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洁玉 《小学生》2023,(9):151-153
新课标中“音乐课程”部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音乐课程目标、评价体系和课程内容。其中,“实践与体验”是最突出的亮点,它通过“欣赏”“表现”“创造”“联系”这四类艺术实践,将学生带入到音乐实践活动和审美欣赏体验中,让学生在增强对音乐学习情感体验的同时更好地通过音乐来表达自我、展示自我、成功自我。  相似文献   

2.
音乐教学活动,是艺术审美教育的活动。它既是一个学生表现“美”的过程,又是一个学生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过程。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比较多的是靠单纯的师生间的“教与学”来代替这一活动过程,忽视“实践与体验”是学生认知内化的“催化剂”这一重要事实。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的学习必须基于一定的实践,强调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音乐领悟与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了新时期音乐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突出以审美为核心 ,以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兴趣爱好为重点 ,注重个性发展 ,重视音乐听、唱、奏、表演、创造的艺术实践 ,培养学生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美的综合音乐能力。在“标准”中的第四部分实施建议的教学建议中放在首位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首先强调“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 ,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是听觉艺术 ,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听觉 ,丰富学生听觉体验是学校和每位音乐教师都应特别…  相似文献   

4.
小画家     
黄俊武 《广东第二课堂》2008,(12):F0004-F0004
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培养高素质人才,首先要鼓励创新,提倡多元化,而美术创作正是最能展现孩子们个性的天地。广东实验中学的初中美术教育,正是本着这一理念,教师们以自身较高的艺术素养和旺盛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去影响和感染学生,用艺术表现的审美规律去启发和引导,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探索、发现,去体验艺术创作成功所带来的喜悦。  相似文献   

5.
陶艺教学使孩子们在泥土的素朴和原始中寻找快乐,“玩泥巴”体现出学生“随心所欲”的创造过程,也让学生体验着创造过程中情感的愉悦和自我表现欲的满足。因此,我在陶艺教学中既重视学生表现的“随心随意”,又注重捕捉在某一阶段闪现的瞬间灵感,引导学生感悟自己作品中所蕴含的美,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根据上海市“二期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强调学生从亲身体验和实践感悟出发,学习与运用材质肌理语言特性;研究材质规律及其内在精神,处理不同材质结构与造型、色彩等艺术语言的关系;依据并尊重学生的感受,激发学生最大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并协助学生在实践研究中协调好材质肌理的媒介语言关系。通过美术教学,组织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将审美愉悦与技法学习相结合,在课中采用“以情感带技法”、“以观念带技能”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创作热情,鼓励学生采用各种不同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健康的思想、宽容的艺术观念、高尚审美情趣的作品。文章旨在与同行共同探计“二期课程改革”理念下如何进行材质肌理语言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胡仕彪 《小学生》2011,(6):50-50
音乐艺术既是一种声音艺术,同时也是一种表演的艺术。音乐学习的教育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活动过程。因此,“重视音乐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引领学生走进音乐,使师生共同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享受美的活动,从而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8.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习领域,也是艺术学科的基础性学习内容,更是培养学生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演唱,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相似文献   

9.
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欣赏美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语文教师既要明确审美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基本任务以及实施审美教育的紧迫性、必要性,将美育理念贯彻到具体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语文学科美育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能力方面,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产生欣赏美的愉悦,激发创造美的热情,并在作文中收获创造美的喜悦。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氯气的生产原理”教学实践,对“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它强调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探究为中心,不拘泥于教材,善于创设适应性、连续性问题,敏锐捕捉生成性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构思方案,尝试解决;在挫折和失败中积累经验,在成功和喜悦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1.
犤设计理念犦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需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探究”的氛围。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不妨多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究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将激励他们不断探索,从而踏上成功之路。犤教学内容与目标犦1.通过寻找生活中的设计艺术,了解设计艺术“适用美观”的特色,感受设计艺术的审美特征。2.在欣赏设计艺术作品、讨论评价、尝试创作、作品互评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让其从中体验到设计艺术的乐趣。3.让学生学…  相似文献   

12.
权笑 《江苏教育》2024,(5):89-90
<正>《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将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等美育理念运用在美术学科的教学中,并大力开展美术实践活动,以此强化学生自身的审美认知能力,使其在体验中理解美术内涵,增强其欣赏美、表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大力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基于此,笔者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的探究,  相似文献   

13.
董巍 《辽宁教育》2022,(21):68-71
<正>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其中首次清晰界定了学校美育审美、情操、心灵、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四个维度的价值功能,明确提出要通过构建完善的“艺术基础知识与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艺术课程质量,全面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其实“艺术基础知识与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不只是艺术学科教学模式的要求,同时也是艺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客观规律。如果说兴趣是学习的第一位老师,那么基础知识与技能就是学生走进艺术之门的第一把钥匙。审美体验更多地赋予了学生精神层面的给养,  相似文献   

14.
艺术教育能健全学生的审美结构,培养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能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就必须全面改革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的落后局面。作为艺术教师更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愉悦、轻松、自由的气氛中学习,大胆参与、重于实践,在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5.
写景类文章承载着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任务,同时兼具涵养学生内在精神,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目标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让他们经历心灵愉悦的发现过程、物我两忘的移情体验过程和新境界的创造过程,使他们感受文章独特的语言美、情感美、形式美,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新一轮课程改革推出了“艺术”这一新的综合性课程 ,制订的《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 :新艺术课不仅仅是某一门艺术学科的知识、技能、审美、文化等的综合 ,更是多学科如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多种艺术学科的综合渗透和自然融合。“艺术”———突出了学科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愉悦性和经典性 ,强调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有机整合 ,倡导“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大胆地探究 ,通过体验和实践来体会艺术的要素 ,提高艺术审美和创…  相似文献   

17.
艺术课程(以美术音乐为主的)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艺术教育通过其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对学生的生活、情感、化素养和科学认识等产生直接与间接的影响。它不仅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多种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课程具有人性、综合性、创造性、愉悦性、经典性等特点,艺术课通过实践、情感体验、综合与联系等方式,使学生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学生的视觉能力、听觉能力、动作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认识自我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得到全面培养。  相似文献   

18.
“言”的能力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意”的能力旨在建构学生的人文精神,二者相互关联,相互融合。特级教师姜树华执教的《海上日出》一课,紧扣“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目标,在促进学生言语能力发展的同时垒厚“精神的底子”,带领学生经历感知、鉴赏与表达三个完整的文学学习过程,围绕审美体验、审美品位、审美创造三个层级进行整体设计与实施,直指课程总目标中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结合的审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任何音乐艺术中都含有丰富的情感。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小学音乐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的艺术能力,提高生活情趣,使身心和谐愉悦。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深刻体验音乐之美,更深入、自然地领悟音乐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20.
梁昌辉 《江苏教育》2023,(44):34-38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主要对应的是核心素养中“审美创造”维度的培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契合儿童身心特点的言语实践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实践,使他们成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独特且丰富的审美体验,从而滋养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