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燕 《母婴世界》2010,(3):44-45
断奶,无论是对于宝宝还是母亲而言都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对宝宝而言,吃母乳是是最大的快乐与满足。突然间要剥夺他的最爱,宝宝的身心都会受到影响。您是选择"咔嚓"一下断了,还是温柔的循序渐进断奶法?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独特性,看看这些妈妈是怎样断奶的。  相似文献   

2.
对于心爱的宝宝来说,断奶是他们经历的头一件人生大事,这事儿大到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口粮,妈妈说没收就没收,也太不够意思了。也许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妈妈,始终是无法给他们解释清楚的,但是,因为工作,因为自身体质,因为喂养时间……妈妈不得不得当机立“断“。怎么断呢?还是来听听“母婴论坛”上过来人的经验吧!  相似文献   

3.
小引 《华章》2011,(10):50-51
几天前刚好读过孙君飞的一篇文章《茶杯旁边放着苹果》,题目出自一位童话作家的一句话:“每个茶杯旁边都放着一个苹果。”如何解释这句话呢?文章讲述了一个童话故事:有一个小女孩,妈妈被病魔带走了。妈妈临死前交给她一个红色的小盒子,并且告诉她:“这是妈妈送给你的最特别的一件礼物,它可以送给你很多次。它当然值钱,但不仅仅是值钱,你一定要保护好它。  相似文献   

4.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要读懂她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5岁的明明被妈妈确认为有“多动症”,根据是妈妈用计时方法测量他能否在沙发上静坐五分钟,而结果是“他竟连一分钟都坐不住”。聪明、乖巧的芳芳一向惹人喜爱,但李老师突然发现她也开始“说谎”了,根据是她和小朋友...  相似文献   

5.
随着央视少儿频道《小鲤鱼历险记》的热播,儿子对其中每个人物的个性都了如指掌了。一日,儿子忽发奇想:“妈妈,明天你帮我做小鲤鱼泡泡的服装呗!”这件事情可真有点难度,考验妈妈的设计水平,如果不答应的话,儿子肯定不干。“这样吧,咱们用挂历纸来做一下试试,不行就请教别人行吗?”(不耻下问一直是我和儿子坚持要做到的。)“谢谢妈妈!”儿子送给我一个甜甜的吻。  相似文献   

6.
自说自画     
我的妈妈我的妈妈是一个爱漂亮的人,每天早上都要到镜子前面照—照。有一天早上,我们要去上街。妈妈在房间里找这件衣服说“不行”,找那件衣服也不满意,最后终于找着了一件衣服才肯和我出门。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爸爸是我学习上的老师,那么妈妈就是我生活中的向导。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和妈妈一起看“少年时装模特大赛”。突然一件粉红色的衣服把我吸引住了。我抓着妈妈的胳膊,说:“妈妈,我要买这件衣服。”妈妈摇了摇头。我不灰心,别的女孩都穿得漂漂亮亮的,我为什么不能穿呢?妈妈忽然站了起来,轻轻地说:“来,丽扎。”好奇心驱使我跟着妈妈一起进了  相似文献   

8.
我的二颗牙齿松了,摸起来还能晃动。我有点害怕,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 妈妈笑了,说这是好事,每个人在小时候都要换牙,这表示你在健康成长,在长大。  相似文献   

9.
爱的阶梯     
三岁那年,奶奶去世了,全家人都因这件事痛苦不已。妈妈跪在地上,哭着说:“妈妈,您不能扔下我们不管啊,我不想失去您啊!”当时我什么都不懂,便问:“妈妈,奶奶为什么会死?死是什么?”妈妈没说什么。  相似文献   

10.
甜品小段     
少说废话一个聪明的小姑娘问她母亲:“妈妈,你说,为什么每个人都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只手,两只脚,可舌头却只有一个呢?”妈妈笑着说:“这是为了要每个人都多看、多听、多做、多走路,少说废话。”  相似文献   

11.
孙儿入园记     
孙儿鑫博三岁生日那天,全家人一致决定:鑫博三岁半时上幼儿园。幼教专家指出,幼儿入园犹如第二次断奶,甚至比第一次断奶还要困难。对此,我们全家人都有思想准备,而且在这半年里还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即便如此,到了孙儿入园的时候,孙儿和我仍都不太适应。孙儿不愿去幼儿园,而我呢,也舍不得让他离开我。三年多来,我和孙儿朝夕相处,祖孙二人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我们一起讲故事、看电视、玩游戏……。入园,对鑫博是“第二次断奶”,对我也是一次“心理考验”。因此,第一天上幼儿园时,鑫博是由他的奶奶和妈妈送去的,我没敢去,所以他在幼儿园里哭…  相似文献   

12.
李玉兰 《成才之路》2009,(6):I0007-I0007
春节假期回来,在网络论坛上看到一个有意思的帖子。一位刚大学毕业工作半年的网友说,妈妈让他把每个月的薪水留够自己花的,剩下的寄回家存起来。免得他乱花。这位网友问其他人都是怎么处理这个事情的。许多人认为,这位网友虽然已经工作了,但是还没有“断奶”。精神上还在依赖父母,自理能力比较差,这是不够独立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3.
我的妈妈     
爸爸说妈妈是“装”迷心窍,我认为这个词用得是恰当得不能再恰当了。在服装专柜,我一直在劝妈妈:“妈妈,快走吧!你已经买了很多衣服了,难道还要买吗?”但是妈妈不仅把我劝她的话当耳边风,还说让我帮她挑几件合身的衣服。我本来就不喜欢逛商店,哪里有那个耐心啊。我妈妈真是买衣服买得“走火入魔”了,挑了这件又选那件,手上已经拎了好几件了。我气呼呼地对妈妈说:“妈妈,难道你买了那么多衣服还嫌不够吗?”妈妈笑着对我说:“蕙蕙,别这么急嘛,现在才几点,帮妈妈再挑几件。对了,你看这个怎么样,还有这件,妈妈穿起来是不是很漂亮呀……”我听得…  相似文献   

14.
题目一个孩子趁妈妈不在家,拆散了家里的小闹钟,妈妈见后狠狠地批评了孩子。如果你是妈妈,你将如何处理这件事?请展开想像,具体生动地写出处理这件事的全过程,并给文章定个题目。(苏教版)提示:这个题目是要求我们进行角色假设的想像,让我们站在妈妈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如何处理好小孩拆散闹钟这件事,尽管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我相信绝大多数同学都想在文中做一个和蔼可亲、懂得怎样教育子女的家长。写作时必须注意三点:一是事情的过程要描写得具体生动;二是要细腻地写出小孩和妈妈的心理活动,重视语言、动作描写;三是想像要合理,符合生活的逻辑,追求有创意的表达。真诚地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采取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吴小进)  相似文献   

15.
这几个小朋友身上穿的毛衣,都是他们的妈妈亲手编织的。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啊!您不想为您的宝宝亲手编织一件毛衣吗?当宝宝长大以后,会知道妈妈编织的这件毛衣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温暖牌”毛衣。  相似文献   

16.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财富,我的财富既不是万贯钱财也不是奇珍异宝,而是妈妈那份独一无二的爱。”说实话,读这篇作文,我是被这样的开头所吸引的。确实,妈妈的爱是共同的,又是独一无二的。小作者希望能像小伙伴那样穿上“自己妈妈织的毛衣”,可是妈妈不善编织呀!正当他失望、沮丧之际,妈妈却“买来几团毛线和一本学织毛衣的书”,开始练习织毛衣,最后“,练得那双柔软光滑的手都变得粗糙了”。真可谓“慈母手中线”,每一针每一线都倾注着妈妈深深的爱。更加令人感动的是:不久,小作者犯了感冒,这可能是小作者自身的原因,但妈妈却自责是因为没…  相似文献   

17.
变形的T恤衫     
钱君秀 《学前教育》2004,(11):23-23
已经好几天了,一件白底红花的T恤衫一直留在教室里,没人认领。记忆里好像是文文的衣服,于是,我在文文妈妈接文文时把衣服拿了出来。文文妈妈看了半天,说:“这好像是文文的,但又不完全像。”面对我的一脸疑惑,文文妈妈接着说:“这花样和颜色都像,但是形状不像,文文的衣服是平整的长方形,而这件衣  相似文献   

18.
我是只小馋猫,对“肯德基”是情有独钟。每个星期回家,我都会闹着要妈妈给我买。要是妈妈答应了,我就眉开眼笑;要是妈妈没有答应,我就不依不饶,吵得妈妈头都“大”了。哎,“肯德基”的诱  相似文献   

19.
王乙芸 《江苏教育》2007,(22):23-24
苏教版小语教材四年级下册选人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我不是最弱小的》,选人时对文字作了改动。我在进行这课的教学活动时,有学生质疑:“妈妈为什么不把雨衣给托利亚呢?托利亚也是她的孩子呀!”我认为这个问题紧扣课文中心.可以推动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加深对课文中心句——“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的理解和顿悟。基于以上考虑.我抓住这个问题,要求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尽管托利亚和萨沙都是妈妈的孩子,但托利亚是姐姐.萨沙是弟弟,所以妈妈把雨衣给了更弱小的孩子——萨沙。学生的思考是建立在妈妈的话——“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上进行的.托利亚和萨沙同是孩子,同是弱小的人,都需要爱护。但两个孩子也有强弱之别,所以妈妈才把雨衣给了萨沙。妈妈面对大雨,面对一件雨衣两个孩子内心所进行活动的描写被省略了。正是文中的这处空白,才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  相似文献   

20.
礼物该给谁?     
译文:一位有五个孩子的父亲带着一件玩具回到家里。把孩子们召集起来问这件礼物该给谁。“谁最听话,从不和妈妈顶嘴,妈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他问道。大家都不吭声。过了一会儿,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爸爸,您玩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