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中探讨了对偶(即丽辞)写作的基本要求。而对偶是马正平先生提出的赋形思维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中的一个特例,它们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重复和对比的材料收集分别要求异构同质和异构异质;重复和对比材料生成要求精巧、允当;而重复和对比的生长要求自然,即要求在情感动力的驱动下自然地重复、对比。  相似文献   

2.
《丽辞》篇在《文心雕龙》中属创作论范畴。刘勰在《丽辞》篇中论述了“对偶”这种修辞手法的产生、发展和分类等问题;同时论及“对偶”使用效果优劣问题,认为只有‘‘迭用奇偶,节以杂佩”,文章才能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3.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篇着重讨论了对偶这一骈文首要的形式因素。该篇所论,蕴含了刘勰源于道、宗乎经的骈文起源论,勾勒了文学自觉意识逐渐觉醒下的骈文发展历程。从刘勰对汉魏以来文章的批评中,更可见其文质兼备、骈散相合的骈文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4.
“迭用奇偶”的含义应该是依照作者所要表达思想情感的需要,该用奇则用奇,该用偶则用偶,不可勉强,顺其自然。刘勰虽然生活在齐粱,是一个当局者,但他能高屋建瓴,跳出时代的局限,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六朝骈文做出合理的分析。综观《文心雕龙》一书,刘勰对齐梁形式主义文风始终是抱批判态度的,说他在丽辞问题上丧失了战斗性的看法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最早的骈文理论著作 ,《文心雕龙·丽辞》对骈文的产生、骈文的特点、骈文早期的发展都进行了一定的描述 ,并对骈散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具有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里广泛存在着以对偶为鲜明特征的当句对、单句对和隔句对三种基本句法结构模式.它们有的上下句的词性或声音基本相同、相近,有的整体对称、句法结构一致,具有精切富丽、理圆事备、析理弥密的特点.尤其是借助于变换句法、妙用虚字和迭用奇偶,刘勰在对偶句法结构上以意为主,随性驰骋,既丰富深化了丽辞的所指内涵,又增强了它的表现功能,使丽辞华实相胜.  相似文献   

7.
李庆旭 《文教资料》2011,(20):17-18
"词"与"辞"是同音近义词,有时候可以通用,这就容易造成使用错误。本文通过对"词"与"辞"字形、字义及其演变的分析研究,指出了"词"与"辞"之异同,并分析了其原因,这样有利于语言的准确表达和运用。  相似文献   

8.
从语法角度考察,戴侗《六书故》中对"辞"的说解有两义:一是句子(所谓"合言以成辞"),二是语助("所以贯其文、达其辞而畅其志也")。戴氏直接或间接解释的辞助字有几十个。在解释语助字时多用"借为"一语,明示了辞助的来源是文字的假借。戴氏又是最先提出虚词有"合言"形式的人。  相似文献   

9.
《归去来兮辞》堪称陶渊明的人生分水岭,写下此文后陶渊明彻底离开官场,归隐田园。陶渊明在文中向世人宣告了自己归隐田园的坚定信念,向往着归隐后的惬意与欢愉。这决绝、欢愉背后又隐藏着陶渊明理想破灭后的失意与无奈,朴素清新的文字蕴藏着复杂幽微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0.
《颜氏家训·音辞》是中国音韵学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的重要文献。从《音辞篇》中可以看出颜之推对语言的一些独到见解,如方言的形成及方言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共同语的确立、韵书的出现及存在的问题、对《切韵》产生的重大影响。文章将从《颜氏家训·音辞》中分析颜之推的语言观及对中国语言学史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12.
《文心雕龙》研究多侧重文论、文章写作学及文化综观等定位,秉持以"语言为本位"的修辞学研究则普遍侧重于语言与文学、文艺、文化等的相互关系。《文心雕龙》是语言研究的传世之作,因此,语言本位的龙学研究应该立足于现当代西方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的理论观点,与修辞学和传统语言学研究形成互补,构拟"语言为本位"龙学研究的宏观视野。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对艺术构思的论述包括想象论和意象论两部分,"神与物游"是刘勰对心物交融理论的明确表述,"神用象通"是对主体之情与客体之形象相融合构成艺术形象理论的精彩演绎,构成了艺术构思的全过程。在想象论部分,刘勰从学养、社会经验、心理状态等方面对艺术想象的营构进行了详细论述;在意象论中,刘勰从意象的生成条件、意象的生成方法、意象的特征三个方面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部经典著作,其内容博大精深,里面蕴涵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智慧。学界对其中的文体论、创作论等已经作了充分的研究,文章将从生态美学的视角,以《原道》、《明诗》、《物色》三篇为例,从“自然会妙”、“顺美匡正”、“情以物迁”三个层面对其生态美学智慧进行探索研究,并力图作一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15.
明代杨慎批点《文心雕龙》主张作者要才学兼济,重视作者的真性情和文章的辞采。杨慎采取的五色圈点的形式既与个人喜好及风格有关,又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与《艺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和<艺概>都是对前代文学实践和理论批评的总结,二者有着颇多一致之处.本文从宗经思想、文学史意识、立足文学实践、兼容并蓄的批评态度、范畴应用五个方面来比较二者的异同.<文心>因其关注形而上的"道"之哲学探讨,并形成其文学上的"原道"--形而上理论,使<文心>的宏观研究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能够以开阔的视阈作细致的微观探寻,结合历代文学实际,建构了其"体大虑周"的宏观文学理论体系,在古代文论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艺概>因缺乏这种上溯于"道"(本体)的形上意识,故尔其理论性、系统性,均不可与<文心>同日而语,尤其在近代变革动荡的时期缺乏时代气息,而显得传统的包袱相当沉重.  相似文献   

17.
在《文心雕龙·比兴》篇中,刘勰对"比"的阐释,受《诗经》兴托讽喻精神和魏晋以来重文思想的影响,将"比"分为"比义"之比和"比类"之比两类。刘勰认为宋玉以来文人诗赋创作"用比忘兴",以致"文谢周人",又总结曹刘以下用"比"来造就奇文丽采的文学现象,得出"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的结论,这体现出刘勰对"织综比义,以敷其(文)华"的做法是宽容的,同时也作出了一定的规范。  相似文献   

18.
风骨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很难三言两语诠释清楚的概念,历代专家、学者众说纷纭.本文立足<风骨>篇,认为刘勰"风…‘骨"均指语言而说,情感说或内容说是后人敷衍的结果,"风"是语言的简洁精要,"骨"是语言的质朴刚健,"风骨"是二者整合后对语言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9.
摘要: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刘勰是强调作品结构的先锋人物。《文心雕龙》对文章的结构组织有着系统论述,刘勰从谋篇、裁章、锻句、炼字四个方面对谋篇布局的理论展开论述;挖掘这些理论的原有意蕴,至今尚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