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学异地,每到冬天便难熬,脚冷。裹在被子里至次日醒来,仍是冰的。买双棉鞋,穿一次灌一次雪,丢了;放热水袋,盖都旋不紧,脚没暖成倒湿了被子。心里有了烦恼,就想家,想母亲。  相似文献   

2.
玻璃丝结     
多么想见一次葵妹啊!上中学时,从村里到学校,要经过一条长长的小路,小路上满是圆圆的金黄的干草垛,白天被阳光晒得松松暖暖,傍晚气味格外香馨。那时候,我觉得我的家乡是最美的地方。但是,葵妹总对我提起另一个地方,那个叫白洋淀的水乡有碧绿的莲叶和银色的鱼。葵妹从小生长在水边,她哥哥得了肾炎,家里无力供她读高中,才让她来我们村跟着她小姨读书。她小姨的家境也不太好,葵妹放了学就忙着晒柿饼掰玉米。高一那年的冬天,北风格外地猛。每次上课前,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提起脚不停地跺。葵妹的脚跺得尤其厉害,她的棉鞋太旧了,不保暖。后来,大家…  相似文献   

3.
四年前的一个冬日,天气格外寒冷,路面早已被冰雪覆盖.下午放学,我回到家里,脱掉鞋,脚冻得通红.母亲马上烧水给我烫脚,我说: "妈妈,鞋打湿了,怎么办呀?"母亲"嗯"了一声,再没说话.晚上,村里的电线被风吹断了,停电了,母亲安顿我早早睡下.半夜,寒风敲窗的声音把我吵醒了,我发现母亲正坐在床沿,对着一盏煤油灯,拿着针线"哧哧"地缝着,她是在为我赶做一双棉鞋.此时,躺在暖和的被窝里的我,不禁鼻子一酸,流泪了.  相似文献   

4.
母亲知道     
并非一切有孩子的女人都是母亲。你可以从一个女人锐利的目光里辨别出她是不是一个真正的母亲。一个母亲总是知道她孩子的一切事情,而且绝对了如指掌。我就有这样一位母亲。我从不能向她隐瞒任何事情。那时候我在邻居家大嚼巧克力蛋糕,回家的时候母亲总会瞥我一眼,然后说:“我得告诉你多少遍不  相似文献   

5.
陈芳 《老年教育》2011,(1):33-33
小时候,每到冬天来临之际,天气还没有变冷,母亲就开始忙着为我做棉鞋。  相似文献   

6.
家乡的冬天     
<正>天,黑得越来越早了;风,渐渐有了些凉意。我知道,冬天就要来了。家乡的冬天总是悄悄来临。一阵北风刮过,带来阵阵寒意。那时候,母亲总是把化肥袋子里的薄塑料拆下来,钉在房间里几扇窗户的窗棂上,用来阻挡外面肆虐的北风,屋里便温暖了许多。那时总感觉冬天的夜晚特别漫长,也特别寒冷——皖北的农村不像东北地区一到冬天就烧炕,屋里很暖和。  相似文献   

7.
送棉靴     
一到冬天,奶奶就要给在外教书的爷爷做棉鞋。奶奶说:自己做的棉鞋穿着舒坦。今年刚入冬,奶奶就打算到集市上去买布料,我说:奶奶,您做的棉鞋虽然好,但是遇到下雨和落雪容易湿,就没法穿了,不  相似文献   

8.
棉鞋     
又是寒冬,每逢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母亲在我儿时做的一双棉鞋。虽然棉鞋早已不复存在,但母亲为我做棉鞋的情景却历历在目,它刻在时间的年轮里,印在我灵魂的深处。  相似文献   

9.
每到夏天的清晨,我家院子里就开满了南瓜花,一大片一大片,金灿灿的。母亲一见到金黄的南瓜花,就会哆嗦着嘴唇说:“那时候,我好糊涂啊……”这里面有一段令人难忘的故事。我长到9岁,就跟母亲下地干农活。每逢暑期开学,看到儿时的伙伴背起书包走进学校,我就眼馋得在家里整天哭闹。母亲拗不过,就带着我到邻村丁校长家里打探消息。丁校长以前是位私塾先生,心地特善良。母亲把我领到丁校长家,丁校长一见了我们娘儿俩便责怪起母亲来:“你……今年再不上学,就要超龄了!”母亲没有吱声,但眼圈却红了。其实哪能怪母亲呀,我父亲去世早,母亲终年为一天…  相似文献   

10.
暖冬     
儿时,母亲经常打孩子,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很实在地打。但到了冬天,我们姐弟犯了再大的错,她都忍着。冬天里哭泣,泪流下来,挂在脸上,寒风一吹,脸上皮肤容易皴裂,又痒又痛,这是不是母亲不打孩子的理由?母亲没说,她只是说:“天又冷,心又寒,  相似文献   

11.
正什么时候在鞋子里发现它的?是那个银妆素裹的雪天。那时,它正瑟瑟发抖地蜷缩在我的棉鞋里——它实在是冻坏了。它是一只迷你象,咖啡色。它告诉我,它的名字叫Coffee。再见它时是一个夜晚。它背着干粮,来到了我的帐篷里。它在我的棉鞋里过了夜,大清早跳出来,拉拉我的裤腿,我低下头,发现它正站在我的脚旁。那时,我正在一片野生象群居住的丛林里考察。作为一个动物学家,研  相似文献   

12.
我8岁才上学。那时候,我们家住在一座高山顶上,离学校很远。为此,我每天很早就得起床。穿衣洗漱然后吃早饭,一切完毕之后,母亲递给我一个用酒瓶做的灯盏。她看着我背好书包说:  相似文献   

13.
花生的味道     
余显斌 《高中生》2011,(10):29-30
母亲睡在床上,头发散乱,脸色蜡黄,如一盏即将熬干的灯,风一吹,就会熄灭。母亲得的什么病,至今我们也没弄清。母亲是在一个冬天生病的。那时候,队里种了一块花生,挖过之后,地空在那儿。花生地里,花生一般是很难挖尽的,于是,母亲就想去翻捡一点,当然不能白天去,母亲就选择了晚上。  相似文献   

14.
那时候我在乡村小学教书。农村的孩子都起得早,早早就到了学校。尤其是冬天,从第一批学生到校到上第一节课,其间大约有一个多小时。这段时间一般没什么安排,学生来了就读书,全都大声地读,书声朗朗,这应该是农村学校的一个特色了。学校的课程表上,每天头一项全都是两个字——早读。  相似文献   

15.
那时候我在乡村小学校教书。农村的孩子都起得早,早早就到了学校。尤其是冬天,从学生到校到上第一节课,中间大约有一个多小时。这段时间一般也没什么安排,来了就读书,全都大声地读,真可谓“书声朗朗”,这应该是农村学校的一个“特色”了。班上每天的课程表上,头一项全都是两个字——“早读”。  相似文献   

16.
1997年冬天,一位只有5岁的小男孩每天都在一所学校的栅栏外看学生嬉笑玩耍.那个孩子很脏,手、脚、耳朵都冻了.在这所学校当音乐老师的尚晶莹觉得小男孩很可怜,便给他买来了棉鞋、棉袄、棉手套、棉围脖.小男孩对她充满了感激.他每天都去学校看她.尚晶莹每天背着手风琴走出教室时,他就在远处喊:尚老师,尚老师.每天有什么好吃的尚晶莹都给他拿一点.有一天,小男孩趁保安不注意溜进学校,到教研室找尚晶莹,当时她正在上课.等尚晶莹下课时小男孩仍然站在外面等她,脸冻得通红.他从棉袄里面掏出一个鸡蛋说:"这是别人给我的,我没舍得吃给你拿来了.  相似文献   

17.
正一九七四年冬天一个大雪茫茫的傍晚,村子里的锣鼓队、秧歌队都在小学校里等待着,有人还用树枝缠布再浇上油做了许多火把。在这个洁白的雪的日子里,我预感到一场轰轰烈烈的大事就要降临到我的生活中来了。啊,村子里要驻兵了!娘把我家的里里外外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甚至连炕席都擦得光亮。她还烧了一大锅水,说要给解放军泡脚。  相似文献   

18.
周华诚  张小玲 《高中生》2011,(31):22-23
说不冷不冷,也就不冷了小时候,每年冬天都要下好大的雪,铺得漫山遍野。为了让家里养的两头猪能在年前卖个好价钱,母亲每天都要把猪喂得饱饱的。母亲每天都会到白雪覆盖的地里去砍一担白菜回来。有一次我跟母亲到地里去,空旷的野地里北风呼啸,刮得人裸露的皮肤生疼。我们从雪层下扒出白菜,只一下两下,我的手就冷得刺  相似文献   

19.
背道兄弟     
那时候,我在杭州郊野一个山沟沟里的一家冶炼厂,每月拿198元工资。而那时老钮的工资已经是1000元了。那年冬天,老钮穿着一件黄色的皮衣来看我,他说那皮衣要1000多元,我摸了摸,这皮衣就  相似文献   

20.
想起童年,我总会想起一座阁楼,想起阁楼上的那双眼睛。那双眼睛是父亲的。那时候,我才6岁。我们全家住在离父亲任教的学校只有一墙之隔的一个小庭院里。因为母亲在离家很远的一家钢厂上班,和我们在一起的日子很少,照顾我们兄弟的担子全落在父亲身上。父亲是一个在当地口碑极好的教师,尽管当时他的课不是很多,但他从不轻易把我们带到学校去。“学校是学生读书的地方,小孩子一去就闹喳喳的,像什么话!?”他总是这样说。但他一走,我们兄弟的照看就成问题。记得那时我家庭院附近还有一口终年都溢满了水的井,母亲特别担心我们到井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