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的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国粹中的珍品。就其形式而言,虽不如唐诗、宋词、元曲那样有相对固定的模式,但就其对内容的涵载量而言,实不亚于唐诗、宋词和元曲,甚至还有过之。从五代后蜀国君孟昶(916—965)制作“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开始,对联这种形式得到了发展和定位,逐渐为我国人民所认可和喜爱。从“容易”(明·解缙)对“色难”(明成祖朱棣出对)到昆明大观楼长联,构成了一副锦绣玑珠、琳琅满目的画廊,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大都采用了编拟对联(主要是春联)的考查方式。对联这一语言表达形式可谓雅俗共赏,能较好考查高考考点中规定的修辞能力和仿用句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分省命题的创新题中方便表现地域特色。因此,尽管对联作为高考题型早已出现,但仍然不失为一种较好地真实显现学生语言运用水平的考查方式。下面本文在有关对联的答题方面给同学们一些指导。  相似文献   

3.
周彬 《教师博览》2004,(5):13-13
鲁迅一生著述颇丰,对对联也很有研究,造诣极深。鲁迅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供职时,住所几次变动,后来住在北京阜城门内西三条胡同(即今鲁迅纪念馆)。他住到这里后,为了采光的方便,自己设计了一个“小房”,建在紧挨北屋的北窗外,俗称做“老虎尾巴”。这“老虎尾巴”即成为鲁迅的书房兼会客室。在墙壁上,鲁迅集屈原《离骚》句书写成一副对联:望崦嵫而匆迫;恐鹈之先鸣。鲁迅集的上联是说,希望太阳不要急忙落下山去,表现了对事业只争朝夕的精神。下联“恐鹈之先鸣”,是说要珍惜春光,不要等春天过去,后悔已迟矣。这副对联的上下联,都是警醒自己要爱惜…  相似文献   

4.
某人游玩风景如画的杭州后,如痴如醉,于是书写对联一副,以颂.“天堂”的风光。风送花香红满地  相似文献   

5.
《课外阅读》2006,(8):39-39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英译为“couplets”。对联通常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6.
封建迷信活动在不少城乡重又热火起来,使人厌恶,也使人担忧。自古以来,明智者总爱嘲弄那些装神弄鬼求神拜佛之徒,也不断规劝那些愚昧的上当受骗者。因此想到几副对联。明朝文学家徐文长有副联语: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纸钱能赎命,分明菩萨是赃官。此联有“以毒攻毒”之妙。杭州万松岭下贴神殿有副楹联:我若真灵也不致灰尘处处堆皮肉块块落;汝当顿悟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以财神爷赵公元帅的口吻劝世人不要求神拜佛,须知发家致富全靠“勤俭”二字,多实在。某地庵堂的司命殿神柱上有副对联: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怜我全无心肝,怎出…  相似文献   

7.
《课外阅读》2010,(3):23-23
古: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今:赛诗台,赛诗才,赛诗台上赛诗才诗台绝世,诗才绝世。  相似文献   

8.
在《祝福》这篇小说中,有个谜一般的奥妙处,这就是鲁四老爷书房里那副对联;“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这副对联出自宋代朱熹《四书集注》中《论语·季氏》篇的注解。“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是这副对联的下联,上联是:“品节详明德性坚定”。这是理学的信徒们所崇奉的修养标准。  相似文献   

9.
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这副对联,包含了许多方面的知识,现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引了一副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以芦苇、竹笋为喻讽刺哪些本无真才实学却又喜好夸夸其谈的人。这副对联出自明朝永乐初年,任翰林大学士,曾主持编写《永乐大典》的解缙之笔。下面再介绍几副他的对联:  相似文献   

11.
一副对联的妙用清朝丁宝桢在任四川总督时,一天坐大轿上街,见一家门上贴着一副对联,字写得十分端楷:十年宦比梅花冷,一夜春随爆竹来。丁宝帧回衙后,立即派人前往调查,看是哪位候补官员的住宅。姓名弄清后,遍查了近几年官名底册,却始终没有找到这个人。最后,从十...  相似文献   

12.
读三苏,诵三曹,研三袁,探三玄,志求三乐;温四史,展四库,惜四孟,度四美,心美四君。这副对联包括的文史知识甚丰——三苏:北宋文学家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三人。  相似文献   

13.
鲁迅小说《祝福》的“序幕”中,描写了“我”在鲁四老爷书房里见到的摆设,其中写到,壁上“挂着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从鲁迅的描述顺序和语言看,那脱落的一联是上联。从对联的平仄规律看,小说中明写的“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平仄仄平平仄  相似文献   

14.
1915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周恩来曾撰写了一副对联自勉: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1919年,在日本求学的周恩来曾题写一  相似文献   

15.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当代著名的新派武侠小说作家。金庸自五十年代起,用五十年的时间,从《书剑恩仇录》始,至《鹿鼎记》止,共写了十五部武侠小说。他把其中十四部书的句首字作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联中所引的这十四部书是:《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剑》。(辑)金庸的一副对联@丽君  相似文献   

16.
一位教师自编一副包含10个知识点的对联送给学生,作为勉励。其对联是: 读三苏、诵三曹、研三袁、探三玄,志求三乐; 温四史、展四库、惜四孟、度四美,心羡四君。 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亦称"老苏")与其子苏轼(亦称"大苏")、苏辙(亦称"小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祝福》中出现了半副对联,颇耐人寻味。他是这样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据查,原句出自朱熹的《四书集注》。朱在《论语》中《季氏篇》“陈  相似文献   

18.
西席桃李满桑梓, 东坦龙蛇尽楷模。此联的大意是:我的老师教学有方,得意门生遍及乡里;他的女婿们也都是非常人物,个个堪称为楷模。可贵的是此联在文脉畅达、韵律协调、琅琅上口的同时,自然而巧妙地嵌入了六个典故,从而使联意丰赡,饶有情趣,弥足珍奇。下面试分别述之:  相似文献   

19.
20.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写了很多对联,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联,至今还被人们所赞颂。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先生撰写并悬挂在自己办公室里的一副对联。上联抒发了自己为民谋利,赤胆忠心,全心全意的坦荡情怀。下联表露出自己大公无私,不置家产,鞠躬尽瘁的坚定信念。他的一生实践证明,他不愧是一位捧着心献给人民的教育家。从野人生活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