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为奴化中国人民,实现其灭亡中国的野心,利用伪政权在中国沦陷区实施奴化教育:一方面摧毁沦陷区原有的学校,阻碍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设立教育行政机构,建立学校和社会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日伪在沦陷区所推行的奴化教育,使中国沦陷区的教育事业蒙受了沉重的打击,也对学校学生及社会民众心理、思想和感情产生了重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期间,日伪在沦陷区开办教育的目的是妄图从根本上和长远上永久控制中国,其险恶用心可以从其实施的教育的体系、课程设置、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从中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这种教育带有浓厚的侵略性和奴化性。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日伪政权实施的殖民主义统治,给山东沦陷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其间所推行的奴化教育后果也十分严重。本文对山东沦陷区的奴化教育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对青少年及广大民众实施文化渗透及精神毒害的事实,并热情讴歌沦陷区民众反抗或抵制目伪奴化教育的爱国行动。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期间,日伪在沦陷区开办教育的目的是妄图从根本上永久控制中国.其主观动机可以从实施奴化教育的控制、理念及思想根源等方面进行探讨。从中能更清楚地揭示这种教育所带有的浓厚的殖民主义特征及其毒害性。  相似文献   

5.
日军侵晋以来,对全省社会文化生态进行疯狂的破坏和恶意重建。一方面破坏山西各地的文化教育机构、教学设施、文物古迹;另一方面在沦陷区学校推行奴化教育,采用卑劣伎俩、利用一切时机对陷区百姓进行愚化、奴化宣传。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当局在华北沦陷区迅速建立起严密的新闻统制系统,提出了一整套新闻统制的政策策略,严密控制新闻宣传煤体,为其殖民统治服务。日伪在华北沦陷区的新闻统制具有严密性、严酷性和欺骗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日伪政权实施的殖民主义统治,给河北沦陷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其间所推行的奴化教育,特别是对沦陷区内的中小学奴化教育严重毒害了青少年。  相似文献   

8.
为了灭亡中国,妄想把中国变为其永久奴役的殖民地,日寇侵华期间对其占领区实施了恶毒的奴化教育。对此,沦陷区广大爱国师生以铮铮铁骨和冷静头脑机智勇敢地与日伪的奴化教育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以对祖国的一片丹心和对中华民族的一腔热血铸就了我们的伟大国魂,最终使日伪的奴化教育彻底破产,这一光辉的历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相似文献   

9.
日本侵略者利用汉奸齐燮元建立的华北伪陆军军官学校,先后招收七期学生并施以奴化教育,为日伪培养2850名伪军官,成为伪华北治安军下级军官的养成所。  相似文献   

10.
日本侵华期间,日伪在河北沦陷区实施了彻底的奴化教育。教育行政制度和组织管理体现了日伪教育管理的奴化本质。伪教育行政机构及其教育行政制度将教育工作纳入殖民地教育的轨道,奴化教育管理体系及其配套措施将奴化教育落实到了实际的教育工作中。  相似文献   

11.
伪新民会是日军在华北组织的一个汉奸政治组织,其奴化宣传活动是日本侵略者同抗日力量之间"思想战"的主要形式,也是日本侵略者笼络欺骗中国人民最主要的手段。这种宣传活动的目的、内容完全服从于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指导方针及每个时期的中心意图,涉及战力增强宣传、激励民众"决战意识"宣传、强化"反共"宣传等内容,是全方位、多层次铺开的。伪新民会在华北沦陷区进行的奴化宣传虽曾起到过一定的作用,但最终并未取得"理想"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干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战争形势的迅猛发展及根据地的不断扩大,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了加强干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长期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中,我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广大干部的数量和素质都实现了空前的飞跃。这一时期干部教育具有如下特点及启示:领导高度重视是前提;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是根本;理论联系实际是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大肆进行文化思想的侵略,贯彻奴化教育.为了 粉碎日本的阴谋,华北抗日根据地展开了教育战线的对敌斗争和建设.教育在开辟、扩大、巩固和发展根据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和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由于蒋介石实行消灭异已的政策,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和国民党中央一直存在着矛盾、分裂和斗争,芦沟桥事变后,蒋介石被迫抗战,国民党中央和各地实力派不得不在“共赴国难”的口号下结束对抗,合作御侮。然而蒋介石集团消灭异已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实力派抗日作用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的西北开发与民众意识的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战争时期 ,国民政府对西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 ,它不仅促进了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同时也促进了民众意识的提升 :社会风气空前开化 ,科教意识有了明显增强 ,特别是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空前强化。民众意识的进步和向近代化迈进 ,为西北地区的社会进步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抗战需要,国民政府适时对国家中等教育政策进行调整,颁行了一系列关于战时中等教育的法令、法规,这对战时人才培养、力量动员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结这一时期国民政府中等教育政策的经验得失,无疑会对当今和平环境下的教育工作提供多元的历史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都在沦陷区开展游击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军队挑起国共磨擦。国共磨擦是国民党军事限共的主要形式。国民党的限共磨擦并未达到目的,反而加速了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失败。  相似文献   

18.
抗战爆发后,中共根据新时期的战争特点,及时地作出了由运动战向游击战转变的战略决策。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华北地区兴起了汹涌澎湃的抗日游击战争。重创了敌军,建立了许多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永安是抗战时期福建省政府的所在地,当时许多思想文化界的名人云集于此,使得永安抗战进步文化闻名海内外。近年来,福建永安抗战文化吸引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相对桂林、重庆地区的抗战文化研究而言,仍存在内容不够丰富、资料不够充足、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等方面的问题,学术界对永安抗战文化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