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5 毫秒
1.
袁晓英 《上海教育》2013,(22):58-61
通过引领课程改革、研究课程建设、盘活课程资源、指导教师发展、服务基层学校、优化内部机构、整合多方力量,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构建了区域课程领导、运作、推进、评估以及培训保障机制,在区域课程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俞本山 《现代教学》2012,(Z1):55-56
校本研修作为一项在学校开展的教学研究和进修制度,对于现代学校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当前,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开展校本研修面临的问题是:校本研修如何根植于教师文化土壤?区域管理如何引导学校由制度规范层向专业自觉层面转向?问题的解决需要明确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在校本研修中的角色定位。近五年来,我区教师进修学院承担了推手、助手、联手的角色,从制度设计、行为校正和实践体验三个阶段推进校本研修。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学》2011,(7):95-95
新课改提出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体制,这使得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课程执行者,他们相应地承担起课程变革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成为课程的领导者。对于如何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我校的策略是: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基础上,关注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关注三类课程建设中的薄弱点,关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难点,以课题研究为途径,通过学习实践转变教师课程观念,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引领教师成为课程领导者。  相似文献   

4.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们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教育方式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本文依托学校微信平台上的十个微课程,从"转变教育理念:从机械灌输走向实践体验""转变教育对象:从关注个别走向面向全体""转变教育角色:从教师权威走向能者为师""转变教育内容:从知识技能走向创新思维""转变教育方式:从专制管理走向民主参与""转变教育阵地:从单一课堂走向多元情境""转变教育策略:从经验传授走向研究发现"七个方面去思考、发现教师行为的变化,以求更好地提升教师课程的执行力。通过课程建设不断改进、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努力提高学习力、研究力、反思力,从而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加温暖的情感关怀,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校本课程发展是一个由"回应"走向"自觉"的过程。从思想理论、知识伦理、课程实践三个方面来考察校本课程发展之源中的"回应"之由,校本课程发展在理论层面、实践层面与发展层面上理应做出"回应","回应"为后来的"自觉"集聚能量,人员因素、学校文化与支持系统支撑起了"自觉"的基础。由"回应"走向"自觉"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从而实现校本课程发展提升理论、推进实践与文化再生。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课程改革过程中,加强选修课程建设能够充分彰显学校特色,实现个性化教育。高中数学校本课程更加注重教学实践过程,有助于推动数学教学的良性发展,并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教学水平。本文从不同的层面提出了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建设的相关对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有利于高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第9期我们报道了江苏太仓转变课改思路,着力打造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做法和经验。在县域层面他们如何实现从课程管理向课程领导的转变?如何通过开设校本课程,提升学生的课程意识?本期我们继续聚焦江苏太仓在课程领导力建设上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隐性课程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隐性课程是师范院校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院校应该从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师范院校教师素养两个层面开发隐性课程,以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教育效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9.
课程建设是学校的核心力和竞争力,校长只有具备强有力的课程领导力,才能保证课程改革健康全面地推进。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体现在有能力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性实施国家课程计划,开发和整合教育资源建设校本课程,并做好学校课程实施以及组织学校课程实践的决策、引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隐性课程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隐性课程是师范院校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院校应该从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师范院校教师素养两个层面开发隐性课程,以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教育效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围绕实现虹口区由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的历史性跨越,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区教育局中教科、区域内基层学校紧密联手,在全区中学课程改革实践中,有效地采用了以项目实施推进课程改革的工作策略,通过健全观察问题、提炼价值、明确主  相似文献   

12.
王惠莉 《现代教学》2014,(12):40-41
为了加强和推进上海市小学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于2013年联合举办了上海市小学阶段校本课程的展示活动,虹口区教育局组织区域内的小学积极参与上海市校本课程的展示活动,并得到领导、同行和教师的肯定。为了更好地推进区域小学校本课程的建设,从2014年起,虹口区教育局和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对参与展评的86个校本课程进行了评审。  相似文献   

13.
王银燕 《教书育人》2013,(23):25-26
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指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团队在明确的课程思想指导下,通过制订和实施学校课程计划,调控课程管理行为,实现课程目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力。校长不断完善自己的课程专业素养,主动融人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带领教师团队,围绕课堂教学进行上课、听课和评课的研究,是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校本化课程建设包括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两个方面,它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一种教育追求。校本化课程建设的实质是学校课程文化的确立与转换,以及学校文化的重建和教师文化的革新。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在《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中申报了子课题《黄浦区中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并立项研究。本课题以建设优质特色课程资源的共享机制为重点,综合开发和利用本区特色课程资源,在实践研究中创新,完善学校的课程体系,通过资源共享实现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多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领导力是领导者为实现共同理想或目标而影响和改变群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能力;课程领导力是以校长为核心的课程团队为提升学校课程品质,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规划、执行、建设和评价的能力。笔者认为,目前校长课程领导力在实践层面上还存在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差距,如执行课程计划严肃性不够,课程资源整合与开发乏力,课程管理与目标不相匹配,评价教师专业发展与课改理念相悖,课程质量评价方法简单化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指教师在课程规划、资源建设、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规划力、整合力、开发力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是学校领导文化转性的标志;是课程实施从忠实取向走向创生取向的标志。课程文化是教师课程领导力的重要追求。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相似文献   

18.
马骉  孙磊 《现代教学》2011,(7):46-48
近年来,围绕实现虹口区由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的历史性跨越,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区教育局中教科、区域内基层学校紧密联手,在全区中学课程改革实践中,有效地采用了以项目实施推进课程改革的工作策略,通过健全“观察问题、提炼价值、明确主题、组建团队、编制文本、组织论证、形成项目、开展研究、全程跟踪、绩效评估”的工作程序,努力做到以项目引领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指教师在课程规划、资源建设、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规划力、整合力、开发力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是学校领导文化转性的标志;是课程实施从忠实取向走向创生取向的标志。课程文化是教师课程领导力的重要追求。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相似文献   

20.
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地方性、特色性等课程的开发,实现课程决策民主化。国家在作课程计划时应该把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强调学校、地方一级的课程的运作,主张学校的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等参与课程的决策。校本课程开发是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