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生教育”,是以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为核心进行的全面的、系统的教育,是一种以完善人的生命,促进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为目的而进行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以人为主体进行的事业,人是生命的主体、生活的主体,也是生产的主体。教育与生命、生活、生产相辅相成。只有基于生命的教育才会促进生命的发展;只有善待生活的教育才能享受教育过程,提高教育的成效;只有服务生产的教育才能体现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以尊重生命为前提,在过程中应学会享受生活,服务生产,提高生活质量,彰显生命价值是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开展生命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要求。追求学生生命价值发展,是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一理念而进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本质联系。1995年世界发展首脑会议呼吁:重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价信体系,重视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是传统人文思想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就是以人为出发点,以人的道德、情感、人性的完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即"成人"的教育。人文教育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着眼于人的发展;关心人的生活、人的价值、人的情感和精神。  相似文献   

5.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议题,而创造美好的教育生活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本质内涵。新时代的美好教育生活的核心内涵表现为: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充分满足人的多方面发展需要;高度关注学生的精神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推动生命高质量发展;聚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主动创造美好生活。新时代美好教育生活的现实阻障是学生的美好教育生活需要未能得到充分满足(包括教育未能满足人的基本教育需要和人全面发展的教育需要),其根源在于对人的本质认识片面、教育价值认知偏差、缺乏系统的育人机制。为此,新时代美好教育生活建构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全方位开展教育教学变革;制定系统协同的教育体制机制,促进高质量教育生态系统的生成;聚焦学生的精神生活,培育学生的自主人格和文化气质;积极创新教育的形式方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6.
生命、生存和生活的内在联系和不可分割性,构成了人的一生,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人的生命在本质上是生命、生存和生活所构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决定了以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为基础的“三生教育”必然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三生教育”把教育与人的本质、人的生存和发展联系起来,已经反映和遵循了教育本质的内在规定性。因此,“三生教育”的本质也是一种完善人的生命,促进人的生存、生活与发展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选择教育是针对当前我国传统学校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教育缺失选择、学生不会选择这一状况而提出的一种面向教育对象的充满选择的生活,以强调人的主体性和注重学生选择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特征,以实现人的主体人格的完善为最终目标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形式。人的自由充分、全面和谐发展是选择教育的最根本的理念,尊重人的主体性是选择教育的最本质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情感教育不仅是促进人的智力发育的一种手段,而且是以促进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及生活幸福为目的教育活动。要实现这一价值,情感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世界。本文在分析情感教育为何要回归生活世界和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回归生活世界的情感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给教育注入生命活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新世纪生命教育及其价值的凸现 早在100年前,瑞典著名女教育家爱伦·凯发表了<儿童的世纪>一书,她的本意是希望在20世纪的教育中,弘扬一种以儿童为幸福、为本位的教育观念,但终究难以如愿以偿.面对20世纪几乎整个一个世纪的科学主义思潮的统辖,在已经到来的21世纪,人们更多地坚持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理念,用人的精神世界的健康和谐发展去平衡和消除由于物质主义肆虐所带来的人的发展的缺失和遗憾,以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态度去改变人的生存境遇的困惑和窘迫,将人的整体发展水平提升到新的境界.20世纪后半期,教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凸现,人们不仅借助教育实现国家经济的腾飞,使物质文明迅速发展,而且,以教育为基点促进人的发展的社会发展观日益占据主导地位.1995年召开的世界发展首脑会议呼吁:重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价值体系,重视人的和谐发展,重视包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在内的人的全面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当代,这种以人的生命为本位的人文主义发展观越来越明显地改变着人们对教育进步的评价标准,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价值意识和教育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三生教育观照下,我国成人教育的价值取向存在着过分偏重社会需求,对人本身的发展重视不够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生存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单一化,生活教育偏于物质化,生命教育几近缺失化。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及时纠正,从而建立目光长远的以人为本,以全面的生存教育为前提,以丰富的生活教育为保障,以良好的生命教育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促使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全民自觉、主动地为生命而学习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以人为主体的事业,人是生命的主体、生活的主体,也是生产的主体。教育与生命、生活、生产相辅相成。只有基于生命的教育才会促进生命的发展;只有善待生活的教育才能享受教育过程,提高教育的成效;只有服务生产的教育才能体现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与生命、生活、生产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教育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2.
朱敏敏 《现代语文》2010,(11):102-103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立了“生活教育”理念,所悄“生活教育”,指“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教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以提高人的实践创造能力为核心,启发学生去改造生活,创造新世界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现行的教育理论体系是基于学校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而形成的教学教育学,而真正能够促进学生成人、成才的教育理论却是生活教育学。生活教育学是以人的整个生活为视域进行研究的教育学说,生活教育学与教学教育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生本教育思想要求教育应做到以学生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必然要求教育理论由教学教育学向生活教育学回归。  相似文献   

14.
创新教育理论需要从生活探究的视角出发。人探究生活的过程即是人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在此意义上,教育以生活探究为基本存在方式。生活探究是形成好教育的途径,并帮助人通过教育追求美好生活。在教育研究中,要坚持把生活探究与教育视为具有复合互动性质的同一问题,才能有效地推进教育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教育与生活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教育是社会生活的必需,而不是社会体制化的产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诉求是以日常生活为依归,力求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并通过对生活疆域的开拓,改造和完善人性。但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了把生活世界理论庸俗化、简单套用生活世界理论解说教育的问题。"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要立足于人的生成性,还教育以生活的本性和充满智慧挑战的特点,关注学生发展的真实需要,通过教育创新,使教育从以往单向的传授知识的模式转换为基于真实情景的交往活动。  相似文献   

16.
从生活视角看现代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教育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教育过程内含于生活进程中,并与人的生活相始终,现代学校教育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烈推动下,以科学知识的灌输为中心,崇尚教育为生活做准备,造成学校教育目的,内容和过程疏离了人的真实生活,终身教育的旨趣在于打破教育与生活相疏离的状况,它把教育的对象,内容,手段和过程与人的生活整合起来,生活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归宿,人在生活中得到教育,并伴随一生,生活在终身教育中得到改善,并不断走向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7.
人是教育的对象和目的。马克思和康德都对人的教育问题做出过深刻阐述,且有本质上的差异,其根源是理解教育问题的思想路径不一致。康德以理性人为假设,把道德教化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而马克思坚持人是现实社会主体的理论立场,断言人是在现实社会历史中生活、成长与发展的,人的生长、发展具有现实性、历史性特征,因而人的教育也有现实性、历史性特征,由此避免了对实践教育、自由教育等教育基本问题做出形而上的解释。以此为认识基础与思想前提来解读马克思与康德关于人的教育思想的异同,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当前马克思教育理论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8.
心灵的契约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树人小学是一所以鲁迅原名命名的学校,学校以“生活中教育,发展中树人”为教育理念,以“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为特色,创出了个性化、特色化的办学路子,同时也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9.
"新基础实验"、"新课程改革"、"新教育实验"是被当下教育人士称为"三新鼎立"的教育改革工程。"新教育实验"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最高追求和努力方向,其理论基础中所蕴涵的人的发展、人的潜力的开发和个性的形成、追求崇高和和谐等一系列教育幸福观正是当前教育生活中所忽视和缺乏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20.
黄运平 《考试周刊》2013,(37):149+131-149,131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探究以人的生命为本,以人的生命活动思想发展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以人的发展为根本教育理念的教育,是生命润泽生命的教育,是师生用生命激励生命、智慧点燃智慧、心灵感动心灵的教育,是师生互相尊重、彼此激励的教育,是人与人、人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本文对生命教育的内涵、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及生命教育中的生存教育进行了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