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搞素质教育,就是依据社会与人的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他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他们生动活泼健康地成长。教学中,把学生看成教育活动的主体,而不是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责任主要不是“教”,而是指导学生“学”。“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而要重视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2.
搞素质教育,就是依据社会与人的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他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他们生动活泼健康地成长。教学中,把学生看成教育活动的主体,而不是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责任主要不是“教”,而是指导学生“学”。“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强调个体的全面发展或者说个性发展。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对学生实施主体性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落实素质教育,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强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促进他们知识能力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全面提高。一、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体意识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使他们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实现他们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才能真…  相似文献   

4.
教学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就不应被看成“知识的授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全面推进数学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思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直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5.
陈列 《教育导刊》2008,(11):11-13
智慧教育是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智慧人”取代“知识人”成为现代教育的育人方向。然而,“知识主宰一切”的既有课堂教学文化阻碍了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实践智慧成长。反思与重构课堂教学文化,促进学生智慧成长,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学生主体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真正地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发展,即怎样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成为我们广大教师努力探索的问题。一、对主体性理论的认识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马克思说:“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属性。”教育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很多专家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来概括主体性,其中自主性侧重于主体权利,表现为主体对活动诸因素的占有…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呼唤有智慧的教育,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学生不应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是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参与者,是认知过程的探索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所“发现”和“创造”的知识较之教师硬塞给学生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应用得更灵活。这些都是素质教育应把握的人方向。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念下的教师,决非冉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把自己视为激发、鼓励、促进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引导者、咨询者、支持者。教师应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的导航者。”学生则应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表现在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和明确目标,能自我调控,主动接受教育影响,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积极地把书本上的科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教育,也叫主体教育,是指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包括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两方面),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促进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主体教育是探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种操作模式①。自80年代初以来,关于学生主体的讨论一直十分热烈。“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发展主线”的思想已成为许多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指导思想②。教育目标和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从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过渡到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从重视教材知识结构的钻研,转变到重视学生头脑中知识的建…  相似文献   

10.
语文素质教育就是依据人的发展和未来生活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根本目的,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形成学生的健康个性为根本特征的学科教育活动。而开展语文活动,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 语文活动包括各种阅读活动、写作活动、听说活动、动画活动和参观访问活动等。我在近9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除了固定而有系统性的“每日5分钟演讲”(包括“讲”和“评”)及以“雏鹰展翅”为主题的办报──评报──报纸知识竞赛等常规活动之外,每个学期我都要有目的、有计划…  相似文献   

11.
如何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 ,探索素质教育教学新模式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也是教育适应未来社会、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关键所在。根据这一思路 ,笔者进行了“主体和谐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探索。一、理论依据素质教育以人为本 ,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也就是说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确立“学生主体观”和“主动发展观”,以学生“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为宗旨 ,构建培养主体精神、塑造健全人格、开发人的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新的教学模式。弘…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人们对这一“主导——主体”论早已形成共识。而其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集中到一点就在干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和教育人本论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所以,素质教育必须站在“人”的高度关注教育。素质教育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关注的是人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主体地位的构建,强调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独立人格的人,成为真正主体的人。课堂教学的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代核心素养导向下,课程内容研究不仅要回答“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谁的知识最有价值”,更要研究“什么样的课程内容结构最具教育价值”。以此检视课程内容结构的现实样态,主要有知识逻辑型、儿童活动型和整合型三种课程内容结构类型,同时存在以教育功能消散为症结的知识价值迷失、学生学习活动松散、一体化设计缺失的问题。新课标通过课程内容结构化强化课程内容的育人功能:编制学科核心概念加强学科课程的育人逻辑,倡导学科实践以优化学科课程的教学活动形态,增设学习经验以精制学生主体活动的微观结构。课程内容结构化背后的育人逻辑是引领学生主体发展的课程内容结构最具教育价值,即明确知识的教育立场是课程知识育人的逻辑前提,学科课程的实践逻辑赋予学生强有力的知识结构,主动学习是学生主体精神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主体性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特质,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谓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性。而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性。其含义有三个方面: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是指学生要有“主人翁”思想和独立的意识及见解;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对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创新教育的内涵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所从事的产生新思想和新事物的活动,其根本特征是变革、进步和超越。学校创新教育活动中的创新,主要是指具有个人价值的创新,指学生在自身的心理水平上去造出一些“前所未有”的东西。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而言,创新包涵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指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过程中的“知识创新”。书本知识对学生而言均是“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主体性文化:教育存在的生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的主体性文化是教育存在的生命,然而,由于工具性教育充斥着整个教育,使教育成为“无人”的教育,几乎丧失了自身生命存在的根。当代教育的合理性样态是对学生类主体的倡导,对学生类主体性文化的建构。教学作为主体间的交往活动成为学生类文化形成的基点,也成为教育回归本真存在的始基。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的主体性素质教育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的教育,作为对“应试教育”的直接反拨,素质教育正是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成长,帮助学生创造自信谦爱和朝...  相似文献   

18.
智慧教育作为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教育新样态,呼唤传统知识教学焕发新的活力。然而,智慧教育下的知识教学存在3点悖论:知识发展的无限性与教学的有限性之悖、知识地位的式微与智慧地位的强化之悖、知识主体的去中心与教学价值取向之悖。为此,立足知识教学的知识论,在知识的本体智慧、意义智慧、生成智慧与实践智慧等智慧属性之上明确“知本蕴智”的知识观。进而提出智慧教育下知识教学彰显智慧意蕴、实现育人价值的变革理路:教学设计聚焦知识理解,从纷繁程式走向精简主线;教学追求关注知识意义,从确定思维走向不确定追求;教学组织促进知识联通,从自主建构走向群智集成;教学旨归指向知识成人,从以知求解到知以至善。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渠道和方式。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构建高效优质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高效发展,是教师的第一职责。也是教师永恒追求的最高智慧。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主体性教育则是素质教育思想的核心,因为人的发展既不能由父母包办,也不能由教师代替,人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主体性的发展。“没有主体内在潜能的开发,没有外在文化知识经济发展主体的内化,人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如何真正地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发展,即怎样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正成为我们广大教师努力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