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人类整体社会实践的作用,人类个体具有先验性的道德心理禀赋.这一结论可以从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找到依据,加以证明."新性善论"是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也是道德教育可能性能够得以说明的前提条件.因此这一理论的阐释具有重要的教育实践与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学生德性或德行能由内而外的生成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本善”的德育主张 ,当前颇有势头。然而 ,“人性本善”至今并无生理学、遗传学、心理学上的科学实证的根据。“人性本善”作为价值预设 ,这只表明了主张者的一种教育理想 ,表明主张者对当前德育中弊端的痛恶的心绪与抨击 ,然而 ,这种预设并不科学 ,逻辑也不周延。“人性本善”论 ,只会导致德育自发论。德育关键在于育德 ,德育是对学生品德发展的一种价值限定 ,并主导着学生品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由于人类整体社会实践的作用,人类个体具有先验性的道德心理禀赋,这一结论可以从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找到依据,加以证明。“新性善论”是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也是道德教育可能性能够得以说明的前提条件。因此这一理论的阐释具有重要的教育实践与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公共产品"吗?--对一个流行观点的质疑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作者从界定外部性这一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出发 ,探讨了公共产品的判断标准及其与外部性的关系。教育的产品属性依赖于它被提供的方式 ,同一层次的教育既可能是公共产品 ,又可能是准公共产品 ,还可能是私人产品。教育作为公共产品只是政府补贴教育的一种特殊制度安排。在市场日益介入教育的情况下 ,政府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育补贴方式  相似文献   

5.
学生违纪,是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对违纪学生进行教育,促使其转化,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有些学校对违纪学生不加教育,动辄罚款,有些则虽有教育,但因不能立竿见影,便对屡教屡犯的学生进行罚款。他们乐于此道,还美其名曰“罚款教育”。殊不知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所谓“教育”,不仅违背教育规律,而且后患无穷。  相似文献   

6.
自组织理论(Self-organizing Theory)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研究系统自组织现象、规律学说的一种集合。近年来兴起的道德建构理论对于人类的道德发展这一开放系统来讲无疑也离不开系统本身的自组织。作为道德建构理论前提的道德人性论基础,特别是北师大檀传宝教授提出的社会性文化心理结构遗传(新性善论) 却争议颇大,不妨试用一种更为广泛意义上的自组织自然观来为这一价值预设提供一个存在平台,用自组织理论的方法论启示来初步指导如何发挥当代德育的重要意义并论证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区分认知理性与实践理性是解读儒家性善论教育思想基础的前提。"性善论"是一种实践理性哲学的概念,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学意蕴,强调性善意味着人与物的区别,人的价值的凸显;强调性善即是对人的道德主体性的肯定;强调性善才可能确立"道之以德"的正确教育原则,才可能为道德教育定性。  相似文献   

8.
徐昕 《大学生》2015,(7):54
那天看《我是歌手》,韩红唱《梨花又开放》,熟悉的旋律,熟悉的歌词,我立刻想起了那张名叫《眼之魅》的专辑。上网搜了一下,果然,这盘磁带是1984年出的,演唱者周峰,而《梨花又开放》是专辑里的第三首歌曲——不得不佩服自己的大脑,30多年前听过的歌,居然记得这样清楚。其实何止是周峰,我还记得刘文正、龙飘飘、凤飞飞、千百惠……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以我的年龄,怎么可能知道这些人的歌呢?那是因为,我  相似文献   

9.
一段时间,"分数应成为学生的隐私"一再被新闻媒体炒作.至今,这种说法在相当一部分同学中还有市场.  相似文献   

10.
过去,曾流行这样一句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被学生观为“命根”的“分”是否可以成为学生的隐私?对此,众说纷纭,有赞成者,亦有反对者。这里牵涉到什么叫“隐私”的问题。所谓“隐私”,就是不愿公开告诉别人的私事。其实分数这东西,虽然是你自己考出来的,但那是阅卷老师打的。你的学习成绩,班上的同学、任课的老师都是知道的,这样的“私”无法“隐”,所以不存在什么隐私问题。再说,现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反映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分数,并不能完全代表你的实际能力,不是有许多高分低能的人吗…  相似文献   

11.
鲁迅《故乡》中,有下面一段文字: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50岁上下的女人站在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的细脚伶仃的圆规。……圆规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向外走…… 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修辞复习提纲”说,上文加着重号的“圆规”是借代修辞格。 崔经臣同志在《“圆规”是借代还是借喻》(《汉语学习》1988年第3期)一文中指出:“‘圆规’应是借喻,而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奚兆永教授在《关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讨论》一文中提出的质疑逐一做了回答,表明奚教授提出的各种不同意见全都缺少文本的依据,因而是不能成立的。为了进一步表明马克思没有提出过“五种社会形态理论”,而只提出过“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本文还从马克思研究社会形态问题的目的和方法两个方面提出了两个简要的补充论证。  相似文献   

13.
最近听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课,以下是该节课的一个教学片断。出示例4:做一条短裤要用布0.67米,56.28米布可以做多少条短裤?师:读了例4,你认为该怎样列式呢?生:56.28÷0.67。师:我们已经学会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请你们讨论一下,该怎样计算?生:把56.28米改写成5628厘米,0.67米改写成67厘米,就变成了我们会计算的5628÷67。师:他利用“1米=100厘米”的知识进行了换算,把“一个数除以小数”转变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很好。你们还有其他方法吗?生: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和被除数都扩大100倍,再…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课本对《谏太宗十思疏》文中“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之“长”字解释为“zhǎng,生长”。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第104页补充了另一种注释———“长”应读cháng,即“高大”之意,紧接着又说明了否定这一注释的理由。显然,《教师教学用书》是赞成课本上的观点的。我以为,课本注释有欠妥当,其理由如下:其一、从语法和修辞角度来分析,“长”应读作cháng当“高大”讲。众所周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与“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相对,三句对仗工整,构成排比,前两句均是为第三句作铺垫,属于比喻论…  相似文献   

15.
<政治课教学>2003年第1期发表的罗文晋的<真象假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一文中说:"假象是对事物本质的歪曲的反映,正常人体在‘哈哈镜'面前,由于镜面凹凸变化,会使人体增胖减瘦,扭曲变形,这就是歪曲地表现着人的本质."对于哈哈镜能否表现人的本质,笔者也在这里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17.
18.
新课程强调,要注重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为此,许多教师对“先让学生看书预习”产生了质疑,正如有的教学专家所说,“先让学生看书的确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定思维定势的影响”。作为教学工作第一线的我,当然不能完全忽视培养学生看书预习的习惯,但同时本人也跟一些教师有不谋而合的看法,即先让学生看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乃至自主探索的兴趣是有一定影响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校招生》2003,(12):37-37
编辑老师: 你们好! 我是一名刚刚步入高三的中学生。说到高三,我的心情是很复杂的,一方面经过他才可以圆我的大学梦,在成长的路上更进一步;而另一方面他也是很令人感到压抑的,虽然我才只和他相处了两个来月。就只这短短的时间,却让我整日里在希望和痛苦里挣扎。大学仿佛变成了挂在驴嘴前的胡  相似文献   

20.
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就像一座大厦,里面容纳了亿万学生,每一个学生在这大厦里都有自己的位置。这个大厦并非我们通常看到的那种形状,它是一个金字塔。金字塔有5级,学生则有5种类型,分别对应金字塔的5个层次;A级,厌学型:不快乐、厌烦、心理上的强烈反感和抵触,恨不得把课本摔到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