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时期是“大一统”观念的孕育和形成的重要时期。夏、商时期,王权与专制主义得到了充分的孕育和初步的发展,天下一统的朦胧的政治理想已开始初露端倪。历代王朝对邑外的持续不断的开拓,初步奠定了一统国家的地域规模。西周王朝所开拓出的疆域,奠定了以后历代中原王朝统一的政治地理基础;同时,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以及军事征服,从而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田土、四田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战国时期,郡县制政体下分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建立及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逐步统一,将中国早期国家的结构形式推进至早期单一制阶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民族》是初中地理《人口与民族》的第二节内容。内容包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民族政策。下面笔者从四个方面谈谈对这节课的设想。一、教材1.教材简析: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民族数目、主要少数民族、各民族的分布、民族政策四个知识点。本节内容是中国地理的总论部分,它为后面学习区域地理打下了基础,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观念,并从理论上阐述了我国的民族政策,以加深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2.教材的重点、难点:民族是构成一个国家的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民族…  相似文献   

3.
汉代,“夷越之地”因居住了许多少数民族而备受想统一中国的汉武帝的关注,经过四次大规模地开通西南夷地区.施行一系列的初郡政策,揭示了中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最终将形成一个和睦的多民族国家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正>王东平教授: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清朝完成了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统一,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作出了贡献。为了稳固边疆地区,清朝在吸收、借鉴历代边疆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因俗而治,根据边疆地区的不同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灵活而行之有效的政策。戴逸主编《简明清史》中指出:"清代的民族统治政策是比较成功的,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民族之间的团结,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辽阔版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缅甸自独立以来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怎样利用国家力量来整合异质化的民族地区差异和多样化的民族认同,推动民族国家构建。吴努时期政府采取的加强国家权力削弱少数民族权利的政治一体化和推行统一的民族文化政策来实现民族国家构建的政策没有取得成功。1962年政变上台的奈温政府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镇压反政府力量的国家构建和以民族同化政策为核心的民族整合,也未能达到民族国家构建的目的,并激化了民族矛盾。  相似文献   

6.
以和谐为特质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和源泉。和谐文化通过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民族认同,增进民族自豪感,维系海内外华人的民族情,而起到中华民族精神纽带的作用。面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增进中华民族凝聚力,必须坚持和谐理念:用和谐理念正确处理中华文化与各种地域文化发展的关系;用和谐态度正确对待外域文化;法治文化与和谐文化相融合。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使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和谐得以延伸,是我们光荣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华上下五千年,孕育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丰厚滋养,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基础。高校应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开设文化素质课程,整合培育队伍,加强师资建设,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进而更好地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是个多民族国家,幅员广阔,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地域状况千差万别,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发展很不平衡,体现在作文教学上,那就是学生在写作时,在语言上,心理上、思维上、知识经验上的巨大差异.只有正视这种差异,发挥本民族本地区的优势,扬长避短.走一条与别的民族共同繁荣的道路,作文教学才有新的生命.地域的千差万别,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既给特殊区域学生的作文造成很大障碍.同时也为不同地域的作文指导奠定了丰厚的基础,而现代“大语文”观念的建立与“生活即教育”观念的形成,更为作文教学地域特色的探索与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现实背景,探索作文教学地域特色的工作显得更加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9.
先秦是中国200万年悠久史中最长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文明的幼年时期。猿人呈现出由江南向江北发展的趋势,古人、新人则呈现出江北比江南较为进步的发展趋势。新石器时代的"六大文化区"中,黄河中游、下游(广义的中原)的华夏部落联盟地区的文化,呈现出比"四夷"地区先进的景象。夏、商、周王朝及春秋战国时期的绝大多数国家,均在中原地区。华夏与四夷民族和文化的融合,为秦国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红军长征过四川时,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与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成功地运用我党早期的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帮助四川少数民族人民建立了政权组织和武装力量,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