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详细而系统地讨论了唐代国子监生徒的教育管理问题,重点探讨了教育管理中生徒的入学资格、入学年龄、假期,以及退学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从唐代整个历史发展来看,随着社会逐渐走向衰落,其教育管理也逐渐呈现出松弛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科举制度创立于隋炀帝大业二年,即公元606年,当时只设进士科,以考诗赋为主,凡读书人均可参加考试,从此科举取士渐渐走向正规化和制度化。唐代不仅继承了隋制,而且还将其进一步完善,唐代科举在整个科举制度史上可以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对整个唐代社会影响之深可从方方面面中得到直接或间接的印证。  相似文献   

3.
唐代国子监在当时对外文化教育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招收和培养留学生,主要承担着儒家思想和文化的传播与输出工作,包括在儒家思想和文化之下衍生出来的一整套完整的制度,以及有关书法、数学、音乐、文字学等方面的具体知识;第二,参与主持国家重大的外事活动,通过对圣贤的景仰传播与输出以儒家礼仪制度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和思想。  相似文献   

4.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这与历代统治者重视文化礼制的建设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历代统治者所以重视文化礼制的建设工作,根本原因在于礼仪教化使得封建统治不再抽象,反而具体起来,具有可操作性,封建统治也变得容易起来。文化礼制属于儒家文化的范畴,它的建设复杂繁重而且浩大,要求参与的人员必须在儒学方面都是专家。在唐代,国子监的监官和学官在儒学方面都是博学之士,积极参与封建国家的文化礼制建设工作既是统治者对他们的要求,也是他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在当时,国子监的监官和学官们都自始至终地积极参与了封建国家的文化礼制建设工作,这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积极参与礼法的讨论与制订;第二,积极参与封禅礼、禘袷礼、明堂礼、凶礼等具体礼仪的讨论与制订,在封建国家的文化礼制建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儿童文学学科形成了较为完整、独立的知识体系,其研究生培养也有了一定的历史和规模。国外对儿童文学学科设置的高度重视,显现了儿童文学和儿童阅读对国家未来发展的长远意义,值得我们借鉴和警醒。目前,在二级学科设置自主权交给高校的新形势下,我国儿童文学学科设置更需要高校和社会以自觉和主动的意识,把握机会大力推动儿童文学的学科建制和内涵发展。这同时也是高校办出特色的机遇。  相似文献   

6.
认为唐代国子监的大成教育从招生对象、考试办法、修业年限和学业标准、学业管理、在学期间待遇及毕业后获得的资历都高于或超过了普通高等教育,是在普通高等教育之上的、独立的学历层次,是古代最接近研究生教育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占据大量的史实的基础上,讨论了唐朝三百年统治中国子监在国家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问题。认为国子监在国家的图书编纂与整理、历法与法律的制定、重大祭祀活动的主持等方面发挥了中作用。  相似文献   

8.
学科和课程设置的综合化是现代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重要特点和主要趋势之一。综合化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以工为主、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和多种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关键是课程设置的综合化。  相似文献   

9.
现如今,买卖文凭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买者坦坦荡荡,毫无羞耻之心,甚至因为买文凭而得到提拔重用升官发财的人为数不少;卖者更是沾沾自喜:文凭嘛,只不过一张纸,  相似文献   

10.
北宋西京国子监是东京开封之外的又一个重要国家级教育中心,为当时的人才培养和科举选拔发挥了积极作用。其前身是河南府学,在宋仁宗景祐元年正式成为西京中央分司机构——西京国子监。此后,一直存在到北宋靖康年间。受时政变迁的影响,西京国子监的政治地位、学官选任及施教内容也必然多有变化。  相似文献   

11.
唐代科举考试的制度较为粗略,其突出表现是:许多在后世看来属严重违规的行为在当时被视为正常,较多的状元是靠不正当竞争夺魁的。对于特别严重的违规事件亦处理颇轻,因科场案被处死的只是极个别人。这说明科举考试在唐人心目中的地位远没有后世那么高,因此唐人对科举考试的公征性、严肃性期望值较低。  相似文献   

12.
明朝中期以后,国子监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监生群体——援例监生,他们的出现是明政府财政危急的显现,也导致了国子监的衰落、吏治的腐败。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近年有人提出唐代科举始于武德元年的说法,从唐武德元年不具备开科取士的条件、孙伏伽不可能成为唐武德元年的进士以及郑颢所进《诸家科目记》记载不足为信等方面,论证了唐代科举不可能始于武德元年(618年)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科举制度的盛行及其造成的文化风尚对唐代小说的繁荣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科举行卷之风导致唐代小说的兴起;科举制度的盛行给唐代小说创作带来了丰富的素材;科举制度造成的读书士子人群构成唐代小说作家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举制度造就的重文尚辞的文化风尚推动了小说的成熟。  相似文献   

15.
科举制度肇始于隋朝,兴盛于唐代,历经三百年,对繁荣唐代文学、艺术、科学、法律等都起积极作用,同时也激励了一大批出身寒微的青年知识分子刻苦攻读,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而科举制度之弊端,不在本身,而在施行者的腐败所致。  相似文献   

16.
元朝的国子学是元朝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因袭汉族旧制创建的,主要是为了培养蒙古贵胄子弟而设立的。元朝国子学的兴办和发展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即元世祖忽必烈统治时期国子学的创建阶段,成宗到顺帝统治时期国子学的发展变化阶段。  相似文献   

17.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唐代官制起着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其特点表现为:一、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二、各级政权的组织比较严谨,分工比较明确;三、官员一律听命于中央,对中央政府负责。  相似文献   

18.
刘正平 《考试研究》2010,(3):93-103
如何对待科场怀挟是唐五代科举政策的一个内容,唐人对此的认识也处于探索阶段。允许考生怀挟书策被认为是唐帝国信心取士的体现,禁止怀挟也被认为是革除科场舞弊的重要手段。唐五代进士科允许考生怀挟的书策涵盖经、史、集和韵书、字书、类书等,间接地促进了当时的文化建设事业。本文检讨了唐五代怀挟政策的变革历程,并结合宋代的新情况来反观之,认为科举怀挟书策的需要促进了唐五代小型类书的编撰,也间接地催生了宋代坊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