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以及大学校园宿舍化管理的实行,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在高校的出现成为必然趋势,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具有结构松散、凝聚力强及排外性等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也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同辈群体是群体中的一种非正式群体。同辈群体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高校教育者要充分掌握其特点,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优化同辈群体环境,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涂德祥 《教育探索》2012,(8):117-119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作为活跃在高校校园的特殊群体,类型多样,特征明显,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及管理工作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又有消极的不利影响.因此,高等学校要加强正式群体建设、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并关注其领导人,要切实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4.
陈晶 《考试周刊》2013,(43):160-161
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学府中,有一批非正式组织群体迅速发展,其规模越来越壮大,涉及范围越来越广泛。与正式组织一样,非正式组织在大学生群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以志愿者组织为例,分析非正式组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影响,以及如何引导志愿者组织积极健康地发展,使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大学校园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其核心人物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其成员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做好了核心人物的思想工作,就可以利用其影响力带动一批成员转变,使非正式群体走到有利于班级建设的道路上来。因此,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及其教育引导进行系统的研究,对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转化非正式群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在高校中普遍存在,这些非正式群体对大学生个人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并且具有自己的传播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高度重视并探索通过完善非正式群体的功能、创建良好的外围校园环境、做好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中的舆论领袖的思想工作等,以保证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内涵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指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具有行为约束无形化、群体行为一致性、核心人物具有权威性、群体具有开放性和排他性等四方面特征;进而分析了非正式群体及其小集体主义倾向、排他性和核心人物的态度和行为取向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的影响;最后,文章从四个方面对在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分类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名目繁多、形式多样的各种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在全国各类高校中逐渐兴起并蓬勃发展。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定义、类型、特点、形成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行分类管理的基本原则及主要策略,对我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行研究,旨在达到有效教育及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类型,成因与功用等方面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行了探析,提出高校要把对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工作列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要认识和把握好三个关系,即:非正式群体存在与影响的客观必然性与主观决定性的辩证关系,非正式群体积极与消极两重性的可逆关系,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在教育意义上的主辅关系。  相似文献   

10.
高校导师制与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和谐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籍自实行学分制管理以来,班级、团支部等大学生正式群体的作用日益削弱,而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加剧发展。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对高校整体工作有着双向作用,尤其对高校学生工作更具直接影响,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应当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和谐教育。文章就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征和高校导师介入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和谐教育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的和谐教育的原则和措施,以期对新时期高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及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第九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的召开,对新形势下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切实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摆在高校广大干部和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韩鹤进 《职教通讯》2019,(17):34-38
随着"职教20条"的全面实施,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产教融合的本质规定与类型地位的确立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改革要求。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转型的发展需要,也是走出传统教育困境的路径选择。寻求利益共生,强调标准共轭,倡导情感共振,完善机制保障,努力建设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形成多主体的教育共效应,形成"三全育人"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实践中处理好高校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充分发挥两者在高校中的育人功能,已经成为了高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作用和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作用以及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滞后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师生思想变化的现象。必须准确把握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规律 ,才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政工作 ,使之更具时代感、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显示了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调整应当避免的问题以及应吸取的经验进行了探索性的表述,它为今后高校和全社会如何改进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保障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如果能够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从理论学习、学生管理,社团活动、心理素质教育、家庭教育等几个方面,探索出一条有质量保障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子,对于将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曹奇 《职教通讯》2020,(2):87-93
高职院校受资助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学校整体的思政教育水平。通过对405名受资助的高职艺术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田野访谈发现,受资助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强相关性。针对这类群体存在的个性鲜明、自卑情绪、纪律涣散等心理和行为特征,结合马斯洛需求理论、自卑与超越理论和积极心理学等理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能力准备、意识形态和人生价值四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心理学的思政教育模式与发展策略,为高职院校的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将高职院校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了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分析并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现状,在对阐述优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必要性的基础之上,提出一系列能够优化高校内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我国高职院校已达1 100多所,占高等学校总数的70%多,在校生人数已占到整个高等教育的50%以上。其规模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加强和改进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白玉刚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7):95-96,99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在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大学生公寓、社团和网络虚拟群体等是当代大学生的新型组织形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阵地。高职院校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占领新阵地,探索新方法,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