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来李白论者皆以浪漫主义鼻祖论,本文则试就其美学价值做一些尝试必珠研究。纵观李白诗歌,其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其思想美,李白诗歌不论是抒发个人情感亦或赞颂祖国风光都充溢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二是情境美,诗人能合理运用神奇想象,大胆夸张,想人所不敢想之想,夸人所不能夸之夸,但细品起来却又使人感到顺理成章,合情合理;三是形式美,李白诗歌或格律完美、或长短句并用,但却达到了形式内容的高度统一和完善结合;四是语言美,李白诗歌语言明白晓畅,绝无半点矫揉造作因文害义,从而体现了他驾御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当今美学界牵强附会的把马克思美学往消解主客二分的现代西方反形上学上靠,以为这样就可以和中土"天人合一"的主客合一的思维模式相融合。事实上,马克思的美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结果,其共产主义可以达到彻底的人道主义和彻底的自然主义的统一观点也还是在西方文化的大背景下发展而来的,其思维特征也还是先向外然后再向内,是主客二元的对象化思维。与此对应,中土则是向内再向外翻跃,是消解主客二元对立的融贯型思维。前者侧重"目之见",后者侧重"心之见",但是两种不同文化是可以互相补充的。  相似文献   

3.
黄粱梦诗歌美学是研究邯郸黄粱梦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对黄粱梦诗歌旷达美学特质的研究首先论述了旷达这一美学范畴内在的独特品质,进而从深层次解析了黄粱梦诗歌表现出的人生彻悟美、梦的形态、精神超越和现实态度,第一次提出了黄粱梦诗人群的概念,对黄粱梦诗人群中王安石、范成大、王世贞的代表作品进行了深入探索,推测了作品的创作年代,分析了诗人们在面对人生中重大事件、失败、痛苦时的情感态度,指出了作品中的美学特质与作者人生经历、人生态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兴”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它的形成经历了从修辞技法到审美体验的过程。“兴”作为心物对应关系中主体的审美心理状态,已成为中国古典诗歌文化的传统心理结构。“兴”体现了传统诗歌文化的基本美学精神和原则,具有着重要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一浮的诗学有诸多新见,他提出"六艺之教莫先于诗"说,将诗视为真善美一体.他一方面认为"诗以感为体",强调"境不自生";另一方面又认为"心能描境",认为"玄者诗之本".马一浮重视儒家诗教观,认为,"诗教主仁".他将"仁"理解为"大公",并将其理解为宇宙奉体.马一浮以内圣外王解释六艺,认为六艺是可以互为其根的,前至为圣,后至为王."礼乐并摄于诗,则诗是内圣,礼乐足外王".马一浮的诗歌美学代表厂当代对中国古代诗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绿原的诗歌美学广博而又深刻,其中有许多精辟的见解;这些见解既是他在这个领域不断探索的科学结论,也是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创作经验的总结。绿原的美学观是唯物的,也是辩证的,能经受历史和现实的检验;其诗歌美学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推动新诗的发展,促进新诗的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学史上,戴望舒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诗人。他的诗作大多具有一种内在的韵律,回荡着一种诗情起伏的节奏;他通过暗示、通感等多种手法抒情,用全心灵的关照去创造诗歌之美,在当时的中国诗 坛上发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8.
陈祚明的诗歌美学思想,散见于《采菽堂古诗选·凡例》及诗歌评点之中.强调以言情为本,推崇清雅之美,崇尚多元审美取向,是其诗歌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虽然陈祚明并没有提出带有质变性的诗学范畴,但是他拓展了传统诗学范畴的理论内涵与外延,表现出融通的批评个性,从而对清代诗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戏剧美学的角度观照 ,元杂剧三国戏中有典型的英雄悲剧 ,也有真正的英雄喜剧与歌颂喜剧 ,并且能悲中寓喜 ,喜中有悲 ,具有悲喜交集的美学风格 ,这是那个时代士人群体沉郁苦闷的人生悲剧借助历史人物的心理宣泄 ,是元剧家们在沉入社会下层的人生境遇中所吸取的民间三国故事中孕含的富有理想色彩的乐观主义精神的艺术投影 ,是经典文化与大众文化相碰撞的火花在元代文化土壤结出的艺术果实 ,这种美学风格大大扩展了元代三国戏的审美张力 ,也增加了其文化意蕴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深婉蕴藉、章法巧妙和清词丽句是施闰章诗歌最为突出的特色。深婉蕴藉直接继承自“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诗歌传统。施闰章诗歌的章法极为巧妙,五言律诗从容完备,段落划分清晰,布局有序,各有巧妙之处。乐府诗更是别开生面,曲折动人,体现出了诗人的匠心独具。清词丽句则不局限在“清新华丽”这一含义上,而是以“清”为主,“清”,首先表现为清真之意,同时也有清新之味,此外还带有些清寒之气。而“丽”也不是栋丽绮靡,而是淡丽,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点染和勾勒。因为施闰章是安徽宣城人,时人也将这种诗歌风格称之为“宣城体”。  相似文献   

11.
郑珍作为近代“宋诗派”的杰出代表,秉承宋诗派的诗风,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使其诗歌自成一家面目。通过对郑珍与韩愈、白居易、苏轼三住大家的比较,可以发现郑珍凭其深厚的经学积淀。渗融以时人鲜有的健康心态——率真、豁达的个性,推陈出新,形成了独特的诗风:于苏诗的横肆中见纯真,于韩诗的雄奇中见质朴。于白诗的平易中见不俗。  相似文献   

12.
论杜甫诗歌的生态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的诗歌内容的丰富性,为我们阐释他的诗歌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而新的理论又为我们阐释杜甫诗提供了新的路径。杜甫的诗以"仁民"、"爱物"两个向度展开,表现为对一切生命的关注。在当代"生态美学"观念理论背景下观照杜甫的诗,其生态美学意义以及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就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王丽 《中国科教博览》2005,(5):175-175,142
唐代是中国山水诗创作的辉煌时代,而王维正是这个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他以景做诗把诗情画意赋予山水景物,生动地描写自然风光,使读者悠然神往,王维的诗具有意境美、田园风光美、景观美,音响色彩美等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先秦时期是中国美学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道家美学家有老子和庄子。道家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为整个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许多文人墨客都十分推崇道家思想文化,李白或许是历代著名诗人中受道家思想影响最深的一个。从李白的诗歌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道家精神的精髓,以及道家思想散发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5.
"人本质"不是"自由",故而"自由美学"不足为训,应予解构。"人本质"是"自我",从"自我"出发解释"美本质", 建立"自我美学",也许正构成21世纪中国美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必然选择和真正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6.
莫友芝的诗歌创作内容丰富,风格多变,艺术手法灵活,注重炼意炼字,意浓情真,创造了众多的美妙意境,韵味无穷.莫诗意境的审美特征突出表现在虚实相生的取境美、意与境浑的情性美和深邃悠远的韵味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现代人多层次多维度的审美需求“,史诗性”诗歌在美学形态方面的设计与创建,既承接了经典“史诗”的某些主要特征又有所创新。除了他们所共有的“崇高”这一主要美学品格外,又集中呈现了包括质朴、和谐(东方文化的艺术境界)以及野性力(原始生命色彩)等为特征的多元化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8.
"观看行为"(the spectatorship)中观者与被观看者的性别选择、观看方式可以透露出艺术家本身的价值取向。观看行为的主客体之间存在着主体向客体进行自我投射和客体对主体进行反向建构的关系。文章认为,勃朗宁诗歌美学中的观看行为既受到了维多利亚时代初露端倪的消费文化的影响,也是勃朗宁的浪漫主义诗学在新的历境之下进行的一次策略式突围。  相似文献   

19.
一、顾城诗歌的美学思想 顾城诗歌纯净、自然的美学思想与人生追求鲜明而又富有时代气息,对中国八九十年代的诗歌影响极大.天真、孩子气、执着地营造一个没有被污染的童话世界,给人以鲜明印象.  相似文献   

20.
抒情,对诗歌创作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诗歌为什么要抒情? 第一,是诗歌的作用所决定的——诗歌是以情感人,是通过感情的抒发来实现其教育作用、认识作用和美感作用的。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尚书·舜典》中就提出了“诗言志”这个纲领性的诗歌理论(这里所说的“言志”,实质上就是抒情)。随着历史的演变,这个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鲁迅在《诗歌之敌》中说:“诗歌是本以抒发自己的热情的”,郭沫若在《论诗三札》中说:“诗歌的本职专在抒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