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香扬 《成才之路》2010,(16):74-75
单四嫂、祥林嫂、爱姑、子君是鲁迅塑造的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女性,小说对女性形象“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揭示了造成妇女悲剧命运的封建社会制度的罪恶。鲁迅把“妇女解放”这个问题放在社会解放这个社会思想大课题来进行探索的,即社会解放了,妇女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  相似文献   

2.
从鲁迅先生的小说、杂文、书信及其与朱安、许广平的关系等方面透视了作为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的鲁迅的妇女观.既探讨了鲁迅妇女观中诸如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在于封建礼教及私有制的社会制度,妇女解放首先应争取的是经济的解放,妇女解放了社会也就解放了自己等闪耀真理光辉的思想;也论及了鲁迅妇女观中的某些局限,并进一步探寻了鲁迅妇女观与其世界观的必然联系,以及妇女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在其作品塑造了众多封建社会的妇女形象,通过描写她们一生悲惨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的种种罪恶,愤怒地控诉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鲁迅在同情她们的命运,关注她们的生活有的同时,也为她们的解放道路作了深层次的探索。本文着重剖析鲁迅作品《明天》《、祝福》、《离婚》和《伤逝》中的妇女形象,从而探索鲁迅对中国妇女解放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的许多小说,就是以妇女们被迫害问题为突破口解剖中国社会,解剖它的基本组成细胞--家庭,从而探索中国社会妇女解放的道路。在探索中,他把中国妇女的解放斗争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把解放妇女和反对整个封建社会制度联系在一起,在“哀其不幸”的同时,又“怒其不争”。他深刻剖析了中国妇女的劣根性,批判了中国妇女的奴性思想,总结概括了她们的挣扎--不幸的人生历程、毁灭的悲惨命运。帮助她们寻找出路,从而争取精神上的彻底解放。  相似文献   

5.
鲁迅从"立人"观点出发,一直关注着妇女解放和妇女命运,并一生都在探寻使妇女获得真正解放的出路。他的前期作品主要描写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压迫下妇女们的悲苦命运,表达出作者的深切同情;后期作品则更多涉及到十里洋场里妇女的市侩化现象,并对她们的堕落和市侩化予以揭露和批判。鲁迅在看到金钱和社会对妇女腐蚀的同时,也看到她们自身精神上的弱点。鲁迅前期小说《祝福》、后期杂文《阿金》则鲜明地反映了鲁迅发展着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鲁迅代表作中祥林嫂、单四嫂、爱姑、子君这几个妇女典型形象的分析.剖析鲁迅对封建社会妇女境遇的解读,以及鲁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从鲁迅作品看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儿童教育方面,鲁迅有许多科学而精辟的见解。针对封建社会压抑儿童、摧残儿童的旧教育体系,鲁迅从儿童自身特点出发,在创作和评论中,提出了许多使儿童健康成长,成为解放的人的新思想。  相似文献   

8.
妇女问题,是关系社会文明的重要问题.鲁迅作为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始终以抨击旧势力,揭露社会中的黑暗现象为己任.他的笔端时时触及社会现实,贯穿着始终如一的革命的民主主义的人文精神.尤其是对生活在封建社会最底层、最易被伤害、被侮辱的中国妇女,鲁迅给予极大的关注和同情.  相似文献   

9.
二、鲁迅的政治观点从鲁迅一系列观点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了解他在学术上多方面的探求,都是为祖国的解放、人民的自由和幸福这一伟大的目的服务的。在鲁迅进行社会活动的三十年间,他的政治观点一直是沿着上升的路线发展着,而且曾经发生过质的变化——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跃进。鲁迅开始社会活动,便以一个封建社会的叛逆投入了清末的革命浪潮。他是辛亥革命启蒙和发动的参加者,在政治上他是拥护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的。但是,在思想上他却和一般资产阶级有一定的距  相似文献   

10.
妇女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妇女在社会生活中是否获得自由、民主、平等的权利,是衡量社会解放与否的标志。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妇女,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受着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的残酷压迫。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在《关于妇女解放》中指出:"解放了社会,也就解放了自己"。妇女真正彻底的解放必须是在整个社会变革之后,必须把妇女解放同社会革命融为一体,必须把个性解放与社会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回溯鲁迅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命运,分析其人物悲惨命运形成的本质因素和社会环境,能够更为清晰地理清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命运把控力与驱动力,为当代社会提供参考与借鉴。为此,以鲁迅先生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四部作品《明天》《祝福》《伤逝》《离婚》为原本,分析女性人物悲惨命运的始末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从鲁迅创作的历史溯源和时代背景出发,运用巴赫金“对话主义”的观点,分析了鲁迅小说的话语。鲁迅通过对封建社会本质的透视以及对人物生存空间和命运的展示,表达了反抗精神和启蒙思想。  相似文献   

13.
鲁迅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中最出彩的是乡村寡妇。她们是鲁迅观察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透视点,也是后人研究鲁迅妇女观的恰当切入点。鲁迅对乡村寡妇形象的深度刻画展现了其对妇女解放、社会变革以及知识分子命运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和认知。在鲁迅看来,强大的经济实力才是妇女走向解放、知识分子实现启蒙、中华民族立足世界的根基和资本。  相似文献   

14.
母性、女儿性,妻性是女性作为母亲,女儿和妻子所特有的属性,这是女性作为女性的人格的基本构成,但中国封建时代的女性却以“无妻性”为其人格特征,因为在以尹子为中心的文明朝代,女性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历史性地失落了”,因而,妇女的解放、女性正常妻性的恢复,并非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妇女解放问题,而是一个远为复杂的社会解放问题。本文以鲁迅杂文中的一些观点为根本依据,对鲁迅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无妻性及其相关问题作了比较透辟的阐发。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鲁迅先生一生所写的小说数量不多,但其作品思想的深刻性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就是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尤其是表现妇女主题的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典型的妇女形象,多角度地反映了旧中国劳动妇女在政治上、经济上受到的深重压迫,特别是思想和精神上受到的毒害,集中反映了“五四”人性解放的思想,而又把对妇女命运的思考与中国社会解放的思考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喊出了“五四”时代的最强音。今天我们重新审视鲁迅先生这方面的作品,也是对近年来思想文化界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对…  相似文献   

16.
女性的生活和命运,一直是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妇女在社会中是否获得自由、民主、平等权利,是衡量社会解放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中国封建社会,妇女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的,她们深受着族权、父权、夫权、神权的束缚和压迫,她们所受的苦难是最深重的。作为革命民主主义的启蒙思想家和伟大的反封建战士,  相似文献   

17.
鲁迅在他的小说《呐喊》、《彷徨》中,创造了一个他那个时代的相对完整的女性世界,其中鲁迅寄寓了对中国妇女的深切同情,挖掘她们被扭曲、被践踏的根源,适当地批判她们的历史弱点,并执著地为她们的解放寻找出路。正是在关注妇女、写妇女的角度,鲁迅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鲁迅小说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以其文化批判和经济审视而极具深刻性。  相似文献   

18.
鲁迅对儿童教育有着深邃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其思想已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从把儿童的教育目的与整个社会的命运相关联,进而提出培养新人、改革儿童读物和完全解放儿童等观点与思路。反观我们当前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鲁迅儿童教育思想所具有的真知灼见仍具有借鉴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毕金林 《阅读与鉴赏》2007,(9):44-46,62
妇女解放是衡量社会进步和文明的一个标志和尺度。作为一位现代文学大家.鲁迅始终对处在封建社会最底层的那些被损害、被侮辱的中国妇女的悲惨遭遇和不幸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相似文献   

20.
在旧中国,鲁迅对于妇女解放出路问题的探索和为妇女解放而进行的深沉的韧性的战斗。揭示出:妇女解放的根本前提是整个社会的解放,只有整个社会解放了,妇女解放才能够真正地得以实现;妇女解放事业必须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相结合,革命妇女必须积极参加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妇女解放任重道远.必须进行“深沉的韧性的战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