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英汉文化差异,汉语“副职”的英译迄今为止还比较混乱。本文通过东西方文化对比总结出“副职”称谓词的搭配规律,并得出相应的“副职”英译法。  相似文献   

2.
“超级女生”的热播让“海选”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热门词汇。为了找到其较为恰当的英译,本文首先分析归纳了“海选”一词的内涵意义,其次比较了几种现存的译法,最后利用隐喻的翻译方法给出了其较为妥当的英译。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络语料的调查来证实作者对“中南”英译对应词的猜想。通过搜索引擎,调查了国内网络上“中南”一词的英译情况,同时选取了比较权威的英、美、澳等国的网站语料进行检索,结果验证了“south central”和“central south”的可接受性。虽然没有完全排除“central south”在一定范围内的使用事实,但是,从检索到的语料来看,“south central”的用法优于“central south”。  相似文献   

4.
杨蓓 《英语辅导》2010,(2):165-166
唐宋词的英译历来是翻译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从小处着手,以较多的实例,从译为“like”、译为“as”、译为“is”、译为“…the same”、省略不译等几个方面简要总结了“如”字在唐宋词翻译中的几种常见译法,旨在通过一个汉语常见宇的英译展现我国唐宋词的语言魅力,探讨翻译基本技巧在唐宋词英译中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5.
本探讨古代汉语中的指代性副词“相”、“见”的几种用法特点和“所”字的多种词。性,用法以及特别指示代词和动词,介词组成的词组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从“落花生”一词的起源谈起,探讨三音节词“落花生”向双音节词“花生”演变的历史过程,包括单用“落花生”、二共用以及常用“花生”三个阶段。章最后对“落花生”和“花生”二词的结构做了一点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仔细分析讨论了“(对)外宣(传)”一词的各个英语译文的优缺点,指出翻译术语词汇时,应选用具有较高正式程度的词语,使得译文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外宣翻译”的英译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罗慕士的《三国演义》英译本中,对“数合”的英译有多种形式。本文对罗慕士英译的《三国演义》中的“数合”一词的译文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该词译文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文学中“境界”一词非王国维先生首创,然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境界”一词确是独具韵致和深意。与严沧浪“兴趣”说以及阮亭之“神韵”说不同,王国维之“境界”实指词之特质,是词作者心灵本质的纯粹表露,是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真实显观。同时,词的“境界”还是评判词作优劣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0.
辛弃疾赋闲家居时期创作的词中,多次使用“懒”这一心理一情感意象。以唐宋词中的“懒”意象为参照,唐宋词中的“懒”意象包含三个层面:其一,表现慵懒无聊的美人情态,心理基础在“怨”;其二,表达逍遥闲散的生活姿态,心理基础在“倦”;其三,寄寓壮志难酬的孤愤情怀,心理基础在“愤”。其中前两类在唐宋词中比较普遍,第三类则为稼轩所特有。  相似文献   

11.
作为词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体”包含着“体裁”、“体制”、“风格”等多种含义。词学领域使用“体”以及与之相关的概念纷繁芜杂,这对于我们阅读词论词话有消极影响。因此,梳理“体”的内涵,有助于我们研究词论词话著作。  相似文献   

12.
"词"和"辞"     
“词”和“辞”有时可以通用,有时不可通用。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要细加区别。先说通用的情况。在意义上,“词”和“辞”是同义词。在上古时代,一般只说“辞”而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诸如“辞令”、“辞海”、“辞藻”、“辞章”、“言辞”、“托辞”、“遁辞”、“致辞”、“发刊辞”以及“辞典”中的“辞”,均可以通用为“词”。相应地,工于言辞的人,可叫做“辞人”或“词人”。成语“词不达意”和“辞不达意”也可相互通用。但是在用法方面,“词”和“辞”又各有习惯用法。如在“台词”、“誓词”、“歌词”中用“词…  相似文献   

13.
对于辛弃疾的“以为词”。学界至今意见分歧。这个命题是否成立,作为对辛弃疾词的审美评价有何涵蕴,在学理上应该还有进一步讨论的余地。本检阅了“以为词”说的来源和形成历史,以及在流交过程中所包含的意义;探讨了辛弃疾“以为词”的成因、艺术表现、“以为词”作为创作和批评标准的限度。结论是“以为词”的命题可以成立,但其含义是“把古手段寓之于词”,而不是“词合流”。  相似文献   

14.
朱靓微  张兴华 《海外英语》2022,(19):59-60+64
从“文化自信”的视角入手,结合不同译者专家关于唐宋词的英译版本,构建出使用形容词、副词、拟声词、固定短语、不定代词和动词对唐宋词中的叠词进行英译的六种翻译方法,为译好唐宋词提供借鉴,树立“文化自信”,促进中国诗词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通过考察“济”、“渡”两词与名词宾语的搭配变化,可以大致看出从上古到中古“济”、“渡”两词的替换关系以及两词在意义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16.
拼缀法构成的“月老族”一词具有中国特色,词典中尚无对应词,其它地方也无可参考的英译。从词语模的语义结构视角进行分析,借鉴英语中复合法、词缀法和缩略法三种构词方式,考证“月光族”和“啃老族”的英译,探讨“月老族”三种翻译形式以及该词语模和同类汉语新词的可行性英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学士”一词,早在我国周代就已出现了.但它始终没有学位的意义。直到清朝未年,由于受西方学位制度的影响“学士”一词才与学位联系起来。当时的清政府把西方学位制度中表学位中的一级“学士”一词的意义借用了过来,于是“学士”一词才有了表示学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去俗复雅”是歌词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词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纵观唐五代北宋词发展的基本走向,词的“雅化”演变进程,似一条红线贯穿于词史发展之始终。从词风大的转移角度着手,唐五代北宋词的“雅化”进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敦煌民间词至“花间”代言词;从“花间”代言词至化抒情词;从人抒情词至大晟典雅词。大晟词人以四个方面的作为昭示了“雅化”的业绩。同时,大晟词人也将北宋词人创作以自然感发为主,转变为“以思索安排为写作之推动力”,为南宋雅词作家确立“家法”。  相似文献   

19.
安敏 《现代语文》2006,(9):49-50
冯延巳作为五代时期的词人,他的词有着绮丽香艳的格调,清丽流转的语言,纤柔细腻的情绪。但是,冯延巳词在词史上的地位,在五代词中的出类拔萃并不在此,而是在其“堂庑特大”。本以干国维在《人问词话》中所评“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为切入点来探讨一下冯延巳的词“堂庑特大”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中医英译的疑难问题作了探讨,并将其归纳为:中医理论体系的独特性;中医术语的“一词多义”及“一词多译”;中医语言的文言文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