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董鸿安 《兰台世界》2016,(12):143-146
在汉传佛教文化体系中,天目山是继普陀山等四大名山之后的第五大佛教名山。天目山佛教文化的核心是老郎菩萨、韦陀菩萨和黄檗祖师信仰,在上千年的文化传承、演变过程中,佛教文化与地方传统习俗走向融合,对民众的生产、生活、教育及民间习俗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影响天目山地区民俗活动的佛教文化全面、系统梳理,不仅有利于挖掘、整合其佛教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好佛教名山,也有助于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其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陈楠 《青年记者》2013,(2):18-19
佛教源于印度,而发扬光大却在中国。自东汉时传入中国,经历多个朝代,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互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汉传佛教文化。佛教在历史上和当今社会中的影响都不容忽视,随着大众传播技术的革新,社会大众了解佛教文化的途径也日益增多。媒体应利用自身功能,促使佛教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积极作用。媒体技术革新给佛教传播带来的影响1.现代传播技术使佛教获得更好的发展。禅宗有"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义理,佛教思想亲近世俗的先天属性使其在现代社会中获得了长足发展。随  相似文献   

3.
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寺院作为佛教文化的载体,发挥了重要的文化教育和传承作用.古往今来,大多佛教寺院中都建有藏经楼(阁),其主要功能是收藏管理佛教经典及佛教方面的图书文献、字画、佛像、法器等重要文物.今日,佛教寺院档案室、图书馆作为藏经楼(阁),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延伸、演变方式,也是伴随现代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重要的弘法利生的方式,更是现代佛教发展与社会公共关系的桥梁,对弘扬佛教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鸡鸣寺作为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自古便是流通法宝、以符合时代条件的方式传承和弘扬佛法的都市道场.其今日建设数字档案室、图书馆的经验对我们理解佛教寺院管理和弘化范式的革新,乃至档案建设工作在跨领域拓展方面的融合、更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谷积梵声     
房山地区宗教源起久远.据元代碑刻记载,早在东汉时期,房山的六聘山就已经创建了天开寺.房山地区的早期佛教发展史开北京地区佛教发展之先河.自隋唐至元明绵延千年的刻经事业成为房山佛教发展的主线,房山地区也由此形成了三个重要的佛教文化区——以云居寺、上方山为代表的西南佛教文化区,以谷积山为代表的东北佛教文化区和以大历禅寺、瑞云寺、显光寺为代表的西北佛教文化区.这三个佛教文化区成鼎足之势,主导着北京西南的佛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北京地区的佛教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盛唐时期乐山佛教文化旅游表现的基础上,探究佛教体系发达、自然条件独厚以及经济实力雄厚是盛唐时期乐山佛教文化旅游繁荣发展的原因,从而探讨出盛唐时期乐山佛教文化旅游繁荣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郭剑英 《兰台世界》2014,(12):130-131
本文在分析盛唐时期乐山佛教文化旅游表现的基础上,探究佛教体系发达、自然条件独厚以及经济实力雄厚是盛唐时期乐山佛教文化旅游繁荣发展的原因,从而探讨出盛唐时期乐山佛教文化旅游繁荣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古时代,檀香被用于制作佛教用品,诸如佛像、佛龛、佛塔等供奉用品;焚香、香水、香炉、香珠、佛经书轴、供品盒等佛教法事用品;锡杖、熏衣香等佛教徒日常生活用品。檀香在佛教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佛、菩萨的名号有以檀香命名的;佛经有以檀香命名的;梦见檀香者,与佛有缘;用檀香供养佛塔者,功德无量;檀香甚至可以指代佛教。在佛教东传的过程中,檀香是佛教文化的重要承载体;在佛教发展的历程中,檀香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佛、菩萨与信徒之间在精神上沟通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8.
中古时代,檀香被用于制作佛教用品,诸如佛像、佛龛、佛塔等供奉用品;焚香、香水、香炉、香珠、佛经书轴、供品盒等佛教法事用品;锡杖、熏衣香等佛教徒日常生活用品。檀香在佛教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佛、菩萨的名号有以檀香命名的;佛经有以檀香命名的;梦见檀香者,与佛有缘;用檀香供养佛塔者,功德无量;檀香甚至可以指代佛教。在佛教东传的过程中,檀香是佛教文化的重要承载体;在佛教发展的历程中,檀香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佛、菩萨与信徒之间在精神上沟通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9.
佛教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系之庞大、影响之深远,决定了佛教文本跨文化传播的复杂性。佛教文化翻译的可译度成为当今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以功能目的论为理论指导,在分析归纳了常见佛教文化语言元素后,提出译者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选用各种变通手法,采用直译、意译、文化释译等多元化传播策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交际意图,肩负起传播中华文化的责任,促进世界各国的文化交融。  相似文献   

10.
<正>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54年),至明代九华山便居中国四大佛山之列。随着九华山佛教文化的兴盛,九华山积累、收藏了佛教经等佛档案120000余卷(册、块、枚),其中年代最早的档案是贝叶经(经称千年贝叶经)。这些珍贵的佛教档案,内容丰富,种类繁多,记录和反映了九华山的历史、佛教的兴衰,是珍贵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范燕薇  张大伟 《大观周刊》2012,(11):271-271
通过文献资料法,文章分析了武术、佛教的形成与发展,并论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与相互影响。研究认为:中华武术与佛教文化历经岁月的磨砺,二者之间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佛教的经典思想、伦理道德为武术技能的提高、武德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其唯心的思想对武术的发展也起到了消极的影响,武术则是以其独特的实践、修行方式传承并演绎着佛教的经典理念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南岳佛教在中国佛教史乃至世界佛教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在唐代就开始影响中国和东亚佛教的发展.到清代民国,南岳佛教虽然逐步衰落,但仍然名僧辈出,留下了诸多珍贵的佛教文献,湖南图书馆藏有一批价值甚高的南岳佛僧文献,它是灿烂的南岳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3.
试论寺院藏经楼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春樵 《浙江档案》2003,(12):30-31
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佛教寺院是社会建筑的一个方面,在我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目前改革开放年代,如何弘扬佛教文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是一个值得大家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从目前来看,大部分佛教寺院,尤其是名山古刹,虽然是积极于佛教文化的推广,但全面向社会服务的工作还是做得远远不够的。有些寺院的重要殿堂:如藏经楼,念佛堂、斋堂等,目前只供寺内僧侣使用,不对外开放,还是遵循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与改革开放的社会同步发展。当然,形成这种局面除了一些客观因素外,关键还是取决于有关领导的管理理念。原中共中央政…  相似文献   

14.
隋唐时期佛教文化的发展被誉为"黄金时代",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美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隋唐时期美术发展的原因以及特点的基础上,探究隋唐时期佛教对绘画、壁画与工艺美术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隋唐时期佛教文化的发展被誉为“黄金时代”,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美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隋唐时期美术发展的原因以及特点的基础上,探究隋唐时期佛教对绘画、壁画与工艺美术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赵朴初 《出版参考》2005,(12):20-20
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化的关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发展文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例如,我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  相似文献   

17.
冯小刚的存在于中国电影的发展无疑是独特的和极具研究价值的。在众多的阐述视域中,佛教不啻为对其人其作进行深度解读的重要维度,但也是迄今为止尚未被充分重视的维度。2000年以来,冯小刚电影中带有鲜明"佛教意味"的视听艺术创作渐成自觉,至当下已经显现出了不可忽视的风格魅力。而其中,佛教元素的传播和佛教情怀的表达不仅可以成为探讨佛教文化对冯小刚导演艺术影响的重要层面,而且能够由此窥及到当代中国电影文化中多元思想的存在与碰撞。  相似文献   

18.
东汉明帝永平10年(公元67年),蔡愔由天竺取佛经回,汉明帝令建洛阳白马寺以供佛,佛教正式传入中国。佛教东传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是怎么估量都不过份的。在此以前一直独立发展的中国文化由于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中国向来具有广泛吸收外来文化的传统,有巨大的包容性与融合力,发端于印度的佛教进入中国后经过千百年的孕育,形成了完全本土化的中国佛教文化,成为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已深深地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是在知识阶层还是在广大民间,佛教文化的影响无所不在。中国本土本来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宗教的,后世所谓“三教九流”之“三教”佛、儒、道,儒为学派,并非宗教,道教源  相似文献   

19.
文中指出佛教自传入中国后,在数百年的演变中,经历了一个不断中国化的过程,最终完全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说来中国佛教文化的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思想特点、文化精神和宗教信仰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任强 《兰台世界》2012,(24):28-29
从东汉到南北朝,佛教传播文化战略定位于先考虑"立足"再谋求"发展"。佛教文化为适应中国文化环境而采取种种举措,佛经翻译也表现出相应特点,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不存在文化征服,真实存在的是两种不同文化间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