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抖音作为中国头部短视频平台,在旅游类短视频传播方面具有巨大优势,通过优质的短视频内容、紧抓热点推广、算法推荐机制等多重组合助推旅游宣传,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类短视频爆火背后也出现视频内容与实景不符、景区管理不善、人流积压等问题。管理部门应加强线上线下结合管理,网络管理部门和当地管理部门协同治理;景区应吸纳游客意见,加强互动管理,提升自身口碑;平台要做好全流程监控,创作者提高自身素养;用户应提升自身辨别意识,智慧出行。  相似文献   

2.
杨冰玉 《今传媒》2020,28(1):105-106
在新的传播语境下,资讯类短视频媒体异军突起,在实践过程中发展出了新的传播策略。本文以资讯类短视频媒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梨视频”为研究对象,从发布渠道的角度,总结出以多渠道互联为前提,以稿件精选少投、社交闭环为基础,以打造多维格局、构建栏目矩阵为依托,以精准投放、适配移动端为手段,致力于提升用户体验等新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3.
邵宇航 《今传媒》2020,28(5):65-67
在当前短视频迅猛发展的媒介文化景观下,影视解说类短视频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前对于影视剧质量把关的缺位,从不同层面对"把关人"理论进行了重构。基于此问题,本文选取了"小片片说大片"为主要研究个案,通过分析其近三年的短视频作品,发现其为影视剧作品的把关赋予了个性化、互动参与性等新特征,使"把关"过程成为一种新的观影体验,符合受众碎片化的媒介接触习惯,扩展了"把关人"理论在新的媒介环境下的外延。  相似文献   

4.
李芳  周鼎 《传媒》2023,(22):69-70+72
随着数字化技术对人类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的重塑,以短视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传播平台成为广大用户了解“非遗”、认识“非遗”的首选渠道。从个体创作到MCN运营,“非遗”类短视频正加速步入众创时代。本文通过阐释“非遗”类短视频的传播和价值,针对当前“非遗”类短视频的传播困境,提出其在文化和商业维度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李钰婷 《视听》2023,(5):124-127
近年来,内容垂直化、精细化已经成为短视频市场的重要发展趋势。作为短视频市场热门细分领域之一,美食类短视频领域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创作人才,来自云南的创作者“滇西小哥”就位列其中。从创作策略和视听元素两个方面来看,主打云南美食的系列化创作、偏向纪录片的风格特征和人情味浓厚的创作策略奠定了“滇西小哥”以传达云南美食文化为主的视频风格。她用流畅质朴的镜头叙事、相得益彰的色调和光影、同期声与配乐和谐交织的视听风格,呈现出云南独特的饮食民俗文化和唯美的乡村田园风景,给用户带来质朴丰富的乡村乐趣。  相似文献   

6.
伴随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移动端设备更迭和交往形式多样化作用下产生的短视频,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渠道之一。移动短视频的快速崛起,在促进消费增长的同时,也推动了娱乐形态的多元化。而移动视频中生活类美食短视频近年来的发展势头更是迅猛至极,它通过丰富多彩的视频画面和娱乐化、大众化的内容形式,吸引了大众的注意。本文以抖音生活类美食短视频“麻辣德子”为例,从其内容发展及运营策略两方面进行阐述,探索生活类美食短视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期为生活类美食短视频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使用,基于移动端的视频内容聚集了大量的注意力,“新闻+短视频”的传播模式成为新闻媒体在移动端进行内容生产的着力点。如今的大数据技术为新闻短视频的内容生产赋能,尤其是新闻评论,不断与技术融合,呈现影像化、视听化、便捷化的特点,开辟了新闻评论的新形式,但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与挑战,需要从内容、用户和创新等方面下功夫。本文以深圳《晶报》观点类短视频“晶报说”为例,探究传统媒体短视频新闻评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何思颖 《今传媒》2024,(2):11-14
在“三农”题材自媒体短视频(以下简称“三农”短视频)逐渐发展起来后,众多乡村居民通过短视频将现代化的乡村呈现出来,使得网民群体对乡村建设产生了浓厚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在“三农”短视频的影响下,乡村文化氛围逐渐浓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乡村文化传播范围也不断扩大。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中“三农”短视频的关注重点、“三农”短视频运营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三农”短视频助力乡村振兴的策略,旨在提高“三农”短视频质量,有效发挥其助农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定量研究和个案分析,发现抖音平台的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手工艺类非遗”)短视频注重微叙事,追求“瞬时审美”;讲求故事性,注重引发受众情感共鸣;以竖屏和特写镜头为主,建构一种沉浸式审美体验。研究认为,通过发掘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内涵,创新表现形式,加强传受互动,拓展意义空间,有助于推动手工艺类非遗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化”传播。  相似文献   

10.
短视频的迅猛发展为地方文旅宣传提供了新契机。全国多地文旅局长借助短视频纷纷“出圈”,推广当地特色文化与旅游景观,呈现出传播主体人格化、视像符号特色化、创作运营协同化的宣传特征,带来了引流、塑形、提质的积极效应。目前,地方文旅正在发生蝶变,可以从表征、借势、赋能三条策略提升短视频的推广效能,促进地方文旅可持续性发展。具体来说,需要注重内容生产,打破信息茧房;构建传播矩阵,打通营销链路;深耕主播培育,打造网红生态。  相似文献   

11.
短视频是我国媒体融合转型的一个突破口,资讯类短视频作为未来新闻发布的主要方式,对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寻不同类型媒体的资讯类短视频发展规律与差异,本文以澎湃新闻和梨视频资讯类短视频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它们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资讯短视频形成时长在2分钟以内,形态上具备栏目包装、多媒体素材、字幕与配乐的模式。澎湃新闻坚守主流媒体新闻理念,梨视频开拓好内容标准新维度;梨视频拍客体系编织“新闻网”模式拥有更多原创内容;梨视频重视频叙事且灵活运用剪辑技巧。通过对比分析澎湃新闻与自媒体“梨视频”在资讯类短视频内容生产的异同及其特征,为推动我国媒体融合进一步发展即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实现与全人类共享中华文化的伟大智慧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但本土文化出海绝非易事。目前我国跨文化传播存在宣传思维浓厚、思维定式固化、缺乏互联网思维等思维障碍问题。在"新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打破跨文化传播障碍,逃脱思维的定式,实现跨文化传播思维的创新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冷利琴 《视听》2024,(1):122-125
从媒介情境论的理论来看,“黔韵说唱”系列短视频构建出农产品蓬勃发展的经济形象,传统朴实、生动有趣的文化形象,勤劳朴实、富有歌唱特色的乡民形象。该系列短视频对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营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等价值意义,为媒体内容生产者书写乡村形象和传播乡村文化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朱彤 《视听》2022,(9):159-161
短视频为健康传播赋能,成为健康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健康科普类短视频具有传播主体多样化、受众规模庞大、营造沉浸式体验和信息传受即时等特征。“南方健康”抖音号在内容表达上擅用句式,紧随热点,贴近生活,体现出叙述主体的专业性、发布内容的多样化、传播渠道的立体化、目标受众的广泛性和传播效果的最优化等特点。健康科普类短视频要想真正做到服务于民、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就要加强信息把关,打造优质内容,充实内容板块,丰富话语形态。  相似文献   

15.
孙昕  张静 《视听》2022,(9):39-42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的出现改变了过往以官方为主体进行城市形象构建的模式,技术赋权使个体得以参与到城市形象的传播中,成为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力量。“我是云南的”系列短视频的走红不仅是因为新媒体赋权下草根话语逐渐崛起,少数民族文化有了个性化表达,而且离不开网民再生产式的破圈传播,以及政府和媒体的持续引流。短视频中城市形象的传播机制主要依托算法推荐、模因复制、引爆要素聚集来达成。在借助短视频塑造城市形象时,应注重打造城市特色IP,提前规划传播战略,积极引导传播热点,重视群众的力量,加强官方和民间的联动,扩大城市形象传播矩阵。  相似文献   

16.
向秋婷 《视听》2023,(2):110-113
“三农”类短视频在抖音平台的账号数量庞大,它们以拍摄农民、农村和农业生活为主,衍生出了众多优秀自媒体账号。“巴人小哥”和“远山良娃”是典型的“三农”类短视频抖音账号,其在形象构建上以描绘小人物的平凡生活和励志故事为主,在视听语言上采用纪实性拍摄手法,在剧情展演上重点突出乡村生活场景。“三农”类短视频以朴实无华的选题、真实化的拍摄技巧和小人物的平凡故事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17.
韦慷 《新闻知识》2023,(8):38-43+94
以乡村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洋网红”短视频在讲述中国乡村故事、塑造乡村形象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本研究采用多模态话语分析与内容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抖音平台上的130个“洋网红”短视频作为研究对象,从再现、互动、构图三个层面对其进行分析,探究其在多模态方面的呈现策略和意义建构机制。  相似文献   

18.
卢倩恩 《视听》2022,(7):7-10
农村短视频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一种新兴产品,它为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同以往的转变,并渐渐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本文以快手平台的“幸福乡村带头人”为例,抽取其中10名带头人的135条短视频作为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村短视频博主大多呈现特色美食,记录乡村日常生活,展现传统手工艺技术,探索出农村致富的新路径。然而,也出现了内容同质化、资本过度参与和桃源叙事消解现实真实等问题,应从打磨精品化内容、技术助力传播、规范资本介入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短视频作为新兴的互联网信息表达方式,已逐渐成为政策传播的重要工具。探索短视频平台在公共政策信息传播中的效力以及受众采纳意愿,有助于提升公共政策传播效果。[研究设计/方法]以“双减”政策为例,根据框架效应理论和信息采纳理论,通过内容分析法归纳总结短视频平台中“双减”政策信息框架的组织方式,同时分析不同政策信息框架对传播效果的影响;此外,采用在线控制实验法验证了不同政策信息框架对受众采纳意愿的影响。[结论/发现]在短视频平台中有近四成的信息使用了目标框架,其中损失框架居多,多数采用集体主义视角和非叙事陈述方式;目标框架、文化框架、叙事框架对受众的评论、转发、点赞意愿并未产生显著影响;双减政策信息中,损失、收益框架,集体、个人主义价值观以及叙事和非叙事要素都能增强受众的采纳意愿,并且目标框架与文化框架之间存在交互效应。[创新/价值]研究结论对于政策宣传部门及相关政府机构优化政策传播策略,提高传播效果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周谧 《新闻战线》2022,(5):77-79
县域融媒体向视频化转型已经成为布局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平湖市传媒中心乘“视”而上,以正能量本土化的短视频吸引受众,整合内部资源,以虚拟部门提供视频化服务,创新新闻报道角度,以慢直播提升受众体验,打开了新“视”界,为主流媒体注入前行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