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省各行各业普遍、全面、自觉、持久的支援农业的群众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教育战钱上的广大师生员工,也和其他战线上的同志们一样,积极投入了这个运动。大家把支援农业作为—项重大的政治任务,都愿为迅速发展农业贡献出自已的力量。为什么要支援农业?因为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实行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方针。我们把农业放在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在毛主席关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方针的指引下,如何把农村中学的校办工厂纳入农业学大寨的轨道?我们的体会是:围绕“农”字办厂,把转变学生的思得放在首位,实行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才能使校办工厂为农业学大寨作出贡献,为实现农业“四化”,培养出急需的人材。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国人民怀着无比欢欣的心情,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四周年,热烈庆祝我国十四年来的伟大成就,热烈庆祝一九六三年的伟大成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四周年的时候,我国人民高兴地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設的各个战线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我国的整个国民经济已经出现了开始全面好转的新局面。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連续三年严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困难,已经被伟大的中国人民战胜了。国民经济的开始全面好转,首先表现在农村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已经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业生产有了进一步恢复和发展。两年多来,我們根据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針,把发展农业放在首要地位,正确地处理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坚决地把工业部門的工作、交通部門的工作和整个经济部門的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我們动員和集中了全党全国的力量,在物质方面、技术方面、財  相似文献   

4.
中国实现现代化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其战略目标经历了一个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的过程;发展道路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为序;基本原则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21世纪上半叶,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正处在由传统的小农经济向现代化的大农业经济、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经济转化的历史过程中。无锡市三县一郊农村在这个转化过程中,走的是一条以农业为基础,以乡镇工业为重点,并通过工业武装农副业,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6.
安顺地区是贵州省旅游资源分布最集中、景观特色最典型的地区,安顺地委、行署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商贸为龙头,带动工业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区域发展思路,把安顺建成贵州的旅游中心,瞄准国际旅游发展动向,高起点、高标准、科学合理地发展旅游业。本文在对安顺地区旅游资源考察的基础上,征对其特色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有关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7.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陕西应制定以提高知识创新、应用为基础的产业经济发展战略。(1)发展教育、培育人才、重视人才,把人才的智慧尽快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2)改善宏观管理环境,建造科技发展氛围,积极推动新兴产业形成。(3)加大力度,以知识经济为导向建立良好的生态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和乡镇企业持续发展。(4)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制定和调整工业产业发展战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8.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毛泽东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的核心内容,体现了中国特色。毛泽东对工农业轻重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逐渐深化的过程。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工业和农业发展同时并举,再到以工农业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重工业要为农业和轻工业服务,最终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期和发展期,湖南省委、省政府从本省实际出发,提出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战略目标,它是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为基础的综合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也是工业结构不断升级、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和社会经济制度不断进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布哈林工业的发展要以农业为基础以及如何发展农业的观点,指出布哈林关于发展农业的丰富思想,对我国进一步加强发展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第二十四章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 (377) 农业集体化是把个体的小农户联合和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大农庄即集体农庄的过程.在小农经济大量存在的国家,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实现农业集体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在这些国家中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后,对生产资料高度集中的工业、运输业等都门立即实行了社会主义国有化,从而建立了以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大工业.但在农业中,遇到的是大量的分  相似文献   

12.
龙岩地区位于福建西部,通称闽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侨区、林区和旷区。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已初步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体,能源、原材料工业为支柱,交通、商业、金融初具规模的经济体系。农村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综合开发水  相似文献   

13.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四十周年的时候,党向我们提出了认真地系统地学习社会主义建设这样一项严重的任务,要求我们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以便多快好省地进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发展国民经济要以农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优先发展重工业和迅速发展农业相结合的方针,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经验的总结。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理论,对于我们认识和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类生存方式是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而发展的一个动态的历史进程。总体上看,它经历了由原始社会以类似动物本能的采集和猎取的生存方式,到农业社会以耕作或养殖为主的自然经济的生存方式,到工业社会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化的生存方式,再到后工业社会以知识为基础的生存方式。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是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种生存方式并存。  相似文献   

15.
海南生态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罗斯托的起飞理论,提出了海南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模式:大力发展以热带高效农业为主体的生态型农业、以热带产品工业为主体的生态型工业和以热带海岛旅游业主体的生态型第三产业,建立以海南热带自然资源为基础禀赋、以高新技术为投入要素和以现代化生态管理为导控系统的主导产业发展模工划确保海南实现生态省建设战略目标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知识经济创新是时代的呼唤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之上的经济。它是人类知识积累和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知识经济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言的新的经济形态。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都是物质型经济,所不同的是农业经济...  相似文献   

17.
自从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来,各地中小学校,在为农业服务,加强农业生产知识教育方面,已经进行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根据来自十几个省市的材料看,许多中小学校,都开设了农业生产知识课,并对广大教师进行了为农业服务的教  相似文献   

18.
我们江西共大高安分校,从一九五八年创办以来,认真实践毛主席关于“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导,坚持半工半读,为农村人民公社输送了一批批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实现了粮、油、肉、菜、资金五自给,累计生产粮食三百八十九万多斤,创造物质财富二百二十九万元。最近,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前进方向,提高了全面贯彻落实《七·三○指示》,切实把学校办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的自觉性。把半工半读纳入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恩格斯曾指出:“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现在它更是这样了。”列宁也指出:“经济的真正基础是粮食储备。”毛主席进一步指出:“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发展国民经济,必须贯彻“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方针。根据马、列和毛主席的教导,我们使半工半读纳入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创新农村经济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和创新农村经济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对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完善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要求农村经济组织实行制度创新.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大思路下,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工业、城市发展的各种资源和力量与农村经济组织结合起来,是创新农村经济组织的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的政治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提出了四个基本观点: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政府政策作为农村建设的外部条件,需要通过农民这个内因起作用;新农村建设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以合作经济为基础,小农经济和集体经济都承担不了这一重任;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不仅要发展农业,以工业反哺农业,而且要发展工业,并且以工业改造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点是乡村文明,终点应是城镇文明,即使是人文乡村图景亦难掩盖亿万农民对城市文明的现代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