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开始实施,带给我们的是挑战与希望,站在一线的教师由学习与树立新课程理念变为其实践者,有欣喜,有困惑,有期盼,有失落,更有新课程实施中的许多思考。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最初启蒙阶段,学校带给他们的是全新的课堂生活,他们的发展便由此开始。那么,在新课程中,究竟给学生带来的是什么呢?进入新课程已一个多月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不是发生了新的变化,是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又给学生的发展以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是我在教学工作中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冉兰芳 《上海教育》2007,(3B):58-58
据一位家长介绍,今年他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虽然老师每天留给孩子的作业不多,但留给家长的作业却不少。每天晚上,她都要给孩子听写生字、监督女儿读课文,然后签上自己的名字。最让这位家长头痛的是,她每天都要给孩子出一页数学练习题、一页语文练习题,看着孩子做完,再批改、打分,而且,题型还要常出常新,否则,老师会不满意。  相似文献   

3.
如今已是知识激增,更新极快的信息时代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名词术语也正在一轮又一轮子的“课改”浪涛下改头换面。譬如以前的“思想”变为“理念”,“模式”叫做“模块”等等。“一朝天子一朝臣”,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嘛!自古如此,无可厚非!可没想到,近日偶翻报刊,竟发现“公开课”(包括一些竞赛课、  相似文献   

4.
王重阳 《教师博览》2008,(12):11-11
如果评选“三好学生”就意味着“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标签”的话,那么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我至少有12年应该生活在煎熬、屈辱、痛苦和自责中。因为,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除了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得过一两朵小红花,我在德、智、体三方面都不怎么出类拔萃,始终与“三好学生”无缘。  相似文献   

5.
辛克柏 《中国德育》2005,(10):32-32
学校办公室里,一年级班主任正在批评一位小男孩。小男孩惟命是听,面对老师的盛怒,始终发出一个词“是”。老师们说,这孩子真的变好了。  相似文献   

6.
滕娇 《中国德育》2010,(6):81-82
我不是一个喜欢跟在学生屁股后“张牙舞爪”的所谓“勤奋”老师,因为我不喜欢一天到晚婆婆妈妈地对孩子们唠唠叨叨,不喜欢一天到晚对孩子们事无巨细地大包大揽,更不喜欢一天到晚看见孩子们就横挑鼻子竖挑眼。我是个“懒老师”,我喜欢优雅地教学、优雅地管理班级,嘿嘿,别以为我的班级会名落孙山,告诉你,从小学一年级带到现在,五年过去,我们班已成长为全校有名的优秀班级了。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2006,(5):29-31,15
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从未当过“三好”学生,也从未想过当“三好”学生,尽管他成绩不错,表现也很好。  相似文献   

8.
我们班的何帅长得又高又壮,是个十足的小胖墩。从外表上乍一看有些憨样,但实际上是一个令许多幼儿讨厌和老师头疼的“调皮仔”!这不,几乎每天都有孩子被他打哭,三天两头都有家长找到幼儿园来找他“论理”,不过他每次打人后都有他的“正当理由”。哎,真是让人心烦!他还常振振有词地“申辩”到:“谁叫他刚才叫我胖子的,我就是要打他。我爸爸说过的,谁叫我胖子我就打谁!”在一日活动中,我通过故事诗歌、私下交流谈心、家园互动等方式对他进行了一系列正面教育,然而收效甚微。怎么办?  相似文献   

9.
观摩北京特级教师韩军的公开课.笔者感悟最深的就是“一”和“三”。  相似文献   

10.
笔最近听了两节六年级语课《哲学家的最后一课》,两位老师都让学生质疑,两个班的学生都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种上庄稼就一定能除去杂草吗?”(因为农村小学的孩子对农事并不陌生)两位老师是如下解决的。  相似文献   

11.
文雨 《甘肃教育》2007,(12X):1-1
两张架子床并在一起,上下铺各睡五个人,一间不大的教室里居然住着80名学生,夜里翻身都很困难;早晚气温已到零下,为了节省开支,也为了安全起见,宿舍里没有生炉子,学生们得靠自己的身体来相互温暖,抵御寒冷……这是最近到省内尚未实现“两基”的县看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八年前,一脸稚气的我被分配到郊区一所农村小学,教同样满脸稚气的一年级孩子。且不说我搞不懂自己班的孩子为什么总没有其他班的孩子那么乖,就是我自己也常常被孩子们那些天真的表情逗得忍俊不禁。那帮小东西在小心谨慎地窥视几天后,便彻头彻尾地暴露出他们的“本性”。不到一个月,我便被气坏了。首先把我气坏的是那个叫仟仟的孩子。  相似文献   

13.
公开课历来被视为日常课堂改革的“先锋”,但这种先锋的作用却因疏离“原生态”而日渐弱化。公开课要引领课堂改革,必须改变孤芳自赏与高傲,以亲和的面孔与日常课堂“牵手”。现呈现几篇公开课“变脸,,的案例,以透视实践者追求课堂“原生态”的行踪。[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山西晚报》2004年12月9日第12版发了一则热线报道.小学二年级课文课本(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中“腊梅”变成“蜡梅”,学生家长和语文老师对此感到疑惑,并且担心学生以前学的是“腊梅”,现在改为“蜡梅”.到升学考试答题时该写哪一个才算正确呢?学校不同,使用的课本也会不同,小学生们所学的祖国语言文字也不相同,怎么办?类似情况还有很多。《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以下简称《现汉》293页.“叮咛同‘丁宁’。”951页:“[旁皇]同‘彷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04年版)310页:“[丁宁]现在规范词形写作‘叮咛’。”977页“[彷徨]……不要写作‘旁皇’‘镑徨’。”到底应当何所适从?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两个让笔者深有感触的案例 一节公开课上,执教老师用双面胶将一个木制的教具粘在黑板上。当学生板演的时候,斜上方的教具擦着孩子的肩掉了下来。孩子吓了一跳,老师也显得有点慌乱。这时,教室里出奇的静,但老师很快镇定下来,她将教具从地上捡起,重新牢牢地粘在黑板上,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继续上着她的课,对碰没碰到、吓没吓着孩子,并没有过问。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观摩了一节公开课,其先进的教学理念,耳目一新的教学内容,互动共进的教学方式,动静交错的课堂氛围给在场的同仁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给大家很多启发。在赞赏之余,我觉得课堂上有一个小的细节,也应当引起其他老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下棋高手,教授两个弟子学下棋。听课时,其中一个总是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有时还能就某一方面的内容和老师探讨切磋一番;而另一个则不然,从不认真听讲,总是走神儿,总觉得面前似有飞禽飞过,总幻想何时用飞箭射下飞禽,有时竟还情不自禁地做出拈弓拉箭的动作,虽然老师三令五申,但学生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相似文献   

18.
“你做家长的,有没有管过孩子的学习?你看她这单元的考试,那么多不会做,声母、韵母瞎拼瞎凑,而且字写得像蚯蚓!再瞧瞧人家,满分不少。卷子拿回去,家长监督着做好……”被老师打机关枪似的数落着的一年级学生王萍的妈妈,见女儿立在办公室里。对着试卷,发着愣。脸色沉得如暴风雨前的天空。待走出办公室。乍听得一阵拳打脚蹋声,紧接着是孩子的悲号声。我赶忙起身出去,想劝说什么,只见她拎小猫似的把孩子扔上电瓶车的后车架,一溜烟儿消失在校门口。  相似文献   

19.
我曾经认为自己是一位“严”师,并且坚定地认为“严”就是“严肃”“不苟言笑”,“严”字当头才是合格老师,才能教出高徒,没想到,有一天我的想法被一个一年级小学生推翻了。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学过程的要求中突出强调学生要亲自参与教学过程,体验教学过程。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和内容。如何使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是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的做法是当学生有了参与意识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