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是民族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相比,这些语言都是相对弱势的语言,均面临衰退或消亡的危险。毫无疑问,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具有重大意义。国内外众多学者就少数民族濒危语言保护的问题作过各类研究,然而,只有少数研究论及弱势语言及其词典编纂。对于具体的少数民族词典类型和词典信息类别等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从社会语言学相关研究出发,试图探讨词典在少数民族语言保护过程中的重要性,具体分析语言保护过程中词典类型及其中的信息类别等相关问题,以期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尤其是弱势语言的保存和保护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由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自身使用范围的局限性和法律的滞后性等原因,有部分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在现实中面临着消亡的险境.本文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立法概况、立法存在的问题和立法完善等方面阐述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立法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3.
《河西学院学报》2017,(4):15-22
濒危语言的保护不仅关系到语言本身的消亡与否,更是关系到了其文化的传承。在21世纪,全球化已经成为全世界少数民族语言和濒危语言最强有力的挑战之一,很多国家和个体为保护、维持、拯救和复兴这类语言进行着各种尝试。裕固语做为濒危语言,在传承发展和母语教学中也存在着各种困境,本文主要以新西兰毛利语和澳大利亚原住民语言分析为例,从语言态度、政策支持、资源整合、母语教学等方面试谈如何有效传承和延续裕固语。无容置疑的一点是,要有效保护濒危语言,需要政府、学校、社区、家长、大众媒体以及各类学者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濒危语言图谱》,全世界有7000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语言将在本世纪消亡,80%~90%则会在未来的200年灭绝.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要慢得多. 小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 中国虽然不在语言濒危的热点地带,但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的黄成龙博士介绍说,中国有129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活力很低,有20~30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中部的土家语都比较危险.  相似文献   

5.
据有关专家学者统计,地球上每两个星期就有一种语言消失,不亚于物种消亡的速度.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和多方言的国家,多数民族和地域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方言,语言的主体地位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语言的多样性.笔者通过对方言衰退的原因和保护语言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的分析,认为在充分发挥语言主体作用的同时,一定要尊重语言的多样性,积极保护方言和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在京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态度的调查,发现少数民族语言的活力等级呈现出不平衡性,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语言的态度具有矛盾的二重性,因此保护少数民族的濒危语言,维护语言文化生态的多样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语言是我国语言生态系统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少数民族语言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冲击,部分出现了式微甚至濒危的生态危机,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制定和落实语文工作的政策,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双语(民族语言和汉语)教育;调查整理、跟踪监控,协同创新建设少数民族语言全息数据库;创意保护和传承民族语言,建设特色文化旅游区。  相似文献   

8.
概述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状况,分析濒危语言的界定标准以及少数民族语言使用功能衰微的主要表现,论述保护弱势和濒危语言文字的意义及措施,提出应当加强人口较少民族语言的调查.  相似文献   

9.
加强民族儿童语言能力研究有利于保护民族语言文化、了解人类语言的本质和为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教学提供理论基础.民族儿童在语言能力方面可能更具有优势.而语音加工、词汇贮存和语言加工机制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人类存在、交流、生产及生活均离不开语言,语言于人类而言,等同阳光、水和生命。尤其,在人类世界现代化的飞速进程中,一方面要求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变成一个村落,使用同一种或同几种语言交流;另一方面,民族语言尤其是少数民族语言的"潜意识自我消亡";所以,人类世界多数或少数民族语言的"大同化",已是不可避免的"灾难"。置身世界这块"大同化"的土壤,丽江纳西族语的快速匿迹堪忧!经思考作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1.
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随之而来的是不同语言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世界语言文化多样性在全球化时代面临严峻考验,探索和寻找新的语言文化多样性保护策略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尝试运用模因学和语言文化相结合的界面研究,探讨模因学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启示。通过模因模仿与复制的传播规律,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需要找到代代相传的模因宿主和受体,运用有形和无形的手段促进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2.
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具有民族性、竞争性、娱乐性、时令性、季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健身价值.传承与保护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能弘扬民族传统,发展民族文化,拓展体育教育资源,促进全民健身.但是目前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有些项目已经面临失传或消亡,亟待保护.当前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应提高认识,加强立法,调查梳理,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学校教育,促进经济与保护工作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社会的不断进步影响着语言的发展,有些语言随社会的进步逐步走向消亡,有些语言却存留下来.阿昌族是保山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阿昌语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以阿昌语在现代化进程中与其他语言接触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4.
理发业行话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一定社会和历史条件下产生、发展直至消亡.从语言学角度浅析理发业行话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所具有的特点,发现其历史价值,将对于特定行业文化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有助于语言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该民族的根,具有不可再生的资源意义。然而。少数民族地区大多经济还比较贫困落后。要改变这种状况,惟一的选择是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势必导致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更加衰落、消亡。在这种情势之下,如何保护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确是两难选择。本文以地处滇川交界的云南元谋姜驿傈僳族传统文化为倒,论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保护、发展方面的困境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招生录取中,通过少数民族语言认证制度保护弱势群体权益是"最小收益者的最大利益"理念的具体体现。当前对少数民族语言能力及水平的考试认证在世界各国或地区的语言政策中并不多见,台湾地区原住民语言能力认证制度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对于保护、传承及发展原住民传统文化、语言和原住民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一种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绿色资源。发展少数民族语言产业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濒危语言保护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目前,产业化发展意识薄弱、人才缺乏、研究滞后等是制约少数民族语言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大力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旅游与艺术产业,注重少数民族语言产业人才的培养与扶持,促进政府、企业与研究结构的官产研整合可以更好地推进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熊杰 《英语广场》2016,(12):37-38
自成立之日起,俄罗斯政府就着手制定诸多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国家的语言使用和发展,尤其是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发展。俄罗斯少数民族语言的发展在前苏联时期曾一度停滞,甚至面临灭绝。当代的俄罗斯政府却把他们视为国家的巨大的财富,颁布了《俄罗斯宪法》《语言法》等众多的法律法规来对它们进行保护。在这些法律规范约束下,俄语的地位得以巩固和发展,少数民族的语言发展和使用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曹国华 《海外英语》2011,(12):363-366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世界范围内许多少数民族语言面临严重威胁。语言生态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学科,强调语言物种的多样化和对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保护。印第安语言作为美洲大陆的本土语言,而如今在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下逐渐走向灭绝之路。该文将从语言生态学角度对美国印第安语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保护印第安语的语言规划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实施少数民族高考优惠政策时,优惠形式、幅度和标准不一,导致少数民族和汉族考生之间、少数民族考生之间存在受教育权的平等保护问题,应进一步根据少数民族考生所在地、所使用的语言、所属民族的特殊性、与汉族的融合程度等因素细化已有的加分或降分政策,民族班和预科班酌情实行各少数民族名额分配制,各地的优惠政策在保持差异性的同时兼顾一定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