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多数学校实验室配备的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为一个铁环加一个铜球,它虽然演示效果明显,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在教学逐步摸索制作了一个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可以用来检验适当大小的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相似文献   

2.
指导学生认识“固体热胀冷缩”,我是这样设计实验的:做一支架,安装两节电池,连接好灯  相似文献   

3.
大多数学校实验室配备的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为一个铁环加一个铜球,它虽然演示效果明显,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在教学逐步摸索制作了一个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可以用来检验适当大小的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1、用铝合金管制作一个“h”形的架子(尺寸如图示,单位:厘米)制作成的架子应  相似文献   

4.
(一)固体热胀冷缩实验器 一、准备材料: ①垫圈,②螺丝刀,③铁丝。 二、制作方法: ①用细铁丝将垫圈绑在螺丝刀上,如图(一)所示; ②用粗铁丝绕圆框,使其直径略大于垫圈的直径,如图(二)所示。 三、使用方法: ①手拿螺丝刀,使垫圈加热前刚好穿过铁丝框;  相似文献   

5.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一般都要做铜球穿铁环的实验,如图1所示:做这个实验时,假如铜球加热的火候掌握不好,往往会出现实验失败,而且即使实验成功,也只做了一种材料的热胀冷缩实验,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各种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甚至会让学生误以为只有温度剧烈变化时,物体才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我制作的指针式固体热胀冷缩教具,利用杠杆的多级放大原理,  相似文献   

6.
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湖北省襄阳县伙牌教管会︵︶朱孔保铁圈套铜球是小学《自然》第7册第10课“热胀冷缩”一课中的一个实验。由于农村小学缺少这一仪器,致使部分学校不能做此实验。笔者制作了一种实验装置,经过试用,效果不错。一、器材分钉、小木板、铁螺丝帽(稍大...  相似文献   

7.
1)教具的简单结构。由底座、支架、表盘、指针四部分构成。2)教具的辅助材料。蜡烛、细铜丝、橡皮条、细棉线、火柴等。3)教具的原理及使用方法。①用点燃的蜡烛烘烤细铜丝,细铜丝受热膨胀延长,在与之相连的橡皮条的拉力作用下带动指针转动(从0°→90°方向)。②熄灭蜡烛,细铜丝因冷缩短,细铜丝牵动指针复位(90°→0°方向)。4)教具的特点说明。①制作廉价。②演示效果明显。③突出教学重点,解决难点。5)演示器装置(图1)。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谢会秋$富裕县进修学校!黑龙江富裕161200  相似文献   

8.
固体热胀冷缩的实验,通常采用的是铜球钻铁圈子。本来铜球能钻过铁圈的,待加热以后体积变大,就不能通过铁圈了,过一会儿,铜球冷却了,又能通过了。从而证明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个实验当然很好。可是,从加热到冷却需要很长的时间,课堂上容易出现“冷场”现象,另外,还要求铜球和铁  相似文献   

9.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的改进襄阳县伙牌教管会朱孔保襄阳县伙牌镇千兵小学李爱国(441100)小学自然固体热胀冷缩一节里是用加热钢能否穿过铁圈的实验讲述这一性质的,但每教过之后,总觉得这一实验还不够具体形象生动。对此,我们设计了一块电路板,配以投影或放大镜显...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材小学自然第六册《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在证明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时,课文是通过加热铜球能否通过铁圈这一实验得出结论的,我看过许多参考资料,听过其他老师的课,为了证明固体有这一性质,设计的也往往是证明铜片、铁片等金属的实验,我认为只通过金属这一种材料就指导学生归纳概括得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点勉强。我在教这一课时,又设计了证明橡胶球有这一性质的实验,为学生的归纳概括多提供了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物体热胀冷缩的内容中(小学自然第六册),有一个关于固体热胀冷缩实验的装置。但在这个装置中的固体是一个球状物体,需专门购买。我自行设计了一种非常明显地揭示固体热胀冷缩的实验装置。简单易行,使用效果很好,对农村小学尤为适宜。一、所需器材:电池夹,电池,小灯座,灯泡,导线。铝制毛衣针,10厘米厚的两块木块,折叠九十度的小铁片两片,小铁钉若干。酒精灯。二、制作步骤:1.把电池按入电池央,灯泡拧入小灯座。然后用导线将电池央和小灯座连接成图1样。2.将两个小铁片的一端分别打一个孔。再把另一端用小铁钉钉在木…  相似文献   

12.
小学《自然》第一册《热胀冷缩》一课中讲了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由于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不十分明显,学生用肉眼很难观察。教师用书上介绍的铜球通过铜环的实验演示的难度较大,主要是铜环和铜球的制作要求高,不加热能通过,加热后不能通过的尺寸较难把握。一般的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很难找到这样的铜球和铜环。鉴于这几个原因,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类似实验,取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自然》第一册《热胀冷缩》一课中的固体热胀冷缩实验,教师用书里介绍了两种实  相似文献   

14.
“冷与热”单元中的《热胀冷缩》一课,探究液体与气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性质时,用的是自然常识一脉相传经典器材:烧瓶、橡胶塞、玻璃管和红颜色的水,实验现象非常明显。然而,若要给每组学生配备一套,准备麻烦,且这些都是易损器材。教材编写者亦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又在文中插入了一幅图,上面画着带有吸管的娃哈哈塑料小瓶和饮料纸盒,意在引导师生利用身边的器具替代上述器材。  相似文献   

15.
小学科学课中的固体热胀冷缩实验,一般是做铜球穿铁环的实验。在做这个实验时,假如铜球加热的火候掌握不好,往往会出现实验失败的情况。即使实验成功,也因为只做了1种材料的热胀冷缩实验,比较单一,所以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各种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甚至会让学生误以为只有温度剧烈变化时物体才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17.
固体的热胀冷缩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第二册热膨胀热传递这一章的一个重要实验。以前演示这个实验都是用药棉浸酒精燃烧给铜棒加热,使指针偏转来演示。这个实验存在的缺点是:消耗热源太大;加热时间长;效果不明显;为此设计一个用铜线代替铜棒的实验仪代替原装置,如附图所示。  相似文献   

18.
《冷与热》中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是让加热前的铜球套过铁环,加热后的铜球不能套过铁环来比较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从而得出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笔者在操作此『实验中存在固定架的稳定性差,操作时带来不便,同时不能以铜球的一个实验来说明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制作的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教具,先用木板搭成一个固定台,固定台上安装一个带有音乐和灯光的电路板(如图一)。接着用两根35厘米左右长的铁棒搭成一个固定架,固定架上固定着可换下铜棒、铁棒、铝棒等可加热的固体,中间留有一张纸条厚度的空隙。使用说明:首先用一张小纸条穿过两个固…  相似文献   

19.
《物体热胀冷缩》(一)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而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主要是运用研究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来进行探究的,教材通过一幅插图,示范了钢球热胀冷缩实验过程。教材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较小,实验操作能力还处于培养阶段,做钢球穿环的实验有一定的困难和危险,不适宜分组实验,由教师演示实验完成这一任务。但是规律是从众多的可重复出现的个别现象中归纳概括出来的。如果只让学生在教师演示实验中观察钢球热胀冷缩的现象,去归纳、抽象出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这不符合科学研究的程序,对学生也没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20.
“冷与热”单元中的《热胀冷缩》一课,探究液体与气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性质时,用的是自然常识一脉相传经典器材:烧瓶,橡胶塞,玻璃管和红颜色的水,实验现象非常明显。然而,若要给每组学生配备一套,准备麻烦,且这些都是易损器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