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0,(1):140-145
由于创作主体的文化身份所致,新移民作家哈金的小说创作始终具有东方主义的倾向。其短篇小说集《落地》不乏这种倾向,表现了中国内地移民在美国生活的各种面相。在小说叙事中,既有自我文化的呈现与东方主义的表露,也有对于西方文化的奉迎,中西融合的叙事手法在其文本中大量存在,同时,有关中国的记忆一直影响着哈金的创作。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为推崇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青少年文学作品中存在相当数量的中国元素。三类中国元素的描写在作品中大量出现:神话传说,包括中国历史上的传说故事和美国作家在此基础上的改写;美国的中国移民和美籍华裔;中国人的衣食住行,节日习俗等常见文化点。但中肯而平实的作品不多:很多作品存在中国元素明显与现实不符的问题,对中国文化的细节描述个体性、地域性太强;对当代中国和第三波移民的描写太少,而对这个关键历史时刻的沉默和话语权的缺失,从客观上也给那些描写回忆与想象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的作品让了路。中国元素对美国作家而言,写起来要么非常沉重,要么就流于浅薄浮泛。  相似文献   

3.
下南洋     
<正>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涉足南洋岛国?以当时的航海技术,人们是驾着怎样的船只经过怎样的航线,来到南洋?是什么推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离乡背井、不畏艰难、远涉重洋?从汉朝到明清时期,每当新老政权交替之时,不堪战乱的百姓与没落的权贵都会纷纷移居海外。由于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这种漂洋过海到南洋谋生的移民浪潮史称"下南洋"。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是以中国为参  相似文献   

4.
后殖民主义理论产生于二战之后,是一种多元化理论,主要研究殖民时期之"后",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文化话语权力关系。其中,赛义德的"东方主义"则概括地表述了西方世界和东方世界的后殖民关系。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也对华裔美国人"他者"身份进行了探讨,而且她在作品中,为了迎合西方人的阅读习惯,大量地描写了中国的陋习,体现了她的"东方主义"的观点。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入手,探讨《喜福会》中所体现出来的华裔的"他者"身份,并试图进一步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东方主义"情节。  相似文献   

5.
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西部地区开始大规模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有关生态移民的研究也开始兴起.根据中国"生态移民"的具体实施现状,中国学界大部分从生态移民内涵到外延进行了开拓性研究.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状况是生态移民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学界专门研究中国生态移民后续产业方面的学术成果较少.本文主要梳理了学界关于生态移民后续产业的学术文章,并根据亲身调研感触,在学界目前研究的基础上对生态移民后续产业进行定义.  相似文献   

6.
受到欧洲,特别是英国"东方叙事"的影响,美国文坛自19世纪初也开始出现类似体裁和风格的纯文学创作。19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浪漫主义作家开始逐步摆脱欧洲传统束缚,彰显自身创作个性。如擅长运用超自然因素渲染气氛的作家霍桑,在《红字》、《福谷传奇》及《玉石雕像》等作品中,就曾使用"东方公主""东方特征"等字眼来表现多情善良的女主人公们所具有的神秘性感之美。虽然霍桑所指涉的东方从地理概念上讲意义并不很清晰,但从他留下来的写作札记中,我们可以推测霍桑对东方(中国)并不十分陌生。因而,想象中的东方(中国)成为霍桑作品"他者"形象的理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后期,随着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移民的大量涌入,使得加拿大的多元文化问题变得愈加广泛而复杂.南亚移民文学作品通过对原籍国文化历史和社会风貌的追溯,表现这一移民群体对自我民族身份的探求和对本民族文化的弘扬.南亚移民作家的后期作品触及了加拿大的主题,记录了南亚移民艰难的生存和奋斗历程.在国家建构的过程中移民作家在文化兼精神层面的贡献已初显雏形,他们通过语言,利用自己的文字作为武器和策略,为本民族移民争取了应有的权力.  相似文献   

8.
欧洲新移民小说的"文革"叙事风格,主要体现为形而上色彩的哲理型、诗意化的浪漫抒情型和注重生活伦理的写实型。新移民作家所处的时代环境、人生经验和艺术个性,不仅使这种叙事具有浓厚的个人化色彩和充分的自由度,与中国大陆的"文革"书写构成了一种呼应和互补的关系,也隐含着某种值得警惕的东方主义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正当今海外华文文学,就文学版图而言,可分为两大板块,即东南亚板块与欧美澳板块。东南亚板块的华文文学作家队伍主要是移居该国华人的后裔,华文文坛作家的中坚力量绝大多数都是在其所在国土生土长,多数为华人移民第三、四代。而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以后涌出国门的新移民,主要去向为  相似文献   

10.
布勒特·哈特的华人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勒特.哈特的作品再现了十九世纪美国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使他成了“地方色彩”(Local Color)文学的代表人物。哈特的两篇作品《异教徒中国佬》和《异教徒李顽》都以中国移民为主人公,但在对待华人的态度上,哈特是自相矛盾的:他一方面谴责针对华人的暴行,同情华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另一方面,他所塑造的华人形象是歪曲、片面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反映了作者和美国大众的东方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过程中,随着东西方的日益接触,东方的文化元素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美国科幻作家的笔下。保罗·巴奇加卢皮的《发条女孩》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极具影响力的科幻作品,小说以未来世界的泰国为故事背景,进行了大量的东方书写。本文力图对《发条女孩》中的东方书写进行梳理,在后殖民语境中解读其东方书写,并从全球化视角出发,揭示《发条女孩》中东方书写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的排华浪潮愈演愈烈的形势下,马克·吐温是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来接触到中国及移民华工的。和他之前或者同时代的作家相比,作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的作家,吐温先生对中国及中国人的形象塑造有了较大的进步,对华工表现出同情和关注。但是受历史条件和主流文化的影响,在作品中还是一定程度上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中国及中国人。本文结合他的作品中的文本进行分析,探究作者对中国及移民华工的态度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和英国东方学家、语言学家、古马来文学研究专家弗拉基米尔·约瑟夫维奇·布拉金斯基(ВладимирИосифовичБрагинский)于1991年出版专著《中世纪东方文学的类型问题:文学文化学研究论文集》,对中世纪东方三个主要地区:阿拉伯-穆斯林、印度-东南亚和中国-远东地区的文学体系做了比较分析。其中有关《文心雕龙》"风骨"论与印度梵文诗学的比较研究,为探讨刘勰《文心雕龙》文学理论与古代东方诗学的精神联系,打开了一个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国际移民和国内移民浪潮正席卷着世界各地,其中,大量的儿童移民群体因其文化的非连续性背景而受到关注.游戏作为儿童文化的核心,在"移民"背景下体现出特殊的文化价值,儿童游戏对移民进程中的文化传播,生成以及文化适应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洞悉异质文化,开展有效的多元实践.  相似文献   

15.
我来自韩国     
东方文学社简介:山东省乳山市城关中学东方文学社最早成立于1985年,原名乳燕文学社。名誉社长为著名作家肖平、袁学强。现任社长周福峤。近些年来,东方文学社主办《星语报》,承办东方文学社校园网,举办写作辅导班,定期举行读书征文活动等。东方文学社社员的作品在各级报刊上发表大量作品,成为山东省著名文学团体。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6,(1):87-88
萨义德在其著作《东方学》中提出的"东方主义"理论,毫无疑问为后殖民时期的文学作品的解读和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为基础,围绕对黄哲伦最新作品《中式英语》的解读,指出其作品对东方主义的解构。  相似文献   

17.
从闽南移民的民俗宗教信仰、华侨华人社团的艺组织和客居东南亚的闽南台湾艺人南渡演出这三个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东南亚华人音乐与中国闽南音乐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8.
自19世纪中叶开埠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上海逐渐从东方的小渔村转变为中国最为现代化的都市。以开埠为先导的城市化成就了上海都市与都市上海,并呈现出国际都市、移民都市、现代都市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分析了钢琴改编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旋律特性和音乐风格。作品中运用多种创作手法,同时融入大量的伴奏音型和频繁的调性变化,展现了浓郁的东方意境美,彰显了中国独特的艺术美学。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人们对法国著名作曲家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风格作品研究颇多,但对它音乐中的"东方元素"却着墨不多,实际上,"东方元素"赋予了德彪西音乐创作上不可或缺的灵感与艺术表现手法,不容忽视。本文中就简要分析了德彪西钢琴音乐作品中的东方色彩与个性化元素,主要结合他的钢琴作品《塔》展开艺术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