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采用范围综述的方法回顾、总结和分析视力障碍(视障)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 PA)中英文相关研究。在7个英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ERIC、Academic Search Premier、SPORTDicus、MEDLINE、PubMed和Scopus)和3个中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检索1981—2021年发表的视障儿童青少年PA相关文献,提取文献的基本特征信息。基于行为流行病学理论框架,采用演绎内容分析法对所纳入研究的结果进行归类,发现共51篇视障儿童青少年PA相关文献纳入综述,其中:仅有29.4%的研究检验了PA与身心健康的量效关系,该阶段研究数量较少导致识别PA影响因素以及干预研究的支撑较为薄弱;3.9%的研究对PA测量工具进行了信效度检验,用加速度计测量视障儿童青少年短时PA具有较高的信效度,但应给予受试者1天的佩戴适应期;54.9%的研究检视和探讨了PA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主要涉及个人(如年龄、性别、视障程度、自我感知运动能力等)、人际(如父母及家庭成员、体育教师等)和环境(如邻里安全、社区适应体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应用加速度计测量的中国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和久坐行为。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搜集测量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和久坐行为的相关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为1998年至2022年4月。由2名评审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工作后,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3项研究,涵盖中国16个市区4449名学龄前儿童。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学龄前儿童日总体力活动时间占比24.4%(190.3min/d, 95%CI:158.9~221.6),日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占比8.2%(63.6min/d, 95%CI:53.6~73.6),日久坐时间占比67.2%(523.9min/d, 95%CI:478.6~569.2)。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女童总体力活动及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均低于男童,而久坐时间高于男童;随年龄增长,儿童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及久坐时间明显增加,总体力活动时间无变化。结论 中国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水平总体满足现有指南标准,但久坐行为仍然严重。女童体力活动水平尚未达到指南推荐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不同强度体力活动对绝经妇女骨密度影响的比较,探讨适宜的运动处方。方法 通过在CNKI、万方、Google Scholar、Web of Science和PubMed等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期限以建库至2022年4月为检索日期,收集不同强度运动对绝经妇女骨密度的RCT或CCT实验,使用Review5.4和Stata17.0对研究数据进行合并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文献11篇,受试者共计518名绝经妇女。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低强度运动组,高强度体力活动可显著改善绝经妇女腰椎区域的骨密度含量(SMD=0.45,95%CI=[0.05,0.84],p=0.027),而在股骨颈、大转子、髋关节和Ward三角区等部位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时研究发现腰椎区域的研究存在较高的异质性I2=68.5%,对其进行单因素meta回归分析和亚组分析后,并没有发现异质性来源。结论 根据最优效应量分析得出:适应于腰椎的最佳运动处方为在高强度训练下每周训练超过3次,训练时间≤30min,干预周期≤6周的冲击类运动(WB)在改善绝经妇女腰椎部位骨密度含量要明显好于低强度体力活动,对预防绝...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运动方式影响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相对效果,为制定有效的运动处方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进行检索,筛检运动干预儿童青少年的随机对照实验相关文献,最终纳入56篇文献,包含5种运动形式;基于Cochrane 5.3系统评价手册,运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运用R-Studio软件和Addis 1.16.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运动方式选择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提升存在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儿童期,提高坐位体前屈成绩最佳的运动方式为力量练习(resistance training,RT);立定跳远为多元动作中低强度组合类运动(medium-lowintensity multi-motion training,MT)、RT、运动时间延长(prolonged time of exercise,PTE);仰卧起坐为有氧运动(aerobic exercise,AE)。青少年期,提高20 m递进式有氧心血管耐力穿梭跑成绩最佳的运动方式为PTE;坐位体前屈为RT;立定跳远为MT、RT;仰卧起坐为M...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5~18岁学龄期儿童青少年的24 h活动研究进行系统综述,总结并归纳现有文献报道的研究特征、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通过系统检索,共有20篇文献纳入本综述,结果发现,平均30.84%、41.32%、45.04%的儿童青少年分别达到了身体活动、屏幕时间、睡眠时长3项指标推荐量,17.56%、46.16%、35.06%、6.85%的儿童青少年分别达到了0、1、2、3项24 h活动指标推荐量。男生的身体活动达标率优于女生,但男生屏幕时间指标达标率普遍低于女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屏幕时间的达标率显著降低。父母教育程度越高,其子女的24 h达标条数越多。并且,纳入的研究一致发现24 h活动的指标多项达标可以改善儿童青少年不同的健康指标,包括体重状况、心血管健康、心理状况、认知发展、生活质量以及饮食模式。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科学》2017,(1):111-120
目的:通过佩戴GPS定位器和体力活动加速度计对儿童青少年进行四周体力活动追踪,分析儿童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空间半径,为适宜步行缓冲区尺寸大小提供建议,验证当前普遍采用的儿童青少年一周体力活动数据的采集是否能够全面地反映其日常活动空间特征。方法:选取上海市杨浦片区小学四年级到高二共121名受试者(9-17岁)参与测试,佩戴GPS定位器和体力活动加速度计四周,检测样本人群体力活动发生场所位置的经纬度以及体力活动强度的大小,并将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数据和GPS定位器数据匹配,确定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场所的位置。从而分析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发生场所的空间特征,并且通过经纬度坐标算出中到大强度体力活动发生场所距离家和学校的距离。结果:根据GPS与加速度计数据筛选原则,有效样本共52名(男生,27名;女生,25名)。上学日受试者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多集中在学校、通勤路径,而周末则集中在运动场所/锻炼设施、沿街道的出行活动轨迹和小区。距离小区和学校600米范围内集中了受试者人群多数的体力活动定位点,一周的追踪测试结果和四周追踪测试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建议今后有关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多围绕小区及周边进行,针对儿童青少年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以及环境评估建议以600米作为缓冲距离,类似的研究建议可采用一周的测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5~18岁学龄期儿童青少年的24 h活动研究进行系统综述,总结并归纳现有文献报道的研究特征、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通过系统检索,共有20篇文献纳入本综述,结果发现,平均30.84%、41.32%、45.04%的儿童青少年分别达到了身体活动、屏幕时间、睡眠时长3项指标推荐量,17.56%、46.16%、35.06%、6.85%的儿童青少年分别达到了0、1、2、3项24 h活动指标推荐量。男生的身体活动达标率优于女生,但男生屏幕时间指标达标率普遍低于女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屏幕时间的达标率显著降低。父母教育程度越高,其子女的24 h达标条数越多。并且,纳入的研究一致发现24 h活动的指标多项达标可以改善儿童青少年不同的健康指标,包括体重状况、心血管健康、心理状况、认知发展、生活质量以及饮食模式。  相似文献   

8.
张萌  符琼  周晟  谈强  蔡赓 《体育科研》2022,(1):55-64
目的:就体育活动对儿童青少年裸眼远视力、动态视力、眼轴长度(AL)和等效球镜度数(SER)变化的影响进行Meta分析,为今后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健康和体育活动参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有关体育活动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中英文干预研究。采用Stata15.1和Revman5.4软件对纳入的结局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6篇文献,其中19篇含随机干预对照实验研究,9篇含前后测实验研究,共9526名儿童青少年。Meta分析结果显示,体育活动能够有效改善儿童青少年动态视力、提高裸眼远视力、延缓AL变化、抑制SER发展。结论:经常参与体育活动能够有效延缓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对动态视力、裸眼远视力、AL和SER都有较为显著的作用。今后应纳入广泛的、高质量研究,进一步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
国外青少年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通过阅读国外文献资料和对专家进行访谈,了解了国外青少年体力活动研究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体力活动干预是提高青少年体质和解决"未来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但目前运动干预方案和运动处方的量化研究刚刚起步,大量实质性的工作尚待深入.研究结论认为:加强我国青少年体力活动的研究可为我国青少年健康促进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Meta分析综合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探讨智能手机技术对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及青少年静坐行为与屏幕时间可能存在的干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和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数据库,获取智能手机技术干预儿童青少年静坐行为及屏幕时间的RCT;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STATA 15.1软件进行合并效应量分析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5篇,其中应用程序(App)干预3篇、短信(SMS)干预10篇、App+SMS干预2篇。Meta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智能手机技术对静坐行为时间的减少无显著干预效果(SMD=0.04;95%CI:-0.06,0.14;P=0.41),但可显著降低屏幕时间(SMD=-0.24;95%CI:-0.35,-0.13;P<0.001)。亚组分析发现,基于SMS技术、SMS+其他、>12岁、>12周、频率<3次/周均可显著降低屏幕时间,但各亚组均未见对静坐行为时间具有显著减少作用。结论:基于智能手机技术干预可有效改善儿童青少年屏幕时间,但对静坐行为无明显干预...  相似文献   

11.
体感游戏作为体育运动与电子科技的结合产品,对其在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方面的研究有重要意义。研究从体力活动的促进、能量消耗、运动康复、社会价值以及心理效应等方面对体感游戏进行分析,发现体感游戏对青少年体力活动有明显促进作用,能满足其锻炼的需求,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地影响,能作为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近十年内应用粗大动作发展测试(TGMD)的国内外学龄前儿童运动干预后的基本动作技能(FMS),包括位移技能(LMS)和物体控制技能(OC)。方法:通过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2010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25日学龄前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干预的相关中英文文献,由2名作者对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与敏感性分析,采用Stata13.0软件进行Meta回归分析与发表偏倚,共纳入15项研究,包括干预组893例、对照组68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干预对提高学龄前儿童位移技能和物体控制技能均具有显著影响。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干预周期为5~15周、干预频率为2~3次/周、干预时间为20~50 min,采用结构化运动课程的干预效果良好。Meta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干预总时间对学龄前儿童LMS具有负向影响且差异具有显著性,表明随运动干预总时间的增加,干预效果降低。结论:运动干预对于提高学龄前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具有显著作用。建议后续研究对运动干预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评估,进一步探索有效运动干预的关键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有氧运动对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血糖和胰岛素的影响.方法:检索MEDLINE、CNKI、万方等数据库,获得有氧运动干预对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血糖和胰岛素影响的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Stata1 2.0进行Meta分析.结果:16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1)运动组血糖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2)运动组血胰岛素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3)亚组分析显示:有氧运动干预的总运动时间≥12周显著降低血糖;(4) Beggg检验结果显示:12篇有氧运动影响血糖和12篇有氧运动影响血胰岛素的文献均无显著发表偏倚;漏斗图对称性较好.结论:有氧运动能够显著降低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当总运动时间(周数)≥12周,有氧运动降低血糖的效应显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SCT)模型为视角,对青少年体力活动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系统性综述和元分析。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纳入符合要求的18篇文献,采用Stata 15.0软件合并效应量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①SCT模型总体能中等程度预测体力活动(R2=17%,P<0.01,z=7.59);②对包含自我效能、障碍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和社会状态因素在内的文献进行的元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因素与体力活动显著相关(N≥75%);③受不同地域、性别和统计方法的影响,研究结果间存在异质性。结论 SCT模型能中等程度预测青少年体力活动;自我效能、障碍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社会状态是预测体力活动的关键指标;受不同地域、性别和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SCT模型对青少年体力活动的预测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15.
宋宾  张朋 《中华武术》2022,(2):75-7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国外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研究中的干预现状、测量方法及性别差异干预三个方面进行综述。经过文献总结分析发现,近年来国外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研究大多数是通过学校环境、建筑环境、网络手段进行干预,在青少年体力活动的测量方法选择上以加速计测量法为主、呈现出多种测量方法混合使用之趋势,缺乏对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性别差异的影响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对未来青少年体力活动的干预、测量方法、体力活动干预中性别差异的影响提出了展望,以期人们更加全面了解关于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的相关问题,同时也为有效改善我国青少年体力活动现状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与老年人心肺功能提高的剂量效应关系,明确改善老年人心肺功能的最佳运动剂量(强度、频率、时间等)。方法:检索PubMed、EBSCO、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对提取的数据经过编码后,采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V2与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2篇文献82项研究,2 139名老年人,平均年龄为(67.3±6.3)岁。老年人心肺功能得到的有效改善(d>0.5)的运动强度、时间、频率和周期剂量分别为35%~50%HRR、25~35 min、1次/周和运动干预8周;获得大效应量(d>8.0)改善时,各要素的敏感区为70%~79%HRR、60 min、每周运动4次及以上和运动干预16周及以上。对各处方要素进行多要素交互效应的分析显示,每周进行150 min以上,每次40~45 min,强度为60%HRR的运动可能是大幅度(d>0.8)改善老年人心肺功能的最小有效剂量。结论:运动干预与老年人心肺功能改善存在剂量效应。每周1...  相似文献   

17.
在系统梳理衰弱概念及理论模型、衰弱风险评估工具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目前体力活动和衰弱的剂效关系及干预效果。结果表明:1)依据衰弱循环模型、累积健康缺陷模型、整合概念模型等理论框架,国际上提出了衰弱的概念。2)衰弱身体表型和衰弱指数是最常用的衰弱评估工具。3)体力活动对衰弱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能延缓并逆转衰弱发展进程,其中多组分的综合运动类型、团体训练的运动组织形式和中等强度运动能有效地改善衰弱。4)横断面和纵向追踪研究显示,体力活动和衰弱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oderate to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和衰弱呈负相关,从事MVPA的时间越久,衰弱的发生风险越低。5)为深入开展和加强我国衰弱领域的研究,建议:开发适合我国老年人的衰弱评估工具;多学科协作,开展衰弱的运动干预实践;基于我国传统健身功法,探寻运动干预衰弱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成都市城郊两地的DCD儿童进行运动干预,探析运动干预手段对两地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改善与效用。【方法】采用MABC-2工具进行筛查,将符合条件的27名儿童实施8周的运动干预,最后在统计软件中对实验数据进行检验。【结果】城郊小学儿童DCD的发病率较城区小学要低,但是城区小学的DCD儿童整体表现较城郊儿童更好,且在经历了8周的运动干预后,城郊两地DCD儿童的整体表现均有所提升。【结论】运动干预手段对两地儿童动作能力的提升均有较好的效果,而且城郊儿童更为明显,集中体现在手部精细动作与定位与抓取这两个大项目上。  相似文献   

19.
体力活动不足是危害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由体力活动不足而引起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日益突出。青少年学生每天有近10小时左右在学校中渡过,所以迫切需要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青少年校内体力活动。研究对通过运用干预手段促进青少年校内体力活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后续研究可以考虑从不同社会支持来源以及学校环境和政策方面对青少年进行多维的干预,以促进其在校期间体力活动。  相似文献   

20.
《湖北体育科技》2019,(9):798-803
目的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体力研究领域的研究趋势及热点,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CiteSpace 5.0.R3.SE版本对研究文献数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处理。结果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体力活动研究领域的发展大致可以归纳为:缓慢起步阶段(1982~2000年)、低速调整阶段(2001~2009年);高速发展阶段(2010~2018年)。核心作者团队中以陈佩杰团队、陶芳标团队以及李红娟团队为代表。研究的热点问题:体力活动对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体力活动特征与发展趋势分析;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与久坐行为的关系;建成环境对儿童青少的体力活动的影响。结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研究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一批高水平的学术期刊和科研团队,研究的热点问题能够与国际接轨,对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