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时期行化安庆的云门宗知名禅师凡23人,主要是云门宗祖文偃的再传至七传弟子。诸师住锡之地,多集中于桐城投子山,太湖龙门山、四面山、海会寺,潜山三祖寺、太平寺、甘露寺等处。诸师于安庆弘法之势,以文偃再传至四传为平,五传为兴,六传为盛,七传为衰。云门宗在安庆的兴衰,与其在整个北宋的宗势消长(宋室南渡后,云门宗宗势转衰,逐渐难与临济、曹洞同辉),亦若合符节。  相似文献   

2.
浮山法远是宋代临济宗高僧,他禅理高深,不仅仅悦服禅林,也声播士林。他曾受曹洞宗大阳警玄之托,代曹洞宗物色了法脉继承人投子义青,并付其曹洞、临济两家禅法,使中断了四十多年的曹洞宗法脉得到了接续、振兴。临济宗宗师为曹洞宗培育法嗣,在千余年的禅宗发展史上是一件罕见的异事,也是一段名垂千古的佳话。  相似文献   

3.
北宋政府出于单一的经济考虑,对僧人度牒公开买卖。这种实用主义的举措,虽然发生了短期和局部的有效性,但从长计议,对社会和佛教本身的负面影响,是严重而持久的。直至今天,这一制度依然存在其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北宋时期的明德高僧对于儒佛关系的认识,随着社会形式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新内容.宋初名僧延寿(首倡新风)提出"示助扬化,同赞佛乘"的理念;后起之秀的智圆深化了这一思想,表白得更加具体,论述得更加深刻;契嵩更是这种思想的集大成者,甚至提出了"非佛不可"的治世理念.  相似文献   

5.
北宋时期的明德高僧对于儒佛关系的认识,随着社会形式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新内容。宋初名僧延寿(首倡新风)提出“示助扬化,同赞佛乘”的理念;后起之秀的智圆深化了这一思想,表白得更加具体,论述得更加深刻;契嵩更是这种思想的集大成者.甚至提出了“非佛不可”的治世理念。  相似文献   

6.
北宋帝王崇重道教对科举考试产生了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道典成为科举考试命题的来源之一和举子的梓潼神信仰两个方面。前者促使北宋文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形成阅读道典的读书习气;后者则是文人举子面对科举考试的激烈竞争,将本为战争英雄的梓潼神与道教文昌信仰附会为一,从而借助神灵力量满足功名欲望所采取的心理调节方式。  相似文献   

7.
北宋汴河的漕运制度是健全的。漕船的运行以纲为编制单位,发运司共掌200纲。纲船实行官、私船分运制。在正常的年份,汴河实行一年四运制,每年漕运的时间约有二百余日,冬日需关闭汴口。最重要的漕运制度是转般法,在它运行的百余年间,对汴河漕运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北宋对汴河漕额的规定是较稳定的,基本保持在每年600万石左右。有了这套健全的漕运制度,北宋才能维系其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北宋元祐役法与熙丰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元更化"时期,朝廷采取"差雇兼行"的役法措施,坚持了熙丰役法雇募衙前的做法,但对熙丰役法做了较大的变革,建置鼠尾都簿、减免免役钱和免役宽剩钱以及废除保正、保长代替耆长、户长服役的做法等,减轻了广大役户的负担。  相似文献   

9.
北宋绍圣时期,朝廷恢复但未完全照搬熙丰时期的免役法。在具体执行免役法的过程中,仍保留了北宋熙丰、元祜时期的一些好的做法。因此,对北宋绍圣役法,我们应该作一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对礼教道德和处世为臣之道的提倡是北宋历史琐闻笔记的两大重要主题,这是北宋历史琐闻笔记与前代笔记的重要区别。这一变化是受北宋时代风气影响所致,而笔记传播开来之后又直接影响了士大夫的言行判断。自历史琐闻笔记的题材和主题在北宋基本发展定型之后,后代笔记大多沿袭了它在这方面确立的规则。  相似文献   

11.
在"诗画一律"美学观点的观照下,北宋画家郭熙提出的"三远法"山水画画法,与北宋诗僧仲殊的都市风情词在创作前提、观察角度与审美感受上相通。将"三远法"引入词鉴赏,有助于对仲殊笔下的都市形成立体性认识:"高远"之作描绘壮阔清明的都市全景,是北宋升平气象的产物;"深远"之作铺叙细碎繁盛的都市风貌,表现出社会的享乐风气及文士的闲雅追求;"平远"之作融入仲殊的空静禅意与孤寂之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