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继承了传统的学科教学的优势,同时又具有一定相对的特点的教学类型。对它的探究与文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究竟如何与学科教学相整合?我认为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结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开展主题性的探究学习,不仅有其独到的效果.而且还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教学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以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的主题性探究学习的专题系列活动,谈谈具体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大势所趋,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的教学类型。它的实施对发展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当前我国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新视点。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内涵,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忽视先进的教学理念、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实验教学的实际操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 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 它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它学科教学中 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 合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木 性变革。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成为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 一、“整合”的涵义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就是通 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 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学科教学整合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整合于高等教育学科教学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加快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学科教学相整合的有效途径,对于优化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研究与实践活动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践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本文拟就学校层面如何有效开展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研究与实践活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苏爱莲 《考试周刊》2012,(13):72-7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本文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重要性和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进行学科整合两方面来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让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其最佳效果和数学教学特色,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向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践改革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也是新课程中优化教育教学新的课改途径。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培养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并且努力做好课程整合的大胆实践者和改革者。文章从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整合的必要性以及课堂整合策略两个方面阐释了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整合的意义、方法与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世纪,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信息技术将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并给未来社会带来巨大变革。为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实效性、时代性,如何依托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内部基础和外部环境,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改进数学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质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内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方法以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时应注意的问题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践改革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过程中的一个热点,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所谓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应用于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并间接促进信息技术的掌握,达到"双赢双利"的共建目的。英语是一门应用性十分强的学科和交流工具,需要更为新颖和独特的教  相似文献   

14.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的教学类型。它的实施对发展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成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信息技术手段融入教学领域,引起了课堂教学的结构性变革。面课件的应用正是两者整合的契合点。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信息化不是“花瓶”,既不能过分依赖信息技术,仿佛有了信息技术就万能了:不能完全否定常规教学媒体,要对这类教学媒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一定要统筹兼顾、讲求实效、注重效果。对它的实践与探索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青岛市市南区参与省电教馆子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方式的有效整合”的实践为依托,从“创设‘情趣’,搭建自主平台;人机‘交互’,丰富多元评价;虚实交融,回归现实生活;借助‘游戏’,玩乐中巩固新知”四个方面对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但也具有相对独立性质的新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试点,它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的教学类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以各种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课程整合要求的教学目标是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教学结构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并达到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教育是信息化教育,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作者在“十一五”期间开展《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就是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把信息技术渗透、运用到学科教学中,促进教学相长。文章主要介绍了作者在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方面的探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