规律的学习铺路。  相似文献   

12.
薛红霞 《山东教育》2002,(25):49-49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二册第88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学过程:师:(课件展示图一)(图一)同学们,这是去年六一节时,我们学校最有名的美术老师设计的舞台图案,你们看漂亮吗?生:漂亮!师: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图案的设计主要使用了那些材料,这些材料有什么特点?(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找规律的知识内容,然后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很快地明…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问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简单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8耀49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的规律,以及类似现象的规律。2.经历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个数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规律并学会应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  相似文献   

15.
【课题】五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集中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之间的关系,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  相似文献   

16.
图形的排列     
程鹏 《数学小灵通》2004,(4):33-35,38
1.解题注意点。(1)首先看清有哪些图形参加排列;(2)这些图形是怎样排列的:(3)注意从图形的颜色、形状、大小、结构和位置等方面找排列规律;(4)看清题目要求,进行判断、推理。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从第二学段增添了找规律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找规律的内容是对几种事物进行搭配或排列。找规律应突出一个"找"字,以"找"为线索,贯穿课堂始终。  相似文献   

18.
四年级(上册)《找规律》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联系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我市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中,多位教师选择了下面的教法。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6~79页。教学目标:1.通过科学知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通过历史事件的推演使学生知道大月、小月、2月天数的来历及其相关知识。3.探索、描述和表达平年、闰年的排列规律,使学生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7页。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排列的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猜测、比较、实践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3.养成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排列的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掌握有序思考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