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方党史的发生地与地方高职院校处于同一场域,在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地理位置优势、地域认同优势、资源支持优势,能够让学生产生浓厚的认同感、亲切感以及归属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而,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育人内容缺乏吸引力、育人方式单一、工作缺少规划等问题,没有充分释放地方党史的育人潜力。对此,高职院校可通过校地合作,拓宽育人新渠道;融合信息技术,创新育人方式;全员协作,共建育人新格局等,探寻地方党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慕课”以其全新的教育理念、鲜明的教学特色引起教育界广泛关注与实践。本文分析目前地方院校就业指导教学现状与学生诉求及慕课给地方院校就业指导课有效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地方院校应转变思维,以学生内在需求为牵引,利用大数据慕课资源,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的融合与创新,借力培养名9币,开展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3.
地方院校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管理人才,而人才重在培养.本文阐述了地方院校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研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学生就业、学校自身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通过对地方院校培养大学生村官情况调查,从地理位置、政策支持、师资队伍、学生生源地等方面分析了地方院校培养大学生村官的一些优势条件,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组织、学生就业等方面对地方院校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测试卷与访谈为研究工具,调查了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现状。调查发现由于文化输入失衡、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等原因造成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针对这一现状,笔者提出了提高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双向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地方本科院校生源质量明显逐年下降,给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教育教学等方面带来了系列不利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要通过大力改革创新,强化内涵建设,打造特色专业和品牌教育,在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以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补充,高职院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增强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形成特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等,具有重要价值。有效地解决高等职业院校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地方院校在校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对他们的素质调查分析,可以成为精品课程建设和改进地方院校教学和的重要参照,文章重点就沦州两所地方院校不同系不同年级的在校生问卷分析,以期对地方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以及培养学生的主导方向和策略状况的研究提供依据和认知参考。  相似文献   

8.
陶靖 《黑龙江教育》2007,(1):161-163
为了加快地方工科院校学分制教学改革的步伐,使高等工程教育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本文从课程体系、学生学习选择的自由、教学资源等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地方工科院校在实施学分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具体策略:构建科学而富有弹性的课程体系、制定灵活有度的学籍管理制度、建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9.
地方院校复合应用型人才多层次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量吸纳学生进实验室、引导学生进教师的科研课题、组建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建设产学研孵化基地等多种形式来构建地方院校学生多层次人才培养实践体系,对于地方院校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多层次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地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地方院校要培养一批面向基层并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能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对地方院校学生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文章在对新时期社会对地方院校人才培养要求阐述的基础上,分析地方院校学生素质的现状,提出地方院校培养学生素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社会服务“反哺”教学是当前地方高校在社会服务背景下产生的新课题。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能够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与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课程资源开发与教材资源建设,提供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社会服务“反哺”教学包括地方课程开发、课堂教学资源利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和校地合作教学等主要模式。学校要制定社会服务与教学互相促进的鼓励性政策,培养一支社会服务与教学相长的教师队伍,形成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促进机制,加强社会服务成果的教学转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对乡土教材内涵、价值的全面理解是引导乡土教材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的重要前提。乡土教材是依据各级各类教育目标,由当地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社会团体、个人组织编写的、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具有鲜明地方性特征的教学信息材料。乡土教材的价值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服务地方社会。基于当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对乡土教材的认识偏差,应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一体"教材体系,充分发挥各类教材的功能,拓展乡土教材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现代汉语语音教学效益,笔者在长期的语音教学中不断尝试将语音教学与方言语音相结合,充分发挥方音在语音教学中的辅助作用:(1)利用方音可以帮助讲清一些语音概念;(2)利用方音可以帮助掌握一些发音要领;(3)利用方音可以帮助确定教学重点,把握教学难点,真正做到有的放矢;(4)利用方音可以帮助增加语音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乡土教材是以地方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教材,但它在反映并传承地方文化的同时,也在建构着国家意识。以河南乡土教材为例,河南乡土教材的发展与整个中国乡土教材的发展基本一致,其开发更多的是受国家政策的驱动,乡土教材的内容同样也透露着地方人士对于地域文化的国家解读。从清末乡土志产生之时,乡土教材就背负起为国家整体服务的功能,通过乡土情来培养人的爱国情感,是乡土教材自始至终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面对激烈的竞争,地方高师院校必须严把“教学质量”关,将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作为实施质量监控、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由于师范院校的特性,这些学校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应有别于其他类型的高校。本文对地方高师院校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必要性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乡土教材是乡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教育的核心元素。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乡土教材具有特殊的意义。考察对照清末、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乡土教材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当前乡土教材发展存在目标定位不清、质量参差不齐、实施队伍缺乏等现实问题。要推动乡土教材发展,必须从振兴乡村战略、提升编撰质量、保障师资队伍方面加大建设力度,以期为寻找故乡、振兴乡村探索一条可能的通路。  相似文献   

17.
孙海燕  何辉 《成才之路》2021,(11):14-15
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积极引入地方舞蹈文化资源,构建特色化的地方舞蹈课程,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更系统、更有序地传承和发展。文章以张家口地方民间舞蹈资源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有效融入为例,明晰地方舞蹈文化与舞蹈教学相融合的意义,探索将地方舞蹈资源融入高校舞蹈教学的路径,从而推进地方文化与高校教学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邓丽群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1):109-111,125
研究性教学是近年来高校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实施研究性课堂教学既是地方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地方高校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渠道和提升科研水平的有效途径。在实施研究性课堂教学中,地方高校应准确把握以课题形式和非课题形式展开的两种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掌握实施过程,充分利用教学策略,以使研究性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从而实现高校教学改革的目标和人才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土教学思想是本土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渊源,也是本土教学思想实现真实创造力的文化根基。我国的本土教学思想,或显或隐地承受着本体文化、异质文化、体制文化的多重约束,但它具有内在精神的原始驱动力、自我更新力和无穷的包容力。我们有责任追寻传统教学思想的渊源,借鉴外国教学思想的精华,拓展实践中生成的新教学思想,关注本土教学思想中实质的朴素的法,超越它的方或式,释放本土教学思想内在精神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来华学习汉语人数的剧增,中国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接受留学生学习汉语。地方高校在学校影响力、教学条件诸方面缺乏优势。为了克服先天条件的不足,提高质量,地方高校非常重视留学生的针对性教学和过程性管理。中国浙江省台州学院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努力探索,逐步形成了符合学校和地方实际、富有成效的教学模式。主要特色是:以非线性思维进行师资的整合和优化,打破专业、课程的壁垒,有效凸显语言学习的专业性,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体现课任教师的适用性,实现教学配置多元化;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地方经济资源、地方文化资源等课外资源,为留学生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经济和文化提供开放性的学习平台,实现教学平台开放性;在留学生常规管理之外,开展“1+1”活动。使留学生快速融入汉语氛围,了解相关规则。体验人文情怀。实现教学管理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