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政党的价值追求是一个庞大体系,包括工具价值和目标价值,具有层次性。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不仅体现在浅层次的应然的政党宗旨、路线、方针、政策之上,而且渗透在深层次的实然的政党文化之中。通过建构、认识政党文化的新三维结构——组织结构、活动过程和政策倾向,从新的视角认识和定位实然的政党文化内涵,探究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结构、活动过程和政策倾向与价值追求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价值追求是在一定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人们内在的知、情、意、行等心理诸要素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辩证运动过程,是价值观内化与外化的统一。深化价值认知、升华价值情感、强化价值意志和拓展价值践行,推动人民群众的价值认知、价值情感、价值意志和价值践行四个要素均衡协调持续发展,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人民群众自觉追求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虚拟人际互动作为现实人际互动在虚拟空间的拓展和延伸,不仅带有现实人际互动的价值属性,更具有以技术、无界等为特征的虚拟空间独有的价值属性,与现实人际互动有着较为显性的区别。文章提出虚拟人际互动的创新生存方式、提升自我认同感、加强主体教育、拓展交往场域等价值属性,以期实现基础要素、动力要素、持久要素和时空要素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4.
价值追求是对一定价值目标的执著向往并力图达到此目标的强烈驱动倾向。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追求对新农村的构建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新农民、新生活、新管理、新风尚、新环境是新农村建设应有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5.
走向实践,已成为当前研究领域一种普遍的的价值追求。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要在实践中定位自身价值的学科,职业教育尤其强调从实践角度判定某种理论的价值,或直接关涉教育实践中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与其他学科类似,职教领域有关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认识与反思也经历了不同  相似文献   

6.
明晰博士研究生教育的价值追求对博士研究生而言至关重要.当前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存在普遍的价值困惑:心理困惑、创造力困惑、交往困惑、道德困惑.而有限的原创性、身份的制约性、研究的孤立性、治学的功利性是导致博士研究生教育的价值困惑之原因.进而提出博士研究生教育的价值追求在于博士研究生应认清研究的局限性并一直努力,使理论研究融入生活实践与交往,树立研究的责任感与社会使命感.  相似文献   

7.
教师科研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教师科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影响着教师科研的发展方向。作为教育者必须清晰和理解教师教育科研的本真价值所在,并为实现这种价值而积极行动,人性化的学校管理、必要的制度保障、和谐的人际关系、宽松的专业生活等内容充实和丰富了学校文化内涵,也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科研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8.
李爽 《华章》2012,(31)
刑法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中的每一个学派都有其自身对刑法的原则、目的、价值的认识,这种认识既有相互融合的,也有相互冲突的,这也正是推动刑法不断进步的动力.而对于刑法的价值追求是什么,似乎很复杂,人权?正义?自由?公平?还是其他,矛盾的存在正是我们进行讨论的前提,任何矛盾在对立的另一面都存在着统一,所以,笔者认为刑法的价值追求可以是多样的,但存在着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追求——自由,没有自由,人们便失去一切.  相似文献   

9.
农村教师应该重审自身的公共性质与文化责任,追求培养现代公民的教育目标与整合性文化价值取向,关照个体生命潜能与生活技能的教育内容,创新"知识-环境-反思"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农民与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最终从根本上体现农村教师之于农村的现代化意义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欣赏型德育就是通过价值引导,使学生在自由欣赏过程中实现道德自主建构。欣赏型德育是德育实践与理论的呼唤,其价值追求是培育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健全人格,其主要路径是在情境体验中激情、在价值判断中明理、在实践活动中导行。  相似文献   

11.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3.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地区”和“民族”性类目常常并列列出,归类时可以从有关相近相邻类目的内容划分中找出划分标准;分析主表中注释隐含的划分标准;分析类目包含的主要内容成分判断或参考一些相关类目规定的划分标准,来寻找到合理的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电影《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以直观的音像形式重现了古希腊的一场战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因素.影片在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的塑造及文化的内涵上,对原作既遵从、又疏离,使得作品从一部反映部落英雄战争的史诗,转向更为深邃的人性拷问,更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向;但如果仅凭影片去理解史诗,则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6.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中的“游”作为希望的载体,对于游者本身的意义,主要在于为师徒们提供了新生的机会,由此引起了师徒们身份的重构,并使他们融为一体。游的“流动性”与“滞”的因素相对举,以及作者对结局的淡化处理,揭示了“游”这个行动所产生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 house)是一部经典的意识流小说,它以完美与和谐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非凡的艺术功力.本文以<到灯塔去>为文本,提出了对"非个人化"手法在两个层次上的理解并探讨了伍尔夫如何娴熟的使用这一手法来揭示人物变化多端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许多研究者忽视了鲁迅写作《阿Q正传》时的思想观点和文艺观点,仅仅一般地根据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中关于农民问题的正确思想来解释阿Q的“革命”问题。事实上,阿Q的“革命”,不过是他的“精神胜利法”在客观环境发生变化后的另一种表现的形式而已。  相似文献   

20.
论“硬新闻”的“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硬新闻”写“软”,成为白热化的新闻竞争中非常重要的新闻业务问题。软化硬新闻,要把理论认识和新闻实践统一到党性与群众性相一致上来,找准党的要求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关键在于确立一个新而巧的新闻主题。硬新闻软化到位的标志,是广大读受看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