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顾青 《传媒观察》2015,(4):34-35
马歇尔·麦克卢汉曾说:"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同时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应用,都标志着我们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在前互联网时代,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是革命者和政治家引导舆论、发动民众的利器。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媒介与政治的融合方式。互联网去中心化、扁平化、自组织的特性,解构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的媒体经济,存在两大市场主体: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兴媒体,但两者在经济运行规律和特征方面存在巨大差异.随着互联网新经济环境经历"Web1.0-Web2.0-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演进,平台商业模式发生着从"去中心化"到"再中心化"的变化,国内三家超级媒体平台BAT百度、腾讯、阿里正在完成平台的"再中心化"重构.因此,可以归纳,传统媒体的平台化转型解决的是内容供给问题,而网络新兴媒体的平台化发展解决的是商业模式问题.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兴媒体形成完整的媒体经济产业新的价值链.  相似文献   

3.
1994年4月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之后我国互联网使用人数几乎是成几何级的倍数增长,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互联网使用者人数最多的国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网络繁荣的同时,网络信息传播出现诸多无序之处。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固然使得每个人都能集信源、传播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3,(20):46-49
本文从实证研究结论出发,指出网络传播依然存在中心;从技术历史的角度探究了互联网的去中心化特征,并分析了导致这种特征变异的因素;进一步论证了网络传播存在中心。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互联网去中心化的技术渊源在于其体系结构;因经济和政治等因素影响,互联网在现实中表现为去中心化与中心化共存,即信息表达的去中心化与网络传播的中心化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5.
周立春 《东南传播》2012,(11):75-76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状态使公众的信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大众媒体。当草根媒介在网络上自由发布信息时,引发媒介恐慌的信源就不再局限于大众媒介。本文主要从信源上探讨引发媒介恐慌的中介因素,旨在证明在去中心化传播时代,媒介恐慌的引发者从单一的大众媒介发展为大众媒介与草根媒介,以期丰富对媒介恐慌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博客(blog)、信息聚合(rss)、维客(wiki)等网络新技术的发展和普及,Web2.0这个陌生的概念已经被大家所熟悉。虽然已经有人开始展望Web3.0时代,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各项Web2.0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掀起了互联网新一轮的高潮,Web2.0让互联网逐渐找回Internet的真正含义:平等、交互、去中心化。你不应该只是互联网的读者,你也应该是互联网的作者。  相似文献   

7.
传统媒体时代,纸媒和广电媒体拥有着绝对的话语主导权,彼时的信息是一种稀缺资源,被集中掌握在大众媒介手中,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居于中心地位,信息传播自上而下,受众接收信息十分被动.这种通过有限制作向众多消费者传播的方式是中心化的传播方式.然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打破了少数人对传媒资源绝对垄断的局势.网友均有机会成为信息源,网友之间互相传播并能够及时收到受众的信息反馈,形成关系双向对等的体系,因控制中心的缺位,此类系统的管理和中枢都是去中心化的存在.2015年,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自媒体的发展迎来了春天,并在国家相关规定的规范下,逐渐走向成熟.而自媒体的繁荣发展无疑对于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流行语的"去中心化"反映了媒介技术创新下社会变迁的"去中心化"趋势。在互联网语境中,流行语的生成经历了一个公众对普通词语再生产的过程,其往往体现了对权力的"去中心化"。或者说,一个词语即使再平白无奇,一旦被公众赋予"去中心化"的意义,就具有广被传播,成为流行语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卫星、移动电视、数字电视等高新技术的运用,新媒体迅速崛起,与传统媒体共同迎来了多元传播时代。从多元传播渠道到多元内容传播,再到受众的多元分享,新媒体以"去中心化"的姿态挑战传统媒体的地位。今后二者的发展趋势将是相互竞争和融合。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普及迎来了智能终端时代,传媒在信息技术变革的终端时代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立足于智能终端时代传播空间无限化、传播时间碎片化、传播者草根化、传播内容去中心化、传播形式去权威化的五个特点,对于智能终端时代的受众群体进行了划分并分析其特点,提出终端时代媒介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沉默螺旋"理论提出来的年代里,该理论准确的描述了当时的舆论环境 ,但目前人类社会的交流已经进入网络时代,"沉默的螺旋"理论也随着网络时代里新媒体语境下的特征进行新的发展和补充,在我们观测到的现象里,至少在小范围内,即在某一公共空间内,沉默的螺旋仍在生效,但放在整个中文互联网的视角下,舆论则不再沉默,在互联网的去中心化特征下,中文互联网在各虚拟社区呈现"多个螺旋同时存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李先知 《现代传播》2017,(11):162-163
作为组织化实践模式的互联网,正在重新定义我们社会的各个结构维度(1)。网络已经嵌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并对人类的日常生活、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及社会关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然而,互联网带来的去中心化和中心化之间存在明显张力,而两者的结构性意涵及其对网络行为的影响则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3.
赵雪芳 《东南传播》2020,(8):105-107
我国媒介发展历史可分为传统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和泛众传播时代,传统媒体时代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代表,是由少数人掌控的单向传播的时代;新媒体时代是分众、双向、去中心化的传播时代;泛众传播时代是我们正在面临和即将迎来的媒介时代,是沉浸式的传播时代。在媒介发展的历程中,媒介与人的关系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异化,从人使用媒介、人与媒介相互作用,到人与媒介共生,本文将基于异化理论探析这三个媒介时代媒介与人的关系变革。  相似文献   

14.
王晓维  丁娜 《传媒》2022,(16):83-85
基于人工智能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品牌传播,是“点对点”的完成过程,需要新的内容逻辑和新的路径管理。科技力量可为品牌方更为精准地找到受众;“i时代”的“去中心化”特质,为品牌形象建设与传播带来了“造魅”与“祛魅”的互动可能。从人心、人性出发,培养穿透力和说服力,是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品牌传播关键。  相似文献   

15.
当今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是价值引导的重要媒介,极大地拓展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但是由于互联网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虚拟性、交互性等特征,导致网络技术具有去理性化、网络空间具有去主体化、网络信息具有去中心化的独特趋向,使得网络空间中的价值引导面临着理性思维势微、价值引导主体缺失、舆论导向难度增大等新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正>现场没有通常意义上的主席台,而把演讲席和嘉宾席设在会场的中心,各位嘉宾围一圈圆桌而坐,充分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的"去中心化"和平等交流的内涵。据举办方称,会场由泛美传媒创意设计,意在体现智能机器人时代的未来感和人机互动的参与感。11月24日,国家会议中心的世界机器人大会继续火爆。在"人工智能开启机器人新纪元"圆桌论坛上,多位嘉宾围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展开"交锋",气氛热烈。《中国传媒科技》编选了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早稻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传统媒体客户端遭遇盈利瓶颈,根源在于缺乏明晰的盈利逻辑.媒体的价值在于连接,由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渠道和内容的去中心化,传统媒体客户端作为连接点的价值被削弱了,无法建立适合移动互联网的盈利逻辑,从而陷入了盈利困境.传统媒体客户端需要重建盈利逻辑,即重建连接,在连接中创造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8.
2005年中国博客的大发展标志着我国互联网迈入了web2.0时代,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是互动性、个性化、去网站中心化,新浪作为web1.0网站的典型代表,其创立的新浪模式还有多大的生存空间?文章简述了新浪品牌成功建立的背景以及web2.0时代的互联网环境,以新浪在内容上的纵深拓展为切入点,从新浪汽车频道的做大做强、新浪乐居拆分上市两方面,通过一系列客观、详实的数据,解析新浪是如何在复杂、多元的互联网环境中向前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区块链技术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成为档案学界的热点研究问题.区块链指建立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和智能合约之上的一个分布式信息基础设施或开放的分布式数据库[1],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开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性、匿名性等特征,其中去中心化是其核心特征,即区块链体系...  相似文献   

20.
媒介融合时代,信息传播日益碎片化、去中心化。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和"把关人"地位逐渐被新媒体消解。网络舆情呈现出许多新的状态,舆情爆发更加隐蔽,线上线下互动紧密,推动舆情传播的手段更加多样化,且越来越多地投射出社会心态。在互联网语境中引导网络舆情,要从民众、媒体和政府三方面入手,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构建公信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