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很喜爱摄影,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曾是出国部队新闻资料摄影员、兵团宣传干事、大学校报总编兼新闻摄影,《解放军报》、《兵团战士报》、《安徽日报》、《中国教育报》的摄影通讯员,在省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摄影作品一百多幅,可以说是一名业余新闻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白发的增加,我特别珍惜过去那难忘的战地摄影岁月。  相似文献   

2.
前段时间,本报集中一段时间在《新闻三友顺为一个战士报道员开了一个专栏《话说梁志刚》,在部队尤其是新闻报道队伍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梁志刚是我区基层部队一位战士报道员,他入伍后被火热的军营生活所感染,一边和战士摸爬滚打,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新闻写作,第一年即在本报用稿12篇,以后每年在本报用稿量成直线上升,最多~年达70余篇,成为部队报道骨干队伍中的“明星”、“大腕”。开辟这一专栏,缘于一封读者来信。一天,一位写了将近半年仍没有实现见报“零”的突破的战士报道员给编辑部写来一封信,他在述说自己苦恼的同时…  相似文献   

3.
如果不是《军事记》编辑部约稿.我真的不敢在这里谈什么初上“两会”的体会。记得“两会”前记部通知我上会时.心里的感觉是既兴奋,又担心。对于我这位记队伍的新手来说,能参加“两会”报道,不仅是领导的信任,更是一次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机会。可我担心的是.自己常年从事基层部队采访,平时对时政报道了解甚少,第一次上会,写不出东西“砸了锅”咋办?  相似文献   

4.
“不怕无能,就怕无恒”。这既是沈阳军区某部医院助理员、业余新闻爱好者李红兵的座右铭,也是她在新闻之路上做出成绩的原因所在。谈起李红兵搞新闻,部队和医院的战友都知道她的“老师”是一位战士。那年春天,医院去驻地少数民族地区义务防病、治病。战士摄影报道员慈彦昌将医院官兵为少数民族治病的场面拍成照片刊登在驻地报纸上。李红兵看到登在报纸上的照片,心想:如果自己能学会摄影,医院和部队中有新闻价值的人和事,不就可以随肘报道出去了吗?于是,她自费5卿0多元买了照相机,拜那位战士为师,学起了新闻摄影。有的同事开玩笑…  相似文献   

5.
得知自己拍摄的新闻作品《战士与小鸟》获奖的消息,我激动地哭了,这哭中包含着不仅仅是获奖后的极度喜悦,更多地包含了对自己这几年痴心摄影报道的肯定。回想拍摄这幅照片的前后经过,我感触很多。  相似文献   

6.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解放军19兵团政治部原摄影股长(后为新华社记者)袁苓、摄影干事肖池,冒着枪林弹雨,随63军突击部队从首义门西侧突破口进城,抓拍了《一面鲜艳的红旗插上太原城头》、《我军冲进“太原绥靖公署”》等历史镜头。顽抗的阎军为了阻止我军前进,放火焚烧了当时的交易所大楼,熊熊烈火蔓延到这条繁华的商业街。我“猛虎连”的战士们奋不顾身,从不断倒塌的房屋里,救出老幼妇孺,把居民护送到安全地带隐蔽起来。这时袁苓、肖池看到一位解放军战士正把一位怀抱婴儿的大娘搀扶抢救出  相似文献   

7.
翻开时下的报刊,反映当代公安民警、工商等行政执法部门及人员工作情况的图片报道不少,但在这些图片报道里,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物的形象不那么好,比如着装不符合要求、执法时口里衔着香烟等,让人看了总觉得别扭。行文到此,笔者想起了在部队当通讯员时的一件往事。我曾给《解放军报》投过一幅反映部队政治学习的摄影报道,编辑同志却把这幅图片编到了《编读往来》栏目里。原来,在这幅图片里,有几位战士的着装不符合要求,其中一位战士的头发明显偏长,这些问题都被编辑同志给指了出来,配了一个醒目的标题:《整好军容再上镜》。没想到在我们看来…  相似文献   

8.
刊中报     
本刊讯徐洪田、孝东报道:近日,已被家乡日报社聘为记者的某部退伍战士报道员张锋,特地给部队领导寄来了一封感谢信,感谢部队对自己的教育和培养。这是该部实施“育才工程”,通过吸纳官兵参与新闻报道工作促进他们成才的又一实例。这个部队党委高度重视新闻报道工作,把它作为“育才工程”,坚持常抓不懈。为及时发现和培养新闻报道人才,保持报道工作的连续性,每年新兵入伍后,政治处都要到新兵连进行细致的摸底调查,保证具有写作特长的战士不流失。政治处主办了《每日快讯》,鼓励战士踊跃投稿,并从中选取报道员苗子。每年组织两期报道员培训班,…  相似文献   

9.
聊天的学问     
1988年10月8日的《前卫报》上,刊登了我的第一篇稿子:《让训练尖子走上领奖台》。此文在官兵中引起很大反响,报社的领导也表扬我问题抓得准、抓得好。其实,这是我在闲聊中抓来的“活鱼”。那是在一天的晚饭后,我在同一个战士闲聊时,无意中听到这样一件事:今年团里立功受奖的大都是“八大员”。我当即意识到:部队的中心工作就是军事训练,那些整日摸爬滚打的计际尖子应该得到褒奖,这是一个需要各级引起重视的问题。核实情况后,我连夜进行采访,赶写了一篇《让训练尖子走上领奖台》的稿子,寄往报社,没想到不到一个月竟上了《前卫…  相似文献   

10.
1986年6月,我接受解放军报的任务,乘吉普车去西藏采访,并试用图文配合的“摄影日记”的形式报道新闻,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在66天中,我行程万里,共向编辑部发稿14篇,见报11篇。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图文并茂地报道新闻的非常有益的尝试。《摄影日记》这种形式,要求所拍的图片与所写的日记体文字相互作用,结为一体,达到契合。这和一般的文字配图片的新闻报道是不同的。《摄影日记》作为一种新闻样式,重  相似文献   

11.
王威 《新闻前哨》2000,(9):43-44
新闻摄影报道是有标题好,还是没有标题好?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然而,想写篇文章来谈谈自己的认识,那是同家人一次对话中萌发的。 我父亲在大学里从事新闻理论教学工作,但他对这新闻摄影报道也很有兴趣,特别是在我干上摄影记者这个工作以后,《湖北日报》他天天看,我发表在报纸上的图片报道成了他日常话题和评论对象,少不了要与我谈些想法与意见。一次他边翻阅《湖北日报》边问我:“你们报上的图片有的有标题,有的没有标题,你说那个好?”我肯定地回答:“当然有标题好!”“那为什么有些摄影报道没有标上标题呢?”我说:“这…  相似文献   

12.
《人民海军》报──与各舰队联办新闻摄影培训班3月间日至24日,由《人民海军》报社与南海舰队联办的新闻摄影骨干培训班在广西北海市海军部队进行了第一阶段以摄影基础理论知识为内容的学习。17名来自基层部队的新闻报道员在这里进行了为期8天的刻苦学习和勤奋实践,他们上高山、下海岛、登舰艇顶风踏浪,拍摄了1000多幅作品,经过理论考核均以优异的成绩全部领到“结业证书”。这次办班旨在培养海军的新闻摄影人才,提高基层部队图片报道质量。培训班办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结束后,学员将分赴各部队深入基层采访实习。该报与南海舰队联…  相似文献   

13.
赵正伟工作照“敬业、勤业、精业”,是武警8690部队摄影干事赵正伟的座右铭。每当他翻看自己写在笔记本扉页上遒劲有力的这6个大字时,心中便升腾起无限的激情与动力。正是凭着这样一种信念,他用手中的相机为部队官兵定格瞬间和永恒,也为自己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赵正伟从事摄影工作10多年来,先后在省级以上报刊用稿2000余篇(幅),其中有30余幅摄影作品在军内外获奖;11部电视专题片、39条电视新闻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子弟兵》、《军事报道》、《中国武警》等栏目播出;两部电视专题片在全军获奖,其中反映基层连队党支部建设的…  相似文献   

14.
采访过程中,常听到一些牢骚话,有些通讯员往往忽视过去了,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倒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一次,我与战士们闲聊时,有个人发牢骚说:“在家时,每逢生日热热闹闹,到部队服役几年了还没有过一个生日呢,亏得部队还是一个溫暖的大家庭呢!”我听后,逐个连队进行查问,全团除了九连给每个战士过生日外,其它连队都没有这样做。当晚我写了一篇《九连为战士过生日,战士更加安心服役》的稿子,被《解放军报》、《战斗报》采用了。打这以后,其它连队也都主动建立了战士生日卡片,为每个战士过生日,战士们心里象喝蜜一样甜.今年初,我在某一个工厂  相似文献   

15.
陈海强 《军事记者》2012,(10):49-50
当陈小波女士将六年来完成的系列访谈文章结集出版时,她被自己的劳动成果吓了一跳。用她的话来说:“我用很笨的办法做了一件事……如果再来一次.我绝对做不动了。”《他们为什么要摄影》共收录44篇访谈文字,内容涉及摄影者的人生命运、摄影历程和时代背景等。陈小波是国内资深摄影编辑,她对中国纪实摄影的研究可以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我是解放军兰州军区84504部队政治部的报道组长。今天,我来信要感谢《新闻记者》对我们部队新闻报道培训班的帮助。今年4月初,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我们试办了新闻报道培训班,来自全部队基层36名报道员参加了培训。培训班未开始,我就愁心事:怎样给学员们讲课。说实话:我搞报道工作也才几年,没有好好地总结过自己的写作体会和经验。就在我万分焦急的时候,一位图书员向我推荐了《新闻记者》杂志,我找了今年的几期,一看实用性还比较强。我临阵磨刀,把自己的临场发挥与《新闻记者》中的有关文章穿插在一起给学员们讲课,大家不但听了很来劲,而且还做了大量的笔记。事后,学员们反映:讲得实用。目前,  相似文献   

17.
连续3年被沈阳军区评为先进单位的某仓库,连续七年被评为报道工作先进单位。这一切,均得益于被“笔杆子”们誉为“伯乐、益友。后盾”的仓库主任——刘贵臣。——伯乐。8年前的一个早春,任仓库副主任的刘贵臣,到部队与战士谈心时,发现有位农村籍战士在《前进报》上发表了一篇小稿,填补了仓库多年报道工作“撂荒”的空白。刘贵臣问政治处推荐厂这名战士,将其调任报道员,并为其订阅《新闻与成才》等业务书刊,后又送其到军区新闻报道骨干培训班培训,还参加了《解放军报》的函授学习。当年,这名战士即在军内外报刊见稿50余篇,荣立了…  相似文献   

18.
1991年,在部队担任指导员的来宏安,转业到洛阳老城区武装部当干事。对于读者来说,他最有内容的故事发生在照相机上。1989年,他患病住院,在病员生活中,一次偶然机会,他对经常翻阅的《解放军画报})上的照片有了新感觉。男兵的刚健、女兵的飒爽,把中国现代军人的美凝炼。我能不能也在这方面作些探索呢?激动不已的他决心投入到摄影天地。举步时又难免踌橱,于是先买“海鸥120”,再买“傻瓜”,买放相机,买“佳能”“尼康”则是后来的事。这都是自费投入。开始,他先主动给战士照,给来队探亲的战士亲属照,还给驻地附近群众照。每…  相似文献   

19.
去年“八一”前夕,驻吉林某部传来喜讯,战士詹恒亮的新闻摄影作品《载誉归来》和《闹春》参加《江城日报》举办的“华丹杯”新闻摄影大赛双双获奖。同时,该报“新闻桥”专栏还以1/2的版面剖析了《载誉归来》的新闻价值与美学价值。一名普通战士何以取得如此成绩?当笔者问及詹恒亮时,他不无感慨地说:是书籍铺平我的成才路。几年来,他共在中央电视台发稿50多条,还在各类刊物、报纸发表图片近百幅,并多次获奖。詹恒亮当兵后被分配到政治处当公务员,并负责管理图书室。因喜欢读书,1993年,单位购置了一套录像设备,当要选拔一名录像…  相似文献   

20.
在新年度报刊征订之际,济南军区某部组织基层官兵,开展了一次《新闻与成才》杂志阅读心得座谈会。与会同志既有部队领导、机关干部又有普通战士,大家从不同角度谈自己阅读的感受,提意见和建议。大队长于波:形影相随的“伴侣”。入伍以来,虽说调动工作多次,订阅《新闻与成才》杂志从未间断。因为她是我的好老师,我随时随地都可以向她求教。每当我新闻写作和机关公文写作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会把这位老师请出来,从中得到启发。多年来,这本杂志我没漏读过,每次开会或下部队,我主动当好报道人员的“信息员”,把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