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徐无鬼》里说,春秋时代,楚国郢都一人从街市上走过,鼻子尖上忽然被粘上薄薄的白土,怎么擦也擦不掉,觉得怪难受的,他就请匠石(名石的匠人)来削。匠石把他的面部端详了一下,叫他立好,嘱咐他无论如何不能动弹。匠石抡起板爷,飞速地从他鼻尖闪过,那人只觉得耳边一阵风声,再摸鼻尖时,白土果然没  相似文献   

2.
斧正的由来     
斧正的由来“斧正”也叫“斧政”、“郢政”,一般是指请人修改文章时使用的词语。“斧正”一词是根据《庄子》里一则小故事引申出来的。据《庄子·徐无鬼》载,春秋时代,楚国段都(今湖北省江陵县)有一个人鼻尖上突然粘上了一块白土,怎么揩也揩不掉,觉得很别扭,于是...  相似文献   

3.
当编辑累,这大概是业内人共同的感受,策划选题,了解市场,组稿编稿,写宣传评介文章,有时还免不了披挂上阵亲自操刀。编辑一年四季都仿佛在弹钢琴一样,要把音律弹得和谐一点,音色调得清丽一点,还真不容易。个中的酸甜苦辣,一篇短文也说不清,我只想就文字工作方面的体会谈一谈。 说起编辑之于文字,我确实觉得编辑有点像个工匠。木匠靠绳墨干活,泥瓦匠靠标尺砌墙,他们使用这些工具的时候,无论方圆曲直,都调理得清清楚楚,分毫不爽。在常人看来,他们实在有点小题大作,不可理解,但这就是他们那个行当的规矩,就是他们毕生追求的那个境界。编辑其实也是这个样子的。 我自己也曾对一些编辑不满过。那还是在校园的时候,练笔颇多,自己对自己的那一点东西还特别看重。偏偏有些文章,在刊出的时候,仿佛走了调,  相似文献   

4.
“编辑匠”是一个贬义词。把“匠”同“大师”、“名家”相对比,“编辑匠”指的是偏重编辑技能而缺少全局组织能力,或者既有编辑技能也有全局组织能力,但是并非作家、学者的编辑人员。编辑人员也不免自我解嘲:“我是编辑匠!”在这里有必要提出一个问题:面对“编辑匠”的工作,应该建立怎样一种价值观念? 一不少同志正在研究编辑学。编辑学体系可以包含许多方面、层次,涉及许多属性、功能。但是总会有一个基本的环节:稿件的编定。一部书稿或者一篇文稿,从作者笔下产生之后,要经过编辑的审读、加工等工作,才能发排。编辑对稿件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对文字的形式、词句、标点、条理,以及诸如格式、插图等等,要作全  相似文献   

5.
当前图书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点是不容讳言的,那就是有的编辑,对书稿没有严格把关,或者说实际上是不把关的。尽管“三审制”的规定和要求摆在那里,实际上却并没有完全层层把关。因此,许多选题看来很好的图书,印制出来却错误百出,以致不得不改版重印,或是报废,也有一些连最后一关也不严格把住,明明差错严重也任其推向市场。为什么会是这样?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思想认识故障。其中一种是认为,“把关”属于“思想禁锢”,当编辑的满可以潇洒飘逸些,任作者去文责自负,编辑不必多此一举;另一种是,除了有些明显的错字外,编辑思想上全然没有“警诫”线。你认为有问题的,他会觉得小题大作,不是问题,或是认为  相似文献   

6.
旧编辑浪语     
一、编辑这一行并不错编辑这一行,应该说是一种服务性行业。有些人瞧不起它,不愿意干;总觉得这为人作嫁,不若自己写些东西,当个作家或著作家为好。我想,一个编辑行有余力,则以作文,成为名家,是大好事,谁也不应该不赞成的。不过我觉得,不能成家,只当个编辑也不错。因为这第一,可以和读者交朋友;第二,有机会多读一点书。不用说别的,仅仅从个人着想,就有这么大好处。说和读者交朋友,并不是真正能和读者晤面,促膝谈心。以而是从一些读者的来信中,了解到他们的爱和恨,他们的忧愁和欢乐,他们的疑难、困苦和希望,感觉到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是相通的。虽然没有见  相似文献   

7.
好人老贾     
予生也晚,结识老贾,已在他退休前夕的那几年了.对他波澜壮阔的新闻生涯,当时并不深知.因此,觉得自己完全没有资格去写老贾,何况又是在<新闻记者>这个我素所敬重的专业刊物上.但编辑说,没有关系,我们是来纪念一个好人.  相似文献   

8.
李冬发 《声屏世界》2000,(11):39-39
潘匠德是丰城市广播电视局工程部一位普普通通的技术干部。年近花甲的他已在广播电视系统奋战了近三十个春秋,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无怨无悔地献给了他所钟爱的广播电视事业。从部队转业的潘匠德虽然没有惊人的话语,但是他却有一颗对党的广播电视事业无比热爱  相似文献   

9.
编辑稿件,要用细功夫 编稿,是编辑的一项日常性的基本工作。我觉得,精心编稿,要下细功夫。 我们手中的许多稿件,像璞一样,是玉和石的共生体。我们要剔除璞石中的石头部分,使之成为一块珍贵的玉,显露其夺目的光彩。即使遇到知名度相当高的名人的来稿,也同样需要琢璞。 有些名人,文兴一来,物我俱忘,信笔抒怀,行文难免有偏颇、不当之处。名人的文稿到了我们编辑手里,恐怕也得按照编辑工作的要求,该改的改,该删的删。其实,编辑这么做,既是对报纸负责,对读者负责,也是对作者、对名人的真正爱护。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的一天,当看到我的第一篇稿被刊登在驻地《奎屯晨报》上时,高兴的泪水顿时模糊了我的双眼,这可是我当新闻报道员4个多月以来取得的第一个成绩呀!高兴之余的我,看着这篇消息,同时不得不深思:为什么大体相同的稿子一个月前投去一点回音也没有,而这次却得到编辑的青睐?一天上午,《奎屯晨报》编辑部刘主任来我部为函授学员授课,他在收集我们学员写的新闻稿件时,给我们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事:“有一天,一个小伙子一次给我送了21篇稿件。我抱着对他负责的态度看了每一篇,虽说其中有几篇稿件的新闻价值不错,但都没有写精。我觉得这小伙子对新…  相似文献   

11.
从八十年代初,到本世纪末,大体上20年时间,编辑学研究走过了从小到大,从萌发到崛起的道路,也是任何一门新兴学科产生发展的必经之路。在这段时间里,讨论过的问题不少,具体有: 一、关于编辑有学无学的争论。编辑学提出之初,首先碰到的是有学无学之争。有人认为,编辑是术不是学,他们说:编辑工作几千年来,世代相传,都是师父教徒弟,编辑之学,未尝闻也;有的说,编辑编辑,剪剪贴贴,充其量是个编书匠,从未想过要往学术上靠;也有的说,当编辑的只要有基本知识,有一定文字功夫,就可以编书,何必要讲什么编  相似文献   

12.
对于工薪阶层来说,从“决算书”中读取必要的信息,可以把握公司的经营状况。然而,要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不少工薪族有这样的经历:阅读“决算书”还要先看专业书,看了专业书再看“决算书”,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宝岛增刊》总编辑松下光志,也是工薪阶层的成员之一。他编辑制作《就连我都觉得是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的决算书》,是把自身放在读者的位置上,从读者想读什么书的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13.
漏洞     
高兴 《档案管理》2007,(2):87-87
许多年前,有个求道的年轻人,为了获悉人生的道理,不辞辛劳,长年累月,跋山涉水到各地探访有道之士,寻求答案. 可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也求教了很多人,但他觉得自己一点收获都没有.这令他很失望,左思右想,也琢磨不出到底是什么原因.  相似文献   

14.
赞“涂涂抹抹”在知识和知识分子被贬斥的那些岁月里,编辑工作——一项与知识、知识分子紧密相关的工作——也遭到了池鱼之殃。把这项工作说成是剪剪贴贴者有之,视之为咬文嚼字者有之,贬之为文字匠者亦有之。更有甚者,曾经有过这样的顺口溜,说编辑的劳作不过是——“一杯茶,一支烟,涂涂抹抹又一天。”说来也真够绝的。虽说编辑工作人员,并非个个喜爱饮茶,也未必人人嗜好吸烟,但是,成日伏案握笔涂涂抹抹,则是一点  相似文献   

15.
张伯海经常被人称呼张司长。1987年新闻出版署成立时设置期刊管理司,他就从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调任首任司长。屈指算来,他离任也快十年了,期刊界不少人依然叫他张司长。到底是出于称呼官衔的从众心理,还是认同他为官一任,为期刊发展做了奉献,我没有一一细问。我知道,他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专事期刊管理的官员。从到北京印刷学院任教以来,我就喊他张老师。我曾喊他张先生,可以叫他张书记、张会长,觉得还是叫张老师好。记得初到学院办公楼去找他,我好几次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编辑作为一种古老的职业也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现代编辑不再是耐得住寂寞的"文字匠",也不再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幕后英雄.作为文化产品的设计者,他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为适应市场经济而形成的出版营销系统中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编辑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摄影学校的学生.这张照片摄于去年冬天,不经意间看到了这位老人,独自一人坐在街头,那种孤寂的情绪瞬间感染了我,也许当他坐在人来人往的路边时,才能体会到一点温暖,才能觉得有人在陪伴他.看过往的行人他又作何感想呢?在拍摄时我有意留出周围的空间,在画面上产生空旷的效果,来表现老人的形单影只.请老师帮我点评一下,  相似文献   

18.
谈谈编辑工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原同志原来约我来讲语言问题,我考虑以后,还是讲讲编辑工作。大概一个人干哪一行,就觉得哪一行不容易谈,因为我做语言工作,就觉得语言问题不大好谈。我也做过编辑工作,多少知道一点,因为只知道一点儿,所以胆子就比较大。正如有些书生喜欢谈兵,有些将军喜欢作诗,大概都是这样一种情况。我的编辑经验是这样,49年我在开明书店当编辑有一年时间,从78年《中国语文》复刊以来到现在,编了三年杂志。在开明书店实际上是在那儿编《文言读本》,没搞一般的编辑工作,所以经验不  相似文献   

19.
我的总结中没有编辑字数。因为我觉得,当代的编辑工作早已经越过了那个只讲字数的阶段了。就像中国举重队早已经不讲每天举起了多少公斤一样。编辑用脑四步走不久前,我与一位同事有次关于编辑工作的对话。他说,编辑是一件很辛苦的劳动云云。我说,是的,在某些阶段是,现在已经不是了。坦白地说,做  相似文献   

20.
扬长避短是一句老话。避短常常是扬长的一个前提条件。编辑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主要就是发现记者及其稿件的优长与短处,而更多的工作集中在挑错这一点上。在新闻工作中,人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在一线奔波惯了的记者,到编辑部里做一段时间的编辑工作,再回到采写业务中,常常会有较大的提高。因此,我觉得:通过编辑的眼睛来看记者工作易见的错误,能更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