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新闻界的一位老前辈对我说:“你去采访一下黄薇同志吧!她的历史挺生动的,可是知道的人却不多。”然后他如数家珍似地把黄薇的历史给我“兜了”出来。我动心了,决意写她。可是一见面黄薇同志却阻挠我:“不要写,千万不要写,我没什么好写的。”说话时语调的轻柔,使我难以想象,她,就是那个在日本宪兵鼻子底下办地下抗日报纸的著名华侨女记者。黄薇同志生性恬淡,温雅,乐观,豁达。她已是“古稀之年”的人了,前几年已经离休,但她整天在家忙个不歇。她说,离休是离休了,可比上班还忙呢。她的案头上,整齐地叠放着各种各样的报纸杂志;一沓沓的稿纸堆放在那,显然是主人常用得着它。小小的客厅里,布置得相当典雅,书橱里随便置放了几件工艺品,一壁墙上还悬挂着一幅以浓重的墨绿色为背景的油画——“乡村”,那清逸的水色山岗,使人顿生一种超然,澹泊、宁静之感,似乎透露着主人的情愫。“您说您很忙,都忙些什么呢?”我问。“喏。”她递过来一叠稿纸。这是她离休后写的《回到抗战中的祖国》一书的前言和目录。这本书  相似文献   

2.
截至1987年4月,加入日本新闻协会的报社、通讯社人员大约62000人,其中男性58000人,女4000人,男女所占比例,分别为94%,6%。从4000位女性从业人员的职务来看,约1300人(占30%)是在后勤人事等管理部门工作,编辑部门仅有1100人(占28%)。而在这些人员中包括资料人员,编辑杂务等服务人员。此外在销售、广告等部门工作的约550人(占14%),制作、印刷部门工作约530人(占13%)。  相似文献   

3.
新华社1月22日播发的《著名女记者子冈默默离去》一讯,朴实简练,行文流畅,象一曲低缓深情的挽歌,动人心弦。消息在叙述子冈40年代“人生盛期”的业绩时,着重用具体事实说话,不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有视觉形象,有立体感,使这位“活泼、爽朗,说话坦率,有丈夫气”(陆诒:《彭子冈的爱憎》)的女主人公形象,活生生地跃然纸上,生动地描绘了这位著名女记者的战斗风姿。“握一管神笔”,“有两只慧眼”,是消息的中心思想。怎样表达这一立意?作者  相似文献   

4.
日本女记者人数在这几年大为增加,尤其是在电视公司里,日本报社也比过去好多了,日本报纸经常在报面上鼓吹要提高女性地位及就业上的机会平等,但是比较起来,报社中的女性一直太少,直到这几年才大为改善,而和台湾或美国的情形相较也相差太远,日本女记者仍在和日本这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搏斗。进入朝日倒茶清扫日本女记者的代表人物是朝日新闻编辑委员下村  相似文献   

5.
握一管神笔有两只慧眼著名女记者子冈默默离去黄成炬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彭子冈,一位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名迹的女记者1月9日病逝于北京。因为她默默地离去,人们怀念起她当年叱咤风云的岁月。今天首都各界人士以及她的同仁、朋友、读者前往北京医院,向她作最后的告...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3,(21):68-70
新闻史学界全面关注民国时代的新闻事业已有多年,然而还有很多空白点亟待填补。著名女记者李昭实在很多史学论文中出现,但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生卒年月。根据史料记载,考证李昭实的生于1897年,卒于1946年,享年49岁。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女记者浦熙修的文选作品《记者生涯寻踪》已走上书架。浦熙修从事新闻工作20年,目前已搜集到作品近二百万字,全书按时间分4个部分,刊载了作者在南京、重庆、上海等地采写大量抗日救亡和社会新闻,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艺术和民情等诸多方面,其中《毛泽东为团结而来》、《周恩来谈国事》等通讯都是新闻名篇。《京政府的最后挣扎》这篇近四千字初稿甫成,浦熙修便锒铛入狱,这是首度在本书披露的史实。 本书中由浦熙修子女根据她两份交待材料整理而成的《自传》,折射出浦熙修少女时代半工半读完成学业,青年时代刻苦…  相似文献   

8.
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几乎都有一段曲折的故事。作为一个著名女记者,柏生走过了一条什么样的成才之路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访问了柏生。一个风和景明的下午,我走进柏生的办公  相似文献   

9.
肖邦振 《军事记者》2009,(10):57-58
8月25日.我从媒体上看到首都将在建国60周年之际举行大型庆典活动的消息后。由然想到开国大典,想到了柏生大姐。这位人民日报著名记者,当年曾乘坐受阅飞机,采访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我拨通了她的电话,正遭受疾病折磨的老人。语气虽然虚弱乏力,但回忆起当年的那一幕,老人兴趣盎然。  相似文献   

10.
自2004年5月起至今,著名清史专家、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一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正说清朝十二帝"、"明亡清兴六十年",以及"袁崇焕"等.  相似文献   

11.
田申,原名田海男,著名戏剧家田汉的长子,原籍湖南长沙,1923年12月生于上海,14岁时任长沙<抗战日报>记者、<抗战儿童>周刊编辑、"儿童剧团"团长,后考入黄埔军校成都本校第16期,16岁参加抗日战争,后赴晋察冀军区参加解放战争,1949年10月1日以华北军区战车团代团长的身份,参加了开国大典阅兵式,在军中历任营、团、师、军各级职务,1983年离休.  相似文献   

12.
亦雯  文杰 《北京档案》2004,(3):24-26
艾轩,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现代美术史乡土写实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多以藏区风土人情与自然景观为创作题材,多部作品被国内外众多的博物馆和收藏家争相收藏。他的画被称为中国最忧郁的底色。  相似文献   

13.
日本有一部分专门图书馆,是以收藏我国书籍为主的,称为汉学图书馆,或东洋学图书馆。现将其著名的几个,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4.
在首都新闻界,不时听到人们对女新闻工作者协会的赞誉:“女同志办事就是认真,协会成立日子不多,办事不少”,“协会没一个专职干部,工作却搞得很活跃”。前不久,一些文艺工作者为祝贺这个协会成立一周年还创作了《中华女记者之歌》:“……中华女记者,中国女强者,我们有着自己闪光的歌”。首都女记协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好的赞誉?究竟是怎样活跃起来的?带着这些问题,我访问了会长汪溪。在北京西城外文出版局一套单元宿舍的一间小客厅里,注溪热情地接待了我。这位1936年就参加革命、年届古稀的老同志,步履轻快,思路敏捷,看起来比她实际年龄少十年。她原是英文《北京周报》的总编辑兼社长。离休后,仍经常为一些外国报刊写特  相似文献   

15.
前年5月,她闯进大兴安岭火灾前线,勇敢地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去年5月,她踏遍旱魔肆虐的胶东半岛,欣喜地奏出《大旱之年与绿色生机》的旋律;8月中旬,她又朴向面临洪水威胁的齐齐哈尔,深沉地向人们警示:嫩江大堤水来上掩终非长久之计。9月初,她应《新疆军垦》报创刊35周年讲习班之邀,加入全国记协书记处唐非书记组团的首都记者组,兴致勃勃地飞到了乌鲁木齐。她就是隋明梅,虽然刚进而立之年,又拖着个两岁的孩子,但在《经济日报》出色的记者群里,已经小有名气。9月13日晚饭后,我如约去到她下榻的龙泉饭店,为了摆脱房间里的“闷气”,我们便沿着龙泉街的人行道边走边谈。边城秋夜,凉风习习。“你想了解些什么呢?”她歪着头朝前走,虽  相似文献   

16.
久慕李铎老师的大名,然而一直未得机缘求教子门下。记得当兵不久去过一次北京,在一家商店门口看到李锋老师题写的门匾,它像一块磁铁一样吸引着我。从那以后,李锋老师那真率洒脱、在重沉稳的字迹,便在我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去年/Y一建军节,我和两位书友在保定古莲花池举办“军旅三友书法展”。我们都是军营中的书法爱好者。在展出之前,我什1多么想得到李锋老师的指点和鼓励。于是,我先后两次进京,去拜见李老师,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相见,使我遗憾不已。前不久,我带着拜见老师的“作业”第三次进京。通过朋友的联络和…  相似文献   

17.
胡:吴先生,您的电影影响很大,能否请您将您的创作历程简单给我们的读者谈一谈。吴:我是1956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1960年毕业后,进海燕电影制片厂作助理导演,跟随沈浮、郑君里等名家拍片。文革后一段时间与  相似文献   

18.
《新闻前哨》2004,(5):57-57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日本东京经济大学传播学终生教授八卷俊雄先生于3月6日抵达四川大学,展开为期三个月的讲学等系列学术活动。期间,他对广告、传播学的研究生、本科生进行讲学,同时为四川广告研究生与日本互换交流学习做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别论述了李盛铎光绪年间作为驻日公使出使日本,以及民国初年作为经济特使赴日考察的两次日本之行的访书活动;总结了李氏的访书成果;并肯定了他在中日文献交流史上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到今年10月25日,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日本《读卖新闻》的发行期号达到40000号。为此,该报于当日发行了一份16版的纪念专辑。美国《华盛顿邮报》、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和法国的《费加罗报》等许多世界著名报刊纷纷向其表示祝贺。该报还在当天的正常版上发表了长篇社论,表示要更好地发挥报纸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