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最近笔者读了一位自己是母亲的育儿作家Barbara F.Meltz写的《设身处地:理解你的孩子是怎样看世界的》(Put Yourself in Their Shoes:Understanding How Your Children Seethe World)。其中开头一段就描述了一位母亲从孩子眼中看世界的英雄般的努力,很震撼人心:那是一个深冬的早晨,在一个犹  相似文献   

2.
<正>读了毕淑敏的《学会看病》,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看到的一个故事。两位身患绝症的母亲,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一位母亲,她觉得自己不久于人世,她要尽可能地为孩子多做点事,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孩子的衣食起居,母亲全部包办。第二位母亲,在知道自己的病情后,就开始教孩子洗衣服,教孩子整理房间,教孩子烧菜做饭,教孩子处事方法,教孩子自强自立。不久,两位母亲都永远地走了,两个孩子的情况也是截然不同。第一个孩子失去了母亲,就  相似文献   

3.
读了《幼儿教育》1994年第5期《科学养育很重要》一文,我觉得写文章的这位母亲很了不起,也很辛苦,她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地成长,真是什么都想到了。因而使她的小宝宝从小就养成了不挑食、按时起居等好习惯,很值得我们做母亲的仿效。但是,文章中也提到“在孩子一岁时就给他买了一套餐具,每天用他的餐具喂他吃饭,当他会自己进食时,又给他安排了适合他的  相似文献   

4.
听过一个电台读书节目,谈的是安徒生的《海的女儿》. 节目中,有位母亲说,不应该让孩子读《海的女儿》,至少她不会让自己的女儿去读,因为人鱼公主太悲惨了.这个故事里体现的所谓高尚、牺牲精神,会让现实中的女孩子无法保护自己——这不公平. 那位母亲当然有权决定孩子读什么书,就像她有权决定孩子穿什么样的裙子、带什么样的发卡一样....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位母亲写给自己孩子的一封信,信中没有空洞的大道理,母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孩子娓娓道来,将一个严肃的道理说得入情入理。同学们,你们读了也一定会被这样的母亲所感动吧。也许母亲就该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6.
读《孩子天地》读出快乐和美丽读出山水花鸟的春光享受优美纯真的大自然读《孩子天地》读出课本之外的风雨读出万物的千奇百怪好一个缤纷夺目的世界读《孩子天地》读出发芽和拔节读出字词句章的幻想是我可爱的精神家园读《孩子天地》读出眼里激动的热泪像新麦颗粒饱满你就是最美的一粒……我可爱的精神家园——读《孩子天地》有感@段恕海!云南  相似文献   

7.
今年6月22日的《生活周报》刊登了笔者的《教育孩子你知道多少》一文。不久收到了招远市张女士的一封来信,她说自己是一个8岁男孩的母亲,读了这篇文章很受启发,希望笔者能在教育孩子方面给予指导,帮助她走出家教的误区。  相似文献   

8.
一、课文悟读读过此文,你会觉得这篇文章虽不像涌动着骨肉亲情的抒情散文那样感人肺腑,但是它却通过一位母亲对自己女儿的成长经历的独特观察和思考,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可以说,这篇文章动人的艺术魅力来自其选材和立意的“平中见奇”。孩子不愿读《安徒生童话》,不愿写作文,不愿弹钢琴,这些都是多么平常的事情啊,然而当孩子按照自己的爱好奋斗时,却做出了出乎母亲意料的成绩———在报纸上发表了几篇文章、能在钢琴上演奏出很好的曲子、爱读书且读书面之广远远超过了母亲。在母亲的眼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了。而本文更为…  相似文献   

9.
读了《家教博览》2000年第9期《我错在哪》一文后,作为母亲和教师的我。深深地理解这位母亲的苦衷,但也认为她的做法有些不妥,她的错误在于混淆了母亲与教师的角色。一般情况下,为人父母者如果其职业是教师,世人就会认为他很会教育自己的孩子,也应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为师者本人也这样认为。这无形之中就会给为师为母(父)者套上了一副无形的枷锁。因此,身兼双重身份的母亲要学会扮  相似文献   

10.
正《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中的一个片段。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故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本篇课文写的是上世纪60年代初的事,当时正是国家困难时期,大多数老百姓的家境都很困难,"一元五毛钱"买一本书在当时是不容易的事情。由于学生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就难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感情,这也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其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亲情,体会人间  相似文献   

11.
《我的母亲》这是一篇自传,回顾了作者自己所走过的道路,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从而表达了对母亲深挚的怀念和敬爱之情。我在教读本文时,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他们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从而使自己在教学中有了很多收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是一篇充满震撼力和穿透力的小小说,其思想之深刻,表现方式之巧妙独特,语言之质朴、洗练,令人一读之后,叹为观止,不仅对母爱有了更形象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为文章的叙述技巧所倾倒。在具体写法上,该文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教育的扭曲和母爱的伟大作者通过描写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次家长会,用最简洁的笔墨勾勒了孩子的成长历程。每次家长会上老师对孩子的评价、母亲当时的反应以及母亲对孩子的态度都是让人鼻子发酸的。作为母亲,谁不挚爱自己的孩子?第一次家长会,幼儿园老师对母亲说“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相似文献   

13.
我认识《孩子天地》已经整整四年了。她是我的第一位班主任推荐的。记得在一次班会上,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孩子天地》。我们一下子就被那优美的封面和精彩丰富的内容迷住了。读过后,许多栏目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出现在我的脑海。“吉祥兔游神州”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面孔     
夜叉之瞳里面《最后之颜》这小故事在我看来已经是在用永生主线而表述了另外一种更为深沉的情感——无价的母爱。在别人眼里能够长生不老的人鱼肉对于一个想要保护自己孩子的母亲来说只不过是走投无路时候随手抓来的毒药,只要不与自己的孩子分开,就算前面等待着的是死亡也无所谓。这让我想起那个关于真假母亲抢夺孩子的故事,在那个故事里,真的母亲因为孩子痛苦不堪的表情而心软放开了自己的手,于是人们知道了她才是孩子的生母。但是还记得某部漫画里一位坚强的母亲对这一行为所做出的批判:  相似文献   

15.
一位母亲,在儿子牙牙学语时,就每天给他唱歌、念古诗,儿子总是一副很认真、很安静的样子。儿子1岁多会走路说话了。妈妈带着他去郊外,那正是个三月天,桃花如粉云般弥漫天地,母亲问儿子那桃花像什么,儿子用胖胖的小手指着桃花,告诉妈妈:桃花就像小姐姐,桃花里面住的都是小姐姐。孩子的想象力给了母亲灵感,母亲写了一组“桃花开了”的诗,发表在《诗刊》上。儿童对美的敏锐感觉和极其生动的想象,有时真让大人吃惊。这位母亲也是个称职的妈妈,她把孩子带到那灿烂缤纷的春天中,去体会真实的美,孩子的头脑中留下的这一切,会成为…  相似文献   

16.
《荔枝》语言朴实,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无限思念之情。本文的重点是表现母亲对儿孙的爱,引导学生具体感受这融于“小事”之中的深深母爱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重难点,可做以下设计:一、强化初读,走近文本以赛读的形式调动学生熟读文本,达成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读读并体会从这几件事中你能感受到什么?这样让学生初步感知母亲的爱。二、品读感悟,走进文本1.读进文本,读中感悟。引导学生仔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下自己的体会。再进一步提出默读…  相似文献   

17.
正一、起:感知"怀念"师(播放季羡林小时候与母亲对话的录音):这是我国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小时候和妈妈的一段对话。你们猜猜他是谁?生:季羡林。师:录音中的母亲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感觉?生:她很爱她的孩子,很关心她的孩子。师:这样一位慈祥的关心、自己孩子的母亲在季羡林先生二十岁的时候,却永远离开了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季羡林先生的散文——(生读课题。)  相似文献   

18.
读了《现代家教》第10期的《女儿是个电视迷》后,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和一位5岁孩子的母亲,有一点体会和感受,写在下面:现在的电视节目丰富多彩,画面五彩缤纷,感观上常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您的孩子聪明伶俐,而为  相似文献   

19.
近日,读了教师在家长微信群里分享的一篇文章《好孩子根本不是夸出来的》,感受颇深.作者以一位母亲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亲力亲为,引申出关于孩子教育问题的诸多思考,传达了"这个世界原本没有天生的好孩子.每个好孩子都是七分的赞美,三分的惩罚,十分守规矩"这一主题.联想起最近自己孩子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不禁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一、在"读"中品味"感恩"1.重点反复。《第一次抱母亲》重点写"我"守护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自己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她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眼里流出了泪水。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感知母爱,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叙述,不需要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