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必要途径 ,中学时期是一个雕璞琢玉将许多可能的普通人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素质以至成为人才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学生应该以怎样的姿态 ,怎样的精神风貌 ,撷取养成教育的惠泽 ,获取求知求学的进步和品行修养的提高。我们认为志向——纪律——习惯是中学生成才的“三步曲”。一、要想做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第一要有远大的志向志向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有了奋斗目标 ,学习、生活就有了动力。这就如一个人涉水过河 ,在对面的树桩上拴上了一条绳子 ,然后拽着绳子过河 ,既不偏离方向为泥石流冲走 ,又容易到达彼岸。…  相似文献   

2.
增强党的宗旨意识切实改进领导作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领导作风,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它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败。当前,改进领导作风要着力戒“奢”,始终坚定不移地反腐倡廉;要着力治“浮”,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着力打“假”,始终践行求真务实作风。  相似文献   

3.
预防和惩治腐败,除了需要健全对官员严加监管的机制外,还需要提升官员的为官意识和对权力本质的正确认识。为此,必须要求官员确立公权观念,权为民所用,拥有公仆意识和牺牲精神,消除旧权力观,树立新权力观,制服贪欲,使权力服从真理,将权力融入科学管理和生存实践,关爱生命,服务人民。  相似文献   

4.
雷锋精神与大学生党员宗旨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二者都属于先进文化范畴。这种关系既表现在两者之间的共性上,又有其自身的个性特点。雷锋精神有其深刻的革命精神内涵,在实践中也不断丰富和发展,其对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宗旨意识养成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历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原始社会权力意义的形成原因,不仅肯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作用,而且从心理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多层次论述各种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并最终导致权力意识产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强调广泛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建立良好的环境道德风尚,是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爱表现、爱模仿等特点。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纪律意识,是当前广大小学班主任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工作,在本文中探讨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纪律现状,提出了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纪律意识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任何权力的存在与运行都是有条件的,作为相对国家、个人而存在的社会权力也不例外,其正常存在与正常运行也必须具备相应的社会基础。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社会权力得以存在与健康运行的社会条件就是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和多元的文化。  相似文献   

9.
论环境意识的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6月国务院发出《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应当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将环境意识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同等看待,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已jt【l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0.
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即权力错位必然导致腐败,而权力错位的产生有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要有效地遏制腐败,就必须有效地防止权力错位的发生,增加权力错位的政治和经济成本。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控体系、廉洁政治文化是防止权力错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国内发生重大变化的形势下,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坚持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是一个共产党员立身行事的准则,更是我们党兴旺发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公共权力意识是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政府权力的公益性、公共性原则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自觉意识。公共权力意识对政府政策执行及防止腐败具有积极作用。西方国家公共权力意识是西方政治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公共权力意识教育,对提高党和政府治国理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发展,它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国内经济成分、阶级阶层的新变化,对世界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在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与周围环境发生着密切的联系纳西族作为中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民族,在解决人与环境这对矛盾的过程中,有与其他民族相同的经历,也有其独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良性环境意识是人类对环境本质、环境系统科学、整体的认识。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是构成环境的要素主体,地理学知识是人类环境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在知识和方法论层面对人类确立良性环境意识。做好环境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系统培养从事环境工作专门人才,还是培训在岗从事环境工作人员以及对公民进行环境意识培养,地理教育都肩负着不可替代的重任。  相似文献   

16.
公众环境意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保护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非常艰巨的环境保护任务,其公众的环境意识如何,公众参与情况如何,将决定中国环境保护的未来走向,也是中国政府及其地方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法规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环境意识是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所反映的社会思想、理论、情感、意志、知觉等观念形态的总和,是人类思想深层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认识,要增强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必须提高大学生的环境科学意识、环境哲学意识、环境法律意识、环境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18.
在制度化的学校教育与管理中,存在一种“尊崇细节”的传统和流行做法,藉由纪律和日常规范,权力在向无穷小的“小事”的浸透过程中获得了无限胀大的支点与机制,因而形成一种“无所不在”和“时刻警醒”的微观“权力物理学”。这种显微镜式与如影随形式的纪律规范机制在操持学校井然有序运转的同时,也把它型塑成一个窒闷的自我维系的权力规训空间:“自身而心”的权力规训目标,“以小见大”的权力规训机制,“亦得亦失”的权力规训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陈素萍 《考试周刊》2012,(70):153-154
环境污染是人们的大敌。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本文明确了我国环境保护所面临的形势,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活动等方面论述了在化学教学中应重视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当今,纪律由于被普遍认为是对儿童自由的阻抑,而处于一种极其尴尬的地位。社会学宗师涂尔干,则把纪律看作人性的内在需求,是人性实现自我的手段,认为儿童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纪律的培养。他对于纪律的本质、功能以及实施策略的论述,引导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纪律,认识纪律的道德教育功能,给我们当下的儿童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以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