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清华精神     
◎八字校训民国三年冬(公元1914年),梁启超先生来清华演讲,以“君子”为题。其引述<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激励清华学子发愤图强。这次演讲不久后便化作了清华园里的一座石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便是清华的八字校训。◎三句箴言“耻不如人”清华建校之际,正是国人从天朝大梦中惊醒之时,清华人以中国科技与文明比不上西方发达国家为耻;以清华不如西方一  相似文献   

2.
建筑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具象的灵魂,是一段历史的承载者与见证者。光影流变,岁月轮转,百年清华穿过光阴的长廊,校园里的建筑也经历着旧貌新颜的变迁。由清华西门进入,漫步清华园,中式皇家园林、美式大学建筑、现代钢筋水泥逐一映入眼帘,将这座校园划分成三个区域,也承载了清华变迁的三个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3.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早期叫做清华学堂,是一所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办起的留美预备学校,建于一九一一年。因校址设在清华园,故命名为“清华学堂”。当时学校设高等科和中等科,学生在校共学习八年,“沿用美国高等初等各科教习,所有办法均照美国学堂”,相当于美国中学到大学一、二年级程度。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后,清华学堂改名清华学校,但校中一切照旧。一九二五年,清华学校增设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旧制高等科和中等科停止招生。一九二八年国民党政府接管后,改称“国立清华大学”。次年旧制全部结束。从一九一一年建校到一九二九年,共毕业留美预备生一千九百七十六人。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大学南迁,先在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临时大学”,随即又迁云南昆明,成立了“西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结束,清华大学于一九四六年秋回到北平。一九四八年十二月,清华园获得解放,投入了人民的怀抱。  相似文献   

4.
清华侦察记     
朱红杉  张冰  邱楚原 《大学生》2015,(Z1):54-57
话说一个月黑风高的雨天,一支名为“燕遗特工队”(全称“燕园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下属特工队”)的队伍从西门潜入清华大学,途经近春园、古月堂、清华八斋及照澜院等,到达二校门,打了一场“悄悄进村”的“解放隔壁侦查战”。2014年又是一个阴沉的雨天。北大青年的俺们仰慕“前辈”风采,决定重走当年革命路,一窥清华园。不想竟青出于蓝,开辟了又一条逛清华的新路线。  相似文献   

5.
据《北京晨报》报道,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东湖校区的新大门"撞脸"清华大学校门,该大门不论是建筑样式,还是建筑雕刻、色彩等细节上,都与清华大学"清华园"校门神似。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回应称,当初在校门设计时选择了欧式建筑,但没有想到会与清华大学校门一模一样。一声"没想到"显然不能解释与清华  相似文献   

6.
清华园以园林之胜,环境优美,大师云集而蜚声海内外。在众多的园林风景中,教授“三亭”铭刻了先师们的业绩,作为清华教师的代表,学生的楷模,为清华园的山水增光生色,实现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三亭”是清华大学校园里为纪念三位杰出教授朱自清、闻一多、吴晗而命名或建造的三座纪念亭,即自清亭、闻亭和晗亭。自清亭位于工字厅后“水木清华景区”荷花池之东畔,为一四角古式方亭,四周以石砖砌成矮墙为槛,槛外再配以清溪、翠竹以及玲珑之假山石,与周围四时变幻的自然景色相衬托,形成一种清幽、庄雅的自然氛围。它原是清华故园里的…  相似文献   

7.
杨国华 《大学生》2020,(1):48-49
有人问我:清华园哪里最美?这个问题有点难。每天在园子里行走,每天在朋友圈晒图,连续五个学期开设通识课"清华学",甚至被同学们戏称"清华园第一导游",我觉得清华园处处有美,各有千秋,很难排出顺序。于是我闭上眼睛,看看哪些景观浮现在脑海,结果想出了"十二景"。当然,"十二"并非确切数字,可大可小,只是"清华学"班级一般是十二个本科生,课程也是十二周,巧合而已。这"十二景"有高山仰止——王国维纪念碑,壮志凌云——西南联大纪念碑,万壑千岩——地质之角,浑然天成——景观石,巧夺天工——雕塑,争奇斗艳——植物,曲径通幽——园林,鸿图华构——建筑,桃李不言——老校门,群贤毕至——故居,庭院深深——胜因院和生生不息——校河。其中有些已为大家熟知,我不多说了,我重点介绍几处"秘境"。  相似文献   

8.
大师的失误     
2001年2月18日,清华大学90周年大庆前夕,季羡林先生满怀深情写下了《清新俊逸清华园》一文,回顾了当年入学考试的作文题.他说:"清华出的是《梦游清华园记》.因为清华离城远,所以借了北大北河沿三院作考场,学生基本上都没有到过清华园,仅仅凭借'清华园'这三个字,让自己的幻想腾飞驰骋,写出了妙或不妙的文章.我的幻想能力自谓差堪自慰,大概分数不低,最终把我送进了清华园."……  相似文献   

9.
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其前身是1911年建立的清华学堂。建校9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也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代代校友对中  相似文献   

10.
被人们誉为“象牙宝塔”的高等学府,历来是思想巨人、学术泰斗的诞生之地。而中华百年,论学府之必举清华、北大为至尊;迢迢岁月,成名于清华园中、未名湖畔的饱学之士,也灿若星辰。然而,欲说秀中之秀、一代奇才者,当推本栏推出的“清华北大四才子”。他们是清华、北大永不熄灭的火种,是清华、北大永存的灵魂。他们以超凡的才情、丰厚的学术建树和高尚的人格力量在清华、北大这莘莘学子魂牵梦萦、负笈求学的圣地留下了他们伟岸的身姿!  相似文献   

11.
中外闻名的清华大学为什么以“清华”来命名呢?那是因为该大学所在地原为清代的皇家园林——“清华园”,所以就以园名作为大学名了。“清华园”之名乃清代咸丰皇帝所赐。清华园原址为康熙年间所修的熙春园的一部分。在道光年间,原来的熙春园被分成东西两个部分,西边的园子被起名“迎春园”,东边的园子仍名为“熙春园”。咸丰皇帝登基之后,就将东边的熙春园改名清华园了。  相似文献   

12.
“人才是怎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不是教室里教养出来的,人才是大师所物化的一种环境熏陶出来的。”季羡林这样说,他著文回忆道:每次回到清华园,就像回到我母亲的身边,内心深处油然起幸福之感。在清华的四年生活,是我一生中最难忘、最愉快的四年。清华园像一首美丽的诗,它永远占据着我的心灵。清华园何以在季羡林心中有如此魅力,清华园的文化使然。  相似文献   

13.
一、留学规模 清华大学(包括前期的清华学堂和清华学校)早期的留学规模,单是建校前三年(1909一1911,俗称“史前期”)就派出各类留学生近200名。1911年建校后,所有毕业生全部派出留学。截至1929年,所谓“留美预备部”结束时,共派  相似文献   

14.
2001年4月 29日,是所有清华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清华大学度过了她90岁的生日。今天,时间已带走了校庆的喜庆氛围,校友的音容笑貌却长留在春天的清华园,与母校一起历经新世纪春夏秋冬的更替,沧海桑田的变化。 无论时序怎样变换,有一个不争的事实不能也不会改变:清华的“根”在中国,清华人的“根”在中国。摊开清华90年的历史长卷,历历在目的是清华人与祖国一起“自强不息”的身影,传播世间影响世人的是清华人“厚德载物”的风范,演绎着中国不同时代背景下清华的校风、学风及其精神内涵。清华成立以来,清华学子的心…  相似文献   

15.
<正>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国学大师,他清华毕业,北大执教,一生与这两座高等学府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读过先生的《此情可待成追忆》一书后,了解到先生有深厚的清华缘与北大情。这本《此情可待成追忆》,所选既有季羡林先生耄耋之年对清华的怀旧之文,也有在北大几十年的赤子之心与殷殷深情。其中有深情回忆、有客观评价、有热情赞扬,还有以日记形式,记录的自己在这两座学府中的人生印迹。书中文字再现了季先生青年时期的清华教育氛围,对清华园的真切描述,是季先生"最具体的生命痕迹的记录"。而对北大的回忆性散文,以及赞美北大的杂文、随笔、序跋等评价性文章,笔触所及,无不体现季先生  相似文献   

16.
早期的清华园里,不仅拜访女生受到很多限制,就连看小说也在禁止之列。小说被认为是“闲书”,学校怕青年人看了以后思想上会出乱子。曾在清华学习生活了八年的梁实秋先生在其《清华八年》中写道:  相似文献   

17.
感受清华     
清晨。清华路早已被慕名远道来清华的参观者围得水泄不通。“清华园”这个标志性的建筑赫然在眼前,但它是那么遥远,遥远得有点不真实;它又是那么真实,真实得让我感受得到它的心跳。我正了正衣襟,深呼吸,迈入了清华校园。漫步在绿树成阴的小道上,随处可见行色匆匆的背影,各个不同时期的建筑自然形成各具风格的建筑群落,围墙上布满了郁郁葱葱的爬山虎,莫非它们也想登高领略清华的风光?清一色的苍绿,透出一种饱经风霜的踏实与深沉。美丽的东西都应是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吧?正如眼下安静祥和的清华校园展现了真正的内敛含蓄的气质,联想到清华大学九…  相似文献   

18.
邹汉明 《课外阅读》2012,(20):46-47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1931年12月,梅贻琦就任清华大学校长。就职典礼上,他提出了这一深刻见解。六年半之后的1937年7月7日子夜,清华园里,荷塘月色正浓,郁振镛等清华  相似文献   

19.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精神,亦是清华附中的校训。清华附中东依美丽的清华园,西临著名的圆明园,90年的历史让清华附中累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世界著名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20.
梅贻琦与清华大学●清华大学黄延复一、“生斯长斯吾爱吾庐”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本世纪初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创办的一所“游美预备学校”。初建时名“清华学堂”,是因校址设在清室遗园清华园而得名。辛亥革命后改名“清华学校”。由于她有“庚子赔款”这个历史背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